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口號是『保定有好貨』!」穿著西裝,坐在一堆脆棗和玫瑰花茶中間,面對著正在直播的手機屏幕,掛職保定市政府副秘書長的馬東越說越溜,不時與觀眾及身旁兩位副縣長互動,推介起當地扶貧農產品來,感染力不遜色於「網紅主播」。
馬東(右)
年初受疫情影響,保定大量農產品滯銷,急壞了這位北京來的扶貧幹部。迅速成立「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列出8個貧困縣滯銷農產品清單:易縣一千萬斤紅薯滯銷、淶水縣一千五百萬斤南瓜滯銷……馬東覺都睡不好了。
他和扶貧幹部團隊成員開始四處「找關係」。曾在西城區工作14年的馬東找到華天飲食集團定向採購農產品;由於正常物流運輸受阻,健坤集團更是派車到當地村口直接把南瓜、紅薯拉回北京。
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銷售難題?他和團隊成員深入考察,協調扶貧資金800萬元,推動建設淶水縣南瓜深加工扶貧工廠。「15斤南瓜能出一斤南瓜粉,一斤粉能賣15塊錢。」馬東算了一筆帳,該項目不僅解決了大批南瓜積壓和滯銷,加工完銷售更廣了,還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在村民世代種南瓜謀生的龐家河村,六十多歲的村支部書記王玉民在扶貧座談會上眼含熱淚地說:「北京的扶貧幹部真幫我們救了急!」
「消費扶貧,不能光救急。只有搭平臺、建渠道,才能帶動產業長久發展。」馬東看好了當下流行的電商直播,決定帶著扶貧幹部「試水」直播帶貨。
政府幹部帶貨,更要對產品質量嚴格把關,「賣什麼」成了第一道難題。柴雞蛋質量雖好,運輸破損率高;肉類熟食,冷鏈運輸成本太高,也怕肉質有影響……既要保證產品質量,也要讓貧困戶掙到錢,他們最終從幾十樣產品中選出兩樣——香酥脆棗、玫瑰花茶。
不打無準備之仗,為了講好這兩款產品,馬東做足了功課。「阜平大棗栽培歷史悠久,現仍有900多年的棗樹王,屬婆棗類型,素以個兒大皮薄肉厚核小營養豐富而聞名」「玫瑰花茶產於河北保定市易縣,位於河北太行山脈。有機種植,不施加任何化肥、農藥」……直播講解中,馬東還不忘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棗樹王照片、玫瑰花種植基地及玫瑰花特寫。「這樣的好貨,必須下單支持!」留言評論區,網友們反響熱烈。
直播帶貨要想大賣還需要「人氣」。拍宣傳短視頻,通過媒體發預告,號召北京同事朋友觀看,把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為了讓直播更有效果,馬東還在直播中和兩位粉絲百萬的網絡紅人「連麥」,並設置了抽獎環節。一位網友評論道:「沒想到現在的政府官員這麼接地氣兒!」帶貨之餘,馬東還在直播中為易縣發起的「我在牛崗有棵蘋果樹」認領活動做了一波推廣。
扶貧幹部的努力得到了網友認可。直播三個小時,點擊量五十多萬,銷售額達到112萬元。通過前期備貨和物流準備,所有下單最晚第三天就能收到貨。更讓馬東感動的是,直播後5天內,後臺又形成三千多條好評,追單賣出21萬餘元。牛崗蘋果樹認領也大受歡迎,北京企業和市民認領四千餘棵,未結蘋果就已銷售120萬元。
「通過消費扶貧,把過去的『保定有好貨,北京不知道』變成『保定有好貨,北京都知道』。」馬東說,這是他最大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