臺北書遊記:書店是臺北美學之旅不變的聲場

2021-01-06 騰訊網

[摘要]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應網易蝸牛讀書邀請,參與「一見臺灣」臺灣美學之旅來到臺北。借活動間隙,在臺北街頭巷尾偶遇各種獨立書店和舊書店。

於我,臺北美學之旅中,最美的風景之一就是書店,主辦方在安排蔣勳、羅智成、張大春、阮義忠的交流活動時,也貼心安排在書店或閱讀空間裡,從中也能看出,書店是臺北美學和文學的重要現場。

第一場和蔣勳先生的交流是在雲門劇場,這是一個藝術與自然完美結合的現場。雲門劇場在淡水落成有很多機緣巧合,最讓人動容的故事是2008年,一場大火燒毀了雲門排練場,社會各方才真正關注到原來這個在世界範圍享有聲譽的現代舞劇團,卻在鐵皮箱裡排演。在社會各界關切下,獲得四千多筆捐款,在臺灣「中央廣播電臺淡水分臺」舊址蓋了現在的雲門劇場。

在大樹書房俯瞰雲門劇場

大陸青年交流團和蔣勳先生合影

在雲門後面一個小配樓裡,有一家大樹書屋,在書屋樓頂可以俯瞰雲門劇場,綠樹與淡水河,構成了雲門劇場不一樣的美學畫面。大樹書屋由時報文化運營,書屋小小的,但選書很精緻,除了關於雲門舞集和林懷民先生推薦的書,還有一些關於舞蹈、藝術等方面書籍和相關文創。

被大樹包圍的大樹書房

林懷民老師薦書專架

交流活動結束後,多數成員在周邊流連忘返,我和魏小河、芷菱徒步去著名的有河book,就在淡水捷運站附近。夕陽西下,漫步在淡水河邊,一處一景,很多瞬間像是回到兒時童年,有種似曾相識的味道。不知覺走了兩公裡,眼前出現一大片草坪,人們在草地上、河邊閒坐,陶醉在眼前的夕陽、波光中,我當時想快點找到有河book,上到這家二樓書店陽臺上,這個陽臺是有河book最為人稱道之處,我想,有河陽臺,一定能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風景。

夕陽西下,淡水河邊,有人在垂釣

有人在寫生

河邊的小船

當我們在一片小吃攤間終於找到有河book時,小門緊閉,一張紙條打碎了我的美好。「有河book公告:本店已結束營業,新書店將於12月重新開幕,敬請期待!」的確期待有河重啟,但此時我只有失落,眼前的美景已經打動不了我,突然覺得很累,走不動了。

終於在一片小吃攤間找到了有河book

這則公告讓我失落了好一陣

路邊小攤有一家賣甘蔗汁,一大口下去,甜甜的,兒時的味道瞬間治癒了我。小河說他以前去過淡水捷運站旁邊的一家舊書店,我們可以去看看。一聽說還有書店可逛,又來了勁。到捷運站周邊找了半天卻是找不見這家舊書店,小河想了想說他可能記錯了,應該是別的捷運站。後來逛了溫州街一家舊書店竹風書苑後才知道,他們的確在淡水有一家店,可惜當時我們沒有找到。

第二場和羅智成先生的交流安排在新生南路三段的紫藤廬。日據時代,紫藤廬是臺灣總督府高級官舍,後為經濟學家周德偉住所。如今,這家集茶館、餐廳、咖啡、展廳為一體的空間,是臺北重要的文化聲場。

紫藤廬所在這片區域,是臺北最重要的書店文化生態圈——溫羅汀書店群,根據幾份溫羅汀讀書地圖統計,這片區域有書店、咖啡館、文藝聲場等上百家,位處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之間,溫羅汀文化生態圈是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和羅智成先生交流後合影

和羅智成先生交流結束後,天已經全黑,我和芷菱一頭鑽到胡同裡,經過溫州街、泰順街,來到龍泉街,胡同裡有各種賣衣服、賣首飾的小店以及文創、咖啡小店等。快到龍泉街盡頭時,這種熱鬧突然消失,眼前一家書店迎接了我們。舊香居,臺北最著名的舊書店之一,跟女店主卡密約好,我們來了。

