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為何說沒有月球,就沒有今天的人類?

2020-12-17 姿勢分子knowledge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在又一次酒過三巡、詩興大發後,提出了這樣的疑問。類似的問題,除了李白之外的無數古人,也都曾經深深地思考過。直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似在接近這個問題的答案,實則已經越來越困惑……

古人眼中的月亮

在古代,西方人將月亮想像為太陽神阿波羅的妹妹阿爾忒彌斯。正因為如此,美國新一代的月球開發計劃被命名為「阿爾忒彌斯計劃」。

而在中國,關於月球則有著更多美麗的傳說。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在古代神話中,后羿之妻嫦娥因為偷吃靈藥而飛仙,帶著玉兔孤獨地生活在廣寒宮中。同時,還有一個吳剛在不斷地砍伐的桂樹。

對於文學家們來說,月亮也成為了寄託情思的意象,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愛情之美,也有「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深厚親情;還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思鄉之情。

如今我們知道,月球不過是一顆普通的衛星,和地球的結構類似。隨著現代天文學的建立,在不妨礙它作為美好意象的同時,人們更多地也開始從科學的角度來審視這顆天體。

月球的基本信息

月球的直徑大約是3476公裡,在太陽系所有衛星中排名第五。它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81,這在太陽系所有公認的衛星-宿主行星比例中也是最大的。

有趣的是,日地距離是地月距離的395倍左右,而太陽的直徑和月球直徑的比例大約是400倍,幾乎完全一樣,這就使得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和月亮的視覺效果是一樣大的。因此,在太陽系中,地球是唯一一顆能夠看見最完美日全食的地方,也就是月球恰好完全擋住太陽的情況,不多不少。

(圖片說明:日食)

當然,根據地球近日點、遠日點以及月球近地點、遠地點的不同,會有極其細微的變化,肉眼看不出來。不過,體現在日食上,就比較明顯了,我們地球也是太陽系唯一既能看見日全食又能看見日環食的天體。

我們知道,月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27.3天,而它的自轉周期也同樣是27.3天。於是,天文學上的神奇現象出現了:月球永遠都只有一面朝向我們。這是巧合嗎?不是。這在天文學上,叫做潮汐鎖定效應。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發射探測器飛到月球周圍,也終於見識到了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甚至到了後來,人類也完成了數千年以來的夢想,將自己的雙腳踏在了月球的表面。

載人登月

1969年7月16日世界時13:32:00,土星五號火箭在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三位名載史冊的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巴茲·奧爾德林和麥可·柯林斯踏上了前往月球之旅。

在踏上月球的一刻,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句舉世聞名的話: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圖片說明:阿波羅11號任務中的三位太空人)

當然,在關於阿波羅項目的問題上,大家最關注的還是載人登月的真實性上。很多人都提出了質疑,並且找到了大量的「證據」,證明載人登月是一個騙局,比如:

月球是沒有大氣層的,因此也不會有風。但是從阿波羅11號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上,竟然可以看到迎「風」飄揚,有悖常理;月球上沒有汙染,也沒有大氣層對光線的阻攔,但是阿波羅任務中拍攝的月球天空卻沒有任何一顆星星;既然美國曾經成功實現了載人登月,為何最近50年都沒有再回到月球,難道科技越發展越落後?

實際上,質疑阿波羅登月的人非常多,甚至很多名人也質疑過,比如前兩年NBA籃球巨星史蒂芬·庫裡就公開質疑。在NASA的聯繫下,他才改口。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載人登月計劃基本不可能是假的。針對上面的質疑,NASA也給出了這些合理的解釋——

