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黑老黑一本黑
這些年走過來,我發現有一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那就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在社會上,無論你遇到多麼辣眼睛、多麼匪夷所思的問題,用這句話統統能加以解釋。當然也包括我今天要介紹的這些沙雕詐騙。
一般我們認知當中的詐騙,都是像生日禮物一樣,經過精心包裝的。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事實並非總是如此。
牛皮蘚廣告
我們看古裝片的時候會發現一個套路,男主到城牆看告示,必定會發現上面要通緝的正是自己。這個大字報一類的東西,算得上是廣告的雛形了。
現如今貼在牆上的小廣告早已不止抓捕犯人這麼簡單,有房屋出租的,有辦證的、有放高利貸的,這些廣告交雜在一起形成了城市的牛皮蘚。
這些形形色色的牛皮蘚當中,自然少不了形形色色的詐騙小廣告。
裡面有涉及到治病的廣告,比如說老中醫,妙手回春,專治各種疑難雜症。而這些疑難雜症當中性病又佔了大頭。
這張圖就是一張典型的治療性病的小廣告。「一次根除,進口特藥。。」可以說每一個加粗的大字,都像是一本蓋著鮮紅大印的證書。這是啥,這就是療效的保障啊。
如果你真的信了,最後的結局無非是,莆田系、三無診所、賣假藥,你就自己挑一樣吧。
為什麼騙子會選擇從性病入手呢?
得性病這事本身就怪難為情的,加上外界關於性病的各種傳言讓人心神不寧。當病人看到這則小廣告,簡直就是苦海明燈。
「老中醫賣一針見效的進口藥,這麼多重BUFF,應該不會騙人吧。」
就算是不相信,沒辦法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還有一類就是重金求子。
雖然重金求子廣告上又是公證號、又是工商號,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但事實上這就跟量子速讀一樣,全都是瞎編的,壓根沒有這玩意。
當有人精蟲上腦,信以為真,騙子會以人在香港,沒錢坐飛機,需要租房子等等理由騙你打錢,然後把你榨乾。別想歪了,榨乾的當然是錢包。
我一想到電話那頭撒嬌賣萌的聲音,沒準是一個長滿胸毛的摳腳大漢用變聲器錄製的,瞬間就有種心肌梗塞的感覺。
騙子們還會與時俱進,前段時間東哥在美國出事,沒幾天以東哥為人物原型的重金求子也出現了。這效率,簡直比香港記者還快。
我仔細想想,會不會有這麼一個場景。一個尋醫問藥的老哥一邊抄著治療陽痿早洩老中醫的號碼,一邊看著另外一邊重金求子的廣告,心想:「一個療程就可以見效,沒準完事之後我還可以接富婆這一單生意?」
經廣大網友提煉,他們總結出了重金求子的模板,想要發家致富的可以直接套用。
還有那些不想努力的打工人以後也別問有沒有富婆了,電線桿子上多得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重金求子的梗雖然都被玩爛了,但是還是有人會上當。這些上當受騙的人,與其說是單純,不如說是無知。
簡訊詐騙
在國外,電信詐騙以郵件或者簡訊居多。由於我們郵箱用得並不是很多,所以國內流行的還是簡訊詐騙。
簡訊詐騙成本很低,開局一個群發機器、一個群發軟體,就可以開門營業了。一條簡訊費用最低3分錢,每天可以群發成千上萬條,效率非常高。
詐騙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是基本套路差不多,比如說:因為某某原因抽中了一等獎,獎品是平果、空調、汽車、飛機大炮,等等等等,轉帳領取獎品。
正所謂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有些更高段位的騙子甚至會搭建山寨網站,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除此之外,有些人還打著名人的名義進行詐騙。
比如王寶強出事後,以王寶強為腳本的詐騙簡訊就來了。
「您好,我是王寶強,我帳戶裡的錢全部被人轉走,現在急需10000元打官司,你能給我轉10000嗎?帳戶XXXX,等我新片上映就給你還錢。」
當然其中還有比較沙雕的。
老蔣的兒子不知道什麼情況當年沒有去臺灣,被留在了大陸。他想要回家,卻沒有盤纏,需要80000元資金,事成之後獎勵25億加上師長的位置。
由於這些詐騙太過於魔幻,就像是晴空萬裡突然下起了大糞一樣,我有時甚至會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的。
久而久之,這個套路被大家總結提煉,變成了「我,XXX,打錢」這個模板。
現在這他喵簡直就是網際網路上的一個經典的完形填空題,時不時就有人拿出來惡搞一番。
有號稱是女媧的。
現在美國大選,懂王也出來了。
老黑我心血來潮也搞了一個,大家快來上鉤啊。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騙局,為什麼還會有人信!」如果你真的這麼想的話,只能證明你並沒有當騙子的潛質。
我認識一個喜歡在網上約炮的哥們,他天天向我傳道受業解惑,說:「每當你走上這條路,你就要準備好人格被蹂躪、被踐踏的決心。每天堅持刷陌X,刷上個幾個小時,一百個人如果有一個人眼瞎了,這事不就成了嗎?」
他用一個非常下流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做事要堅持。
幹騙子這一行也同樣是如此。有人相信這麼低級的騙術,這個概率估計連0.01%都沒有,甚至一不小心騙術不成還反被調戲。
但是如果最後真的騙到了一個,那也回本了。
並且,這種低級騙術有時候甚至是刻意而為之的。有時候詐騙簡訊會故意弄幾個錯別字,電話客服操著一口濃濃的塑料普通話,「你馬上就被起訴了,你支不支豆。」
明眼人看到詐騙簡訊直接刪掉,不想在上面耽誤一分鐘。經過這麼一篩選,剩下的不都是騙子的目標用戶了嗎?