夜晚的舊香居格外美麗,書店裡的燈光讓人溫暖

美女店主卡密小姐和書店觀察家李志銘兄在書店等我到來

這天正好是雙11,大陸的朋友們此時正在買買買,我們進了書店,話沒顧上說幾句,就投入買買買的戰鬥中。人類天然有著佔有的欲望,買買買是人類最原始的行為,只不過一些人喜歡買衣,另一些人喜歡買書。一陣亂買過後,我們對著眼前一堆書發呆,該怎麼把這些寶貝拿回去呢?和卡密小姐、志銘兄約好過幾天一起吃飯,我就把戰利品留在書店,等著飯局後再帶走。再來時,我已經在逛書店過程中又買了很多很多書,只好對這批戰利品精簡再精簡。

一日不讀書口中生荊棘

書店地下倉庫的「買書人生」透露著店主的愛書態度

第三場和張大春先生、第四場和阮義忠先生的交流都在誠品敦南總店。誠品書店在全臺有很多家店,有些店的規模和格局都遠超這家,但敦南總店對臺北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當外界談論誠品時,基本上都在談這家店。

誠品敦南總店

認識大春先生應該有十幾年了,那時候我在報紙編書評,差不多是大春先生開始在大陸出書後不久就由出版社安排認識了,之後也陸續在其他場合見過或一起飯局過,還曾獲贈他幾幅字。這次是主動找上門來。大春先生馬上要出版的新書還是關於文字,叫《見字如來》,他和我們分享了這部作品的由來,同時選了一些字和大家分享,收穫多多。

和張大春先生交流後合影

我們現在越來越遠離中國字了,甚至很少拿起筆寫字了,但我們對賴以為用的文字其實了解很少,不了解我們的文字,其實是很難寫好文章的。「見字如見故人來」,這是大春先生分享的主題,對於文字,應該保有這種遇見故人的親近,這應該是文字創作者的基本態度。

活動結束後,大春先生給我們每個人寫一幅字留念

我這幅題給小茶包,下次大春先生來北京一定找他再補上章

阮義忠先生是攝影家,他大多數作品都在大陸出版了,但這次聽他講「在回家的路上」,還是很有感觸,講真,我們每個人不可避免是離家和還鄉的輪迴。年輕時,總想離開故鄉遠遠的,去遠方追求自己的夢想。在外漂泊幾十年後,再回到故鄉,雖然一切都變了,但只有再回到故鄉,你才能感到安心,才能體會來處和歸處其實就在這個地方,是一個人不變的精神源地,思想原初。

和阮義忠先生交流後合影

誠品敦南店以前逛過,在活動間隙遛去找到曾被評為全球最美25家書店之一的好樣本事。這家書店更多意義在於她的設計感和理念,小小的空間裡,容納了許多美學元素,並且能合理相處,呈現一種小巷裡的特立獨行。路上還偶遇了一家花慄鼠繪本館,同樣小小的,很溫暖。在臺北街頭巷尾,隨處可偶遇別樣的書店,感覺特別美好。

