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網財經12月16日訊,據證監會披露,近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華安鑫創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安鑫創」)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華安鑫創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集資金5.50億元,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
資料顯示,華安鑫創的主營業務為汽車中控和液晶儀表等座艙電子產品的核心顯示器件定製選型、軟體系統開發及配套器件的銷售。華安鑫創位於汽車製造產業鏈中遊,產業鏈上遊主要為顯示器件生產商,下遊為系統集成商、整車設計華安鑫創及整車廠。華安鑫創主要客戶延鋒偉世通、航盛電子、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等均為國內主流的系統集成商。華安鑫創通過下遊客戶間接服務了國內大部分整車廠,包括上汽榮威、上汽五菱、長安、東風、江淮、海馬、北汽、吉利和廣汽等。
公司實控人為何信義、何攀父子二人,二人合計持有2554.08萬股股份,合計持股比例43.71%。何信義、何攀均為中國國籍,但何攀擁有美國永久居留權。
2018年11月29日,華安鑫創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擬於深交所創業板上市,2019年8月8日、2020年6月22日更新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20年8月27日報送招股說明書上會稿,2020年12月15日披露招股說明書註冊稿。華安鑫創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000萬股,擬募集資金5.50億元。
華安鑫創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保薦代表人為吳成、邱新慶。這是國金證券今年保薦成功的第13單IPO項目。此前,1月16日,國金證券保薦的河南金丹乳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9日,國金證券保薦的廈門力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16日,國金證券保薦的東莞市奧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過會;4月29日,國金證券保薦的溫州市冠盛汽車零部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過會;5月21日,國金證券保薦的華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過會;6月11日,國金證券保薦的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亞強矽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過會;7月20日,國金證券保薦的深圳歐陸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過會;7月22日,國金證券保薦的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過會;8月6日,國金證券保薦的浙江松原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過會;8月7日,國金證券保薦的常州澳弘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過會;8月11日,國金證券保薦的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過會。
前三季增收不增利,淨利潤減少9.86%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18億元、6.64億元、8.35億元、8.63億元和8.56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128.63萬元、3867.45萬元、4466.26萬元、7385.14萬元和8585.64萬元。
2020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86億元,同比增長2.7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4812.23萬元,同比減少9.86%;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565.34萬元,同比減少17.4%。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4.04億元、6.13億元、8.22億元、9.01億元和8.59億元。其中,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不敵同期營業收入。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方面,2015年和2017年均為淨流出,2019年該數據不及同期淨利潤。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1431.68萬元、461.89萬元、-6164.84萬元、5107.77萬元和5149.13萬元。
過去五年,華安鑫創即依賴大客戶,又依賴主要供應商。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18億元、5.37億元、6.69億元、7.09億元和6.97億元,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75.89%、80.88%、80.10%、82.20%和81.41%。
同期,華安鑫創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分別為3.15億元、5.02億元、6.66億元、6.40億元和6.43億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為86.85%、87.68%、91.98%、88.45%和91.30%。
應收帳款佔比逐年上升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7768.84萬元、1.95億元、2.74億元、3.36億元和4.49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57%、33.53%、32.79%、38.96%和52.45%。2020年上半年應收帳款餘額為5.4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上升至62.41%。