本來我以為這類沙雕詐騙是本土產物,沒想到這也是從國外引進的。
國外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盛行一種奈及利亞騙局。
我先說一下背景,奈及利亞盛產石油,但是國家卻動亂不堪,那時候有錢人都想要把資產轉移到海外。
在這個背景下,騙子打著奈及利亞富商的旗號,號稱想要轉移資產,但是卻需要一筆手續費。他們承諾事成之後會給你一筆可觀的報酬。當時這個簡單的騙局也騙倒了不少人。
微信詐騙
到了現在,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推出以後,這個詐騙又更進了一步。
我們要記住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騙子能不能騙到人,關鍵在於他們能否取得你的信任。
前面所說的牛皮蘚,或者簡訊詐騙,全都是騙子在說,你在聽,壓根沒有什麼交流互動。
但是聊天軟體卻不一樣了,在上面你一句我一句,聊得有來有回。
其中最最常見的騙局就是賣茶葉的微商了。
有一天一個不認識的妹子加了你,你刻意點開她的頭像瞅了瞅,居然還是個萌妹子。
網絡讓你放下了矜持,於是乎開始和她各種騷聊起來。這時候人生的三大錯覺之一出現了:「這個妹子喜歡我。」
這個妹子號稱準備回老家繼承外公的茶園,開始自己的賣茶事業。這個人美心善的女菩薩要賣茶,自己肯定要支持一波,於是買了她的茶葉。
這個茶可能只有幾十塊的成本,但是賣你上千塊不成問題。很多人礙於面子只能咬咬牙買了。
賣茶小妹看似是單兵作戰,其實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運營。
推广部的用微信群發信息,吸引人上鉤。每個員工的釣魚微信號可能多達上百個。
策劃部則負責編造各種小故事,設立人設,有爺爺賣茶的,也有山區助學的、還有分手失戀的等等。
為了讓微信看起來更真實可信,他們甚至會花費血本,請專業的模特到學校或者到茶園裡拍照片,然後再發到朋友圈裡面,這樣看起來就比較可信了。
比如下面是一個賣茶小妹的朋友圈,看起來就跟正常人一模一樣。
等聊得差不多了,取得你的信任之後,就開始賣茶葉了。
他們打著微商的幌子詐騙,這個套路更深,也更難被識破。
不過,由於這個騙術已經爛大街,所以現在大家看起來都有點視覺疲勞了。
最後
騙子為了騙我們,實在是費勁了很大的心血。
電線桿上的小廣告以及簡訊詐騙,最開始走的都是:「廣撒網、多斂魚」的模式,守株待兔,逮到一個是一個。
再後來,發展到了精細化運營,先選擇目標用戶,再下手。
到了現在,甚至連私域流量的概念都出來了,先把用戶圈起來,養肥了再宰。
騙子們努力拼搏的樣子,把我都看哭了。
在前面所說的奈及利亞騙局中,這些騙子入行的時候會領取一本培訓手冊,上面寫著各種詐騙場景的應對話術,同時還有英語的語法教程。
於此同時,這些騙子還積極守候在微博熱搜的第一線,哪個明星出了事,就隨時準備蹭一波熱點,可以說非常敬業了。
你看,騙子都這麼努力了,你憑啥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