這間半開著門的小屋,就是全球最美25家書店之一的好樣本事

這是書店對面的好樣咖啡館

好樣本事回來路上,偶遇花慄鼠繪本館

繪本館另一面

短短三日,和四位臺北文化大咖交流,每個人身上都有思想閃光的地方,雖然只是簡單的交流,卻留下一些回味和思考。這樣的交流的確很有意義和必要,就像羅智成先生交流中反覆提到的,我們這個世代,深層次交流越來越少,但我們又那麼渴望深層交流。也許,閱讀是唯一的途徑,它雖然沒有面對面交流那麼直接,卻能慢慢地、持久地影響著我們。(文/綠茶)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相關焦點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當然,冬季到臺北不只是來看雨,而是想親近它的靈魂。龍應臺說,溫潤是臺灣最珍貴的品質,去感受她靈魂,莫過於流連在當地的書店。對於外來遊客而言,往往會把誠品書店作為臺北文化的地標。誠品有大陸書店久違的文藝氣息和生活情調,但它已不是純粹的書店,而是集聚書籍、畫廊、展演、文化創意產品、餐飲等人文複合式空間,所謂「閱讀生命之章,感受生活之樂」。
  • 臺北的書店
    曾任遠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臺北像個大臉盆,四面環山,淡水河貫穿而過。河左岸是新北市,發展慢些,勉強可類比為浦東;右岸的臺北城伴河而起,由西而東而北而南,不停向外擴展,直到山邊。臺北的書店發展,眾所周知的「書店街」重慶南路,雖說1930年代已算繁華的街廓所在,但除了知名的「新高堂」,書店或恐還不像戰後般密集。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新華社臺北5月15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
  • 傅月庵:臺北的書店
    一上午若嫌收穫還不夠,搭上6路公車,直抵光華商場,4、50攤舊書鋪子讓你逛到飽足,歸家時,只怕又要被碎碎念:「哎呀,怎麼又買了這麼多書啊?!」賣書是一種商業行為,固然沒錯,但假如一切商業化,一如昔時的「雜貨店」進化成「便利商店」之後,美則美耳,方便則方便耳,許多人卻不免也要嚷嚷,似乎某種人情之美也跟著消逝了。
  • 書店,臺北的文化鄉愁
    可在臺北,書店稱得上是一處風景點,而且不需要門票。徜佯臺北街頭,不經意就能與書店相遇,藏身於尋常巷陌的書店,稱得上是臺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從小學到高中,作為被碩大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代學生,我對書其實隱隱有著幾分畏懼,可沒想到,到臺北居然逛了好幾天的書店,樂而忘返。
  • 李偉淳:我眼中的臺北是一個美學城市
    關於臺北:我眼中的臺北是一個有質量、創意、熱情的美學城市。   我最喜歡的是臺北亞都麗致飯店的法國餐廳,坐落在臺北民權東路二段與行天宮交叉口附近。創辦人為嚴長壽總裁也是我的恩師。記得恩師帶我去吃時,感受到廚師所設計的菜色多元化而精緻不油膩,我所吃的是南瓜湯、凱薩色拉、冰島魚,美味可口、菜餚氛香,吃玩過後還會想要常常來吃,吃的非常養生和健康。
  • 漫步臺北書店街-中新網
    臺灣《旺報》今日刊載大陸遊客黃瓊喻撰寫的文章,介紹其行走臺北書店街的見聞。臺灣的朋友建議我去臺北的重慶南路書店街走走,說那裡是臺灣最大的書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車專程到臺北去逛書店街。出臺北車站,步行十幾分鐘就到了聞名已久的重慶南路書店街。果然書店街氣派非凡,高樓上懸掛的書店燈箱廣告撲面而來,一個書店挨一個書店。據說這條書店街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臺灣的讀書人最流連忘返的地方,也是觀光客的文化觀光區。
  • 不止誠品,臺北小眾書店巡禮
    作為16年歷史的書店「誠品」,它已毋庸置疑地成為一處臺北文化地標。如果你初來臺北,一定要去看看敦化南路的誠品總店,24小時不打烊,是每一個讀書人鍾情的理想之谷。如果你不喜歡大眾的書店又想多多感受臺北的書香,下面的這些書店,說不定合你胃口。
  • 書香滿都城——臺北書店小記
    必須介紹一下臺北的書店。▲獨立書店是臺北一景誠 品一種生活方式一個城市能以書店作為地標,一個書店能成為城市的文化標誌。誠品做到了。唐山創店於1982年,見證了臺灣的戒嚴、解嚴和民主三個時代,是臺北獨立書店的代表,老闆陳隆昊先生江湖地位甚高,據說是現任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陳先生70年代就讀於臺大人類學系,曾受教與李濟先生,對臺大感情甚篤,書店也成為歷代臺大老師和學子們最鍾情的後花園。
  • 夜讀 在臺北無人二手書店