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應收帳款增長率遠高於營業收入增長率。2016年至2019年,應收帳款餘額增長率分別為150.37%、40.74%、22.81%和33.53%,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8.57%、18.57%、3.34%和-0.80%。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存貨淨值分別為1010.14萬元、1230.00萬元、3643.48萬元、1962.34萬元和850.17萬元,佔期末流動資產總額的比重分別為7.73%、4.34%、7.64%、3.76%和1.46%。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7.16次、4.88次、3.57次、2.83次和2.18次;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8.32次、51.12次、29.56次、25.47次和48.59次。
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綜合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3.30%、13.76%、13.35%、16.20%和17.67%。
按產品分類來看,2015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核心器件定製的毛利率分別為12.72%、11.53%、10.88%、12.30%和12.81%;軟體系統開發的毛利率分別為19.99%、85.27%、78.78%、78.18%和75.28%;通用器件分銷的毛利率分別為14.15%、15.67%、12.11%、8.69%和10.96%。
研發費用率低於行業均值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華安鑫創研發費用分別為1133.75萬元、1286.15萬元、975.51萬元和797.9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6%、1.49%、1.14%和2.02%。2017年至2019年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6.22%、7.52%和9.01%。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安鑫創核心技術人員共有8人,佔該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為3.98%;該公司技術研發人員共有136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67.66%。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安鑫創8位核心技術人員均較為年輕,其中7位為80後,年紀最大的2位出生於1984年;1位為90後,出生於1993年。2019年1月8日,華安鑫創原核心技術人員、系統事業部軟體二部研發總監李高因家庭原因提出辭職申請,並於2019年2月18日正式離職。
2017年至2019年,華安鑫創高層人員(總監級及以上)累計5人離職,中層人員(經理級)離職人數累計為23人,基層人員累計離職人數為132人。而2015年末、2016年末、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華安鑫創員工人數分別為92人、110人、150人、180人和201人。
主要風險提示
(一)發展依賴國產汽車行業的風險
公司業務主要圍繞汽車中控及液晶儀表等座艙電子產品所展開,因此,公司的經營和發展高度依賴於我國的汽車產業,尤其是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2018年以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持續向好,尤其是國產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增速高於整體銷量增速。
但是,2018年下半年起,受消費者信心不足、股票市場下跌和中美貿易摩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乘用車全年最終實現銷量2,370.98萬輛,同比下降4.08%。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997.99萬輛,同比下降7.99%;2019年度,我國汽車行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受中美經貿摩擦、環保標準切換、新能源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承受了較大壓力,但下半年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恢復能力,產銷降幅逐步收窄,最終實現銷量2,144.40萬輛,同比下降9.56%,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840.70萬輛,同比下降15.76%;2020年1-5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乘用車實現銷量610.90萬輛,同比下降27.40%,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226.40萬輛,同比下降32.50%。
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汽車行業產銷也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4月單月乘用車銷量同比降幅已收窄至2.6%,至5月已實現同比增長7.0%,而中國品牌乘用車也同樣扭轉了下滑趨勢。為應對自主品牌車產銷下滑的影響,同時順應合資車廠放開本地化採購的趨勢,公司逐步參與到合資車企的車型項目中,並積極拓展全球項目的商業合作機會,但是,報告期內實現的營業收入主要還是來自於國產自主品牌車項目,若受周期性影響,汽車產業景氣度持續下降,國產自主品牌汽車銷量持續低迷,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二)持續研發與創新能力不足的風險
汽車座艙電子作為人機互動的主要媒介,一直備受整車廠的重視。為了緊跟下遊整車廠新車上市進度,滿足新車不斷提升的科技含量和個性化需求,公司需要保持研發及創新的能力,不斷研發可落地量產的新技術、新產品。
但是,由於計算機信息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及集成電路行業技術的發展速度較快,同時伴隨著核心器件生產工藝、軟體系統編制工具、網際網路數據服務平臺以及各類型應用軟體等的升級換代,公司必須全面了解業內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並掌握對應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若公司未來不能持續保持技術創新,不能引領甚至不能及時跟上行業技術更新換代的速度,或無法及時將新概念、新技術成熟地運用到下遊需要的產品之中,將很大程度上削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三)模式創新無法獲得市場認可的風險
國內汽車車型、款式眾多,對屏幕的需求分散,因而在汽車屏幕模組的定製開發和方案導入方面,需要專業團隊提供差異化的技術支持以適配不同車型項目。公司創新性地以第三方技術支持服務商的形式參與到產業鏈之中,提供包括汽車屏幕定製和選型等貫穿整個車型項目周期的綜合支持服務,是產業鏈的有效補充。