相關焦點

  • 這樣的太陽系知識很有趣
    朋友們大家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如果你對天文學還沒有了解,那麼通過本專欄的通俗講解,你將會跟我們一起步入天文的殿堂;如果你已經學過了一點天文學知識,那你也將能夠通過我們新角度的介紹,了解一些關於太陽系的有趣知識。
  • 楊毅強:人類走出太陽系 月球將是中轉站
    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是我國迄今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  嫦娥五號任務的主要技術難點有哪些?任務的圓滿完成有何標誌性意義?
  • 為何總有人說:從月球上看地球很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
    文/行走天涯為何總有人說:從月球上看地球很恐懼?地球有什麼好害怕的?作為太陽系內天然行星最少的一顆星球,地球是當之無愧的。不過一顆月球相比較木星,土星等多顆行星的衛星而言都極具特點。這也是為什麼當人類擁有了探索外太空的實力的時候,科學家首次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如今世界各國依舊在爭先恐後地登陸月球,只可惜月球雖然距離地球很近,但同樣也是一顆神秘莫測的星球。以人類的我們的航行實力,也是很難自由地穿梭月球和地球的。不過人類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登陸月球,尤其是我們中國,很可能會成為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國家。
  • 月球沒有大氣層,但太陽系有7顆衛星擁有大氣層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是體積和質量比最大的衛星,平均半徑1737.1公裡。 雖然月球沒有大氣層,但太陽系有7顆衛星擁有大氣層: 1.木衛一,是木星的衛星,平均半徑1821.5公裡。
  • 「專題-太陽系」你所不知道的太陽系-柯伊伯帶
    那些被海王星引力攝動射向太陽的天體,又會被木星的強大引力所控制,有的形成了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有的則攝動向奧爾特雲或者拋出太陽系。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大型行星的互換位置和遷移運動,使得原始的柯伊伯帶丟失了至少90%的天體質量。
  • 人類月球日|回顧中國探月之路 了解這些關於月球的知識
    2020年7月20日是第51個人類月球日,數千年來,人類對月亮充滿了無限遐想,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51年前的今天,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邁出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步,這是人類探索宇宙道路上的閃亮時刻,也因這一刻,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 月球表面為何不對稱?「忒伊亞」星球是根源,科學家終於找到答案
    而月球,因為本身就是「忒伊亞」解體後的一部分,它的質量很小,所以它沒有辦法保留住較大的熱量,它在成為地球的衛星後快速地冷卻下來,地質活動也由此終止,所以,月球才會一直到今天看起來仍然一片死寂,一點都不活躍。
  • 傳說中的「九星連珠」,並沒有發生過?這或許是太陽系最大的秘密
    說是一旦「九星連珠」發生,那將會出現前所未見的異象,可能改變時空和未來。那麼,傳說中的「九星連珠」到底是什麼呢?在天文學概念上,「連珠」的意思就是說兩顆行星位於太陽系軌道的同一側,跟太陽處於同一條直線內。在我們生活中,更加熟悉的可能是「地月連珠」。當月亮跟地球、太陽排成一條直線的時候,那就是一個簡單的」連珠「。
  • 關於月球,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月球概覽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的第五大衛星。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是地球的1/81,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質量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一般認為月亮形成於約45億年前,即地球出現後的不久。
  • 史前太陽系沒有月亮?神話傳說中訴說了一切,這是真的嗎?
    太陽系內人類最熟悉的事物莫過於月球,因為它是地球唯一一顆衛星,從古至今人們都對這顆星球充滿了好奇心,一直到神話傳說出現後,月亮才正式走進了大家的視線中,可是如果你研究一下古代的神話傳說,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除了在《山海經》中記載了月亮出現大部分神話,傳說中古代都沒有記錄月亮的存在,這又是什麼情況?難道說古代別人沒有月亮嗎?
  • 重返月球,今天我們講一個前傳故事
    在嫦娥五號即將回到地球懷抱之際,我們也將陸續開始推送系列文章,講述人類與月球之間的互動。今天要講述一個前傳故事。我邀請的科學顧問,是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焦維新。焦教授是研究太陽系行星的專家,他曾經在2001年中國第三次探月研討會上,首次正式提出:以「嫦娥」,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名稱。
  • 月球發現不明「大鉤子」嵌在月球表面,科學家:非人類登月遺留
    浩瀚的宇宙對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存在,從古至今,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從未止步,探索宇宙都是所有人共同的夢想。可以說,從上個世紀開始,人類就大力發展航空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能探索的未知也相應增多。
  • 月球,實際上就是地球水資源的最大投資者
    造成地球發電的動力是碰撞,一個火星大小的星球在一個合適的傾斜角度撞擊了地球,於是地球開始了旋轉,旋轉就讓地球這個「發電機」開始發電,金星沒有得到這樣的碰撞,它的發電機就始終沒有啟動,於是這兩個星球的命運就完全不同。
  • 太陽系直徑2光年,人類仿佛被困其中,我們該如何逃太陽系
    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搖籃,但是我們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這個安全舒服的搖籃裡,我們的人類徵途註定是星辰大海。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徵服整個太陽系這段著名的振奮人心的話是出自前蘇聯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
  • 人類對火星的熱情,為何在今年爆發?
    對於馬斯克來說,不論是載人航天、火箭回收還是全程逃逸,都只是開始,他的終極目標其實是「火星殖民」。2020年,可以說是火星最「火」的一年,馬斯克並不孤單。2020年7月23日,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隨著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生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如果百年後人類還沒有再登上月球,意味著什麼?答案可能非常痛苦
    而這些痕跡我們現在都知道那是隕石坑和環形山,可是古人並不知道這些,還以為那是一些建築,於是就有了一些有關月球的神話傳說。雖然50年前的人類太空科技沒有現代發達,但是卻創造了一個個的奇蹟,尤其是在美蘇競賽中,美國更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太空探測計劃,那就是載人登月。要知道在半個世紀前,人類的太空科技才剛剛起步,就敢進行這樣的偉大計劃,不得不讓我們佩服。
  • 科學家提出了太陽系「牢籠」說,我們為何難以突破時空的束縛?
    不過,正所謂知道的越多,未知的也會更多,科學家們對宇宙研究的越深入,我們就愈發覺得人類的渺小,在茫茫宇宙中也愈發體現出人類的孤獨。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我們似乎無法突發空間的束縛,太陽系就像一個「牢籠」一樣緊緊地把我們鎖住。
  • 宇宙環境那麼危險,為什麼只有太陽系這麼安全?
    太陽系其實,太陽系的安全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太陽系其實也不安全,因為太陽系也時刻面臨宇宙射線、黑洞、小行星、隕石、彗星的威脅,1994年那場世紀大衝撞依然歷歷在目,那一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相撞,釋放出相當於20億顆廣島原子彈的能量,讓人類嚇出一身冷汗,如果蘇梅克列維9號撞的是地球
  • 人類什麼時候可以飛出太陽系?人類會被困死在太陽系中?怎麼解釋
    有人曾經提出「地球是人類的牢籠」這一說法,但近百年來,人類憑藉著自己的力量,飛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現今還計劃著登陸火星,把目光放在了地球所處的太陽系。太陽系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一直在吸引著我們去不斷地探索。
  • 人類連太陽系都沒有出去過,銀河系的全景照片是怎麼來的?
    我們人類走過的最遠地方是月球,這距離地球僅僅只有38萬公裡。假若算上探測器,人類如今走得最遠的探測器是旅行者1號,在連續飛行了43年後,如今已距離地球220公裡以上了,已經在星際空間裡馳騁了,但太陽系的半徑足足有1光年,旅行者一號想要飛出去還需要數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