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6月21日訊(通訊員 戴世勇 記者 陳詠)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衝馬桶都沒有蓋上蓋子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做給了病毒傳播的便利。記者21日從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獲悉,該院「微尺度流動傳熱與能源高效利用」科研團隊一項研究發現,衝馬桶時不合蓋,升騰的水霧可達到距離地面3英尺(91釐米)的高度,可能讓人吸入水霧中的病毒。6月16日,流體物理學國際權威期刊《Physics of Fluids》在線發表了該團隊的相關研究成果。
在這篇題為《Can a toilet promote virus transmission?,From a fluid dynamics perspective》的論文中,研究團隊提出,衝馬桶時不合蓋,馬桶衝水過程中產生的湍流會將病毒抬升至頭部高度,從而可能讓人吸入水霧中的病毒。如果新冠肺炎病毒攜帶者如廁,馬桶衝水過程有可能導致交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圖1。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揚州大學電氣與能源動力工程學院王霽翔博士介紹,研究團隊運用計算機模型,模擬馬桶蓋未蓋時的衝水湍流過程,結果顯示,衝馬桶產生的病毒傳播可到達距離地面3英尺(91釐米)的高度(如圖1)。馬桶衝水時,水流湧進馬桶內會撞擊側面,引發湍流和類似風暴眼之類的氣液強交互過程(如圖2)。由於病毒粒徑非常小,一旦衝出馬桶,通常會在空氣中懸浮超過一分鐘。而如果在衝馬桶時蓋上馬桶蓋子,則會避免這種傳播。「只要有可能,人們應該在衝馬桶時把馬桶蓋子放下來,同時還要經常清潔馬桶座以及其他任何與身體接觸的區域,並在如廁後洗手。」王霽翔表示。
圖2。
據王霽翔介紹,他所在的揚州大學「微尺度流動傳熱與能源高效利用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微尺度傳熱傳質、能源高效利用及系統優化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近年來,研究團隊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防重大專項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10多項,其他縱向和橫向課題20餘項,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100多篇,被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來源:揚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