    臺北無人二手書店,門牌上寫著「BOOKS 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 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攝2020跨年夜,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上的商鋪多已放假歇業,只有一間無人二手書店依舊沒有打烊。這間開張不到一年的無人二手書店沒有名字,黃色的招牌上只寫著「BOOKSSELF-SERVICE」(自助圖書服務)。店主叫吳雅慧,是「舊香居」的第二代經營者。她與父親吳輝康已經在臺北經營了近半個世紀舊書生意,父親創立的「舊香居」曾是華人世界最知名的舊書店之一。「我想知道在沒有店主的書店,書和人是如何互動的。」
  • 臺北101大樓及誠品書店的設計師來長沙了!!!!
    ▲臺北101大樓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 ▲誠品書店在誠品書店裡,你可以嗅到書店內附設雅座所飄逸的濃濃咖啡香,伴隨著書香,兩種香氣在空氣中奇妙結合。明亮、開闊的空間,具有歐洲圖書館風味的書城,空間對稱而有層次,連貫中有區隔,一反傳統書店的沉悶與規格化,以沉穩、優雅、溫馨的色系,作為其裝潢特色,創造出充滿人文藝術氣質的氛圍感受,讓每個人一進入誠品書店,就不自覺地輕聲細語、放慢腳步。
  • 誠品書店,它讓臺北發了光.
    而書店,則是佇立在這處繁忙機器裡的燈塔。它努力不被時間所侵染,讓人們可以有地方停下來,調整一下呼吸,召回遊離在身外的靈魂。也正因為這樣,才會有那麼多的人,羨慕滿是城品書店的臺北——只有它,可以在你走累的時候,進去歇歇腳,翻翻書,做一會兒真實的自己。
  • 旅遊達人喜琳:臺北購物 體驗臺灣生活美學
    達人推薦購物城市:臺北 達人絮語:在臺北的大街小巷有許多當地年輕人開辦的文創店或是設計小店,比如最早的文創店鼻祖蘑菇,集餐飲、書店、雜貨於一身的好樣思維。通過走訪這些店鋪能夠感受到臺灣年輕創作者的熱情和用心,也能了解到臺灣的生活美學。
  • 臺北人留戀的「精神地標」——漫步臺北重慶南路書店街
    臺北重慶南路的書店街,就是愛讀書的臺北人記憶裡的「精神地標」。不久前去臺北,第一件事就是專程前往重慶南路逛書店,感受這條書店街的文化氣息。 這裡承載著臺北人百年閱讀記憶。重慶南路是臺北市一條重要道路,它位於中正區、共有三段,臺灣總統府就坐落在重慶南路一段122號。重慶南路一段曾聚集臺北百家書店,素有「臺北書店街」的美稱,作為臺北的重要文化地標,這裡承載著臺北百年閱讀記憶。
  • 臺北誠品,永不打烊的書店
    可是我並沒有一點睡意,也許是因為明天就要離開這裡飛回北京而捨不得走的原因吧,於是我來到了這個在臺北24小時都不打烊的地方---誠品敦南書店。誠品是臺灣最著名的大型連鎖書店,在臺灣共有53家分店,誠品書店中的書種類非常多,主要以「人文、藝術、生活、創意」為主,書店每年都會舉辦超過600場的展覽和演講,誠品書店也被世界知名的《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從此這裡成為了全臺灣乃至世界級的文化地標。
  • 臺北的書店,精神的故鄉,是他的精神家園!
    前段時間去臺北,一大收穫是逛書店買書。由於行前沒有認真做功課,到了臺北後,只是一門心思想著去誠品書店。沒想到,這反倒帶來意外之喜。那天早上,聽人介紹重慶南路有不少書店,到了才發現,那就是一條書店街,三五步遠就能看到一家書店。名聲在外的三民書局、臺灣商務印書館,都在那條街上。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走在臺北熱鬧的臺灣大學公館商圈之中,附近就是公館夜市,路上擠滿嬉鬧擾攘的人群。如果一味被刺激熱鬧的色彩牽扯目光,一定無法發現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二手書店。它們過於安靜與樸素,更像紮根在街區內的聚居者,而非吆喝人。
  • 去臺北,不能不去的18所書店和兩條書街
    這是一個系列計劃,希望可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全國主要城市的書店索引。嗯哼,今天的內容是臺北的獨立書店,由T貓T整理撰寫。T貓T在去臺北旅行的時候,把目標鎖定在了書店上,6天一共參觀了21家書店,兩條書街和一家圖書館。看完以下圖文,你一定會和我一樣驚嘆臺北書店數量之多,種類之多樣,並悄悄下定臺北書店一遊的願望。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臺北病逝
    據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19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上下五層的空間平靜如常,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  就在18日晚,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