同產業環節,京東方等個別上遊廠商在車載屏幕領域已經擁有成熟的技術和銷售團隊,對公司構成直接競爭關係,而其他廠商也對車載屏幕定製業務越來越重視。雖然當前公司的業務模式能夠得到下遊市場的認可,產品及服務應用於下遊主要車廠的主流車型項目,並且也通過上遊協議約定和下遊項目定點等方式降低被替代的風險,但是,若市場環境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在此情況下公司的技術服務又無法為上下遊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則公司仍然會面臨商業模式無法持續獲得市場認可,項目利潤率降低或產業鏈地位被取代的風險。
(四)行業競爭的風險
汽車座艙電子的技術革新較快,產品的更新換代較為頻繁,若公司不能正確把握市場動態和行業發展趨勢,無法在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等方面進一步鞏固優勢地位,則會面臨行業競爭導致的經營業績下滑、客戶數量減少以及市場佔有率下降等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利潤的增長主要來源於以全液晶儀表為主的軟體系統開發服務。該細分領域起步時間較短,但市場需求增速較快。公司自2014年起布局研發,具有一定的技術先發優勢,2017年至2019年分類業務毛利率分別達到78.78%、78.18%和75.28%。但是,細分行業景氣度的提升使得新進入的競爭者也會不斷增加,同時下遊企業也會逐步掌握系統開發能力。長期來看,隨著全液晶儀表細分市場逐步擴大,裝機數量增加,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公司相關業務的項目利潤率存在持續下滑的風險。
(五)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公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0.10%、82.20%和81.41%,客戶集中度較高。其中對航盛電子的銷售收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21.75%、33.99%和37.25%;對延鋒偉世通的銷售收入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48.45%、36.20%和34.62%。作為汽車中控、液晶儀表等座艙電子產品的軟、硬體服務商,公司客戶主要為國內各汽車座艙電子系統集成商、整車廠和整車設計公司,產品和服務最終應用於國內各知名汽車製造商量產的不同車型,服務的具體車型項目相對分散,但由於下遊行業整體處於多頭競爭的格局,且市場熱銷車型往往集中在少數整車廠,部分項目車型的熱銷會使公司的收入來源也趨於集中。
公司主要客戶以知名跨國合資企業、境內上市公司和國有控股的行業龍頭企業為主,資信情況較好,業務量較為穩定。但是,如果未來公司主要客戶的經營情況和資信狀況發生不利變化,使得公司來源於主要客戶的業務量發生重大波動,也會對公司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六)收入季節性波動的風險
受整車廠排產計劃、營銷策略、國民購車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汽車銷售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徵,每年的第一和第四季度汽車銷售較旺。公司作為上遊供應商,銷售旺季有一定前置,相應地存在季度分布不均、前低後高的特點。
報告期內,公司下半年實現的營業收入整體高於上半年。下遊業務量的季節性波動會給公司的資金安排和人員配備方面增加難度,公司業績存在季節性波動的風險。
(七)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額分別為66,547.70萬元、63,958.93萬元和64,343.36萬元,佔同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為91.98%、88.45%和91.30%,供應商的集中度較高。
其中,向深天馬的採購額佔同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達到9.83%、41.60%和74.25%;而向中華映管(含華映科技)的採購額佔同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達到72.95%、33.28%和2.54%。報告期內,公司向深天馬、中華映管(含華映科技)等廠商採購液晶屏,向新輝開等廠商採購觸控螢幕,均為汽車座艙顯示的核心器件。如果未來主要供應商在產品、服務質量或供應及時性等方面不能滿足公司的業務需求,抑或抬高產品銷售價格,則將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八)中華映管申請緊急處分及破產重整的相關風險
中華映管曾為公司報告期內最主要的液晶顯示屏供應商之一,2017年至2018年,由中華映管(含華映科技)生產製造的液晶顯示屏所實現的銷售收入佔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89.74%和49.94%。2018年12月13日,中華映管發布公告稱其與子公司中華映管(百慕達)股份有限公司債務到期無法清償,經董事會決議通過依法向法院申請重整和緊急處分。
截至2019年末,臺灣中華映管已全部停工,重整申請及抗告均被法院裁定駁回,董事會決議向法院申請破產但尚未進入破產程序。為進一步控制採購風險,公司通過主動調整和被動切換屏幕方案,大幅降低了對中華映管(含華映科技)的採購規模,2019年由中華映管制造的液晶顯示屏所實現的銷售收入佔同類產品的比重從2018年度的49.94%進一步下降至5.47%。
截至本招股書籤署日,發行人與下遊客戶之間已經不存在進行中的以中華映管作為屏幕方案的車型項目,因此也不存在因中華映管停產而無法向下遊供貨的風險。但是在短期內,上述事項仍將致使公司車用液晶顯示屏產品的採購向深天馬集中,公司需要面臨前文所述的供應商集中度較高的風險。
(九)應收帳款餘額較大的風險
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公司的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27,066.81萬元、32,088.21萬元和42,713.34萬元,佔各期末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54.79%、59.17%和66.13%。各期末應收帳款淨額較大主要是受收入季節性波動及下遊客戶帳期等因素的影響,應收帳款較大可能導致公司出現資產流動性風險和壞帳損失的風險。
(十)發行失敗風險
公司本次擬申請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根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0年修訂)》等有關規定,本次發行上市相關文件需經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審核,並報送中國證監會履行註冊程序。
本次發行能否通過交易所的審核並取得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決定及最終取得同意註冊的決定時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若公司本次發行取得中國證監會同意註冊決定,本次發行的發行結果也受到證券市場整體情況、投資者對本次發行方案的認可程度等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存在因發行認購不足而導致發行中止甚至發行失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