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真愛的女人,總是帶著「自殘」的氣質。
尤其是當你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動心的對象,而對方不但對你不感興趣,甚至還有一絲反感,這種折磨沒幾個人能承受得了。
不只傷情,還傷自尊。
Jenny的諮詢客戶Michelle(化名)就碰到了這個問題——
她喜歡上了隔壁公司的市場總監Ivan,但他壓根不知道有Michelle這個小透明。
也曾託關係好的同事去側面打聽口風,Ivan是這麼說的:
「現在好多年輕女孩,
都沒啥內涵
,
每天兩點一線三餐一覺,看看劇追追星,青春就沒了。」
Michelle聽完就跑去廁所偷偷哭了一場。
雖然那段話不一定是針對她,但她確實是Ivan口中「沒內涵的年輕姑娘」。
這意味著,就算有一天Ivan認識了她,也完全不會感興趣。
今年9月,Michelle找到我,開始做情感諮詢。
我先用了20天左右的時間幫她調整心態,隨後就展開了「30天拿下Ivan真愛大作戰計劃」…好啦這麼土的名字當然是我瞎掰的。
用30天的時間,就能讓一個對你完全沒興趣的男人,愛上你。
你相信嗎?
(本文徵得當事人同意,授權撰寫。人物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剛來諮詢時,Michelle已經出現輕微抑鬱症前兆——厭食、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化(易怒易悲)。
好在,症狀都比較輕微。
當20天的心態調整結束後,她已經基本恢復到健康的狀態。
Jenny首先給了她一個任務:
通過別人,拿到Ivan的微信,並把近2個月來的朋友圈全部截圖。
半天時間她就做好了,跟她關係要好的女同事剛好加過Ivan的微信。
隨後Jenny和情感諮詢師小組開始研究這些朋友圈截圖,在60天裡,他一共推了19條圖文+6次內容轉發(其中3次是工作內容,3次是興趣轉發)。
通過他的文字風格、照片內容、轉發興趣點,再結合Michelle提供的基礎個人信息,大致分析出以下幾個特性:
他是一個享樂消費主義的單身漢
他社交廣泛但真正的好朋友不多或不常見面
偶爾流露出孤獨感
喜歡在睡前小酌,並發朋友圈
在他9月的一組朋友圈中,包含了一組照片,內容是「請朋友幫忙從日本帶回的酒。」
另一個朋友圈小視頻中,能看到Ivan把家裡的書櫃騰出了2層,用來放酒。
粗略估計存了20多瓶酒,其中超過80%是日本威士忌。
另外Ivan作為興趣轉發的3篇公眾號文章中,有兩篇是關於滑雪的,在其中一篇的留言區中我們也看到了來自他的精選評論:
「心痒痒了5年,只下過一次場。馬上30了這身子骨還來得及入門嗎?會不會骨質疏鬆?」
另外一篇則是北京周邊距離不遠、交通方便且名氣大的滑雪場盤點。
Ivan轉發時配了文案:
「先收藏(備用),也是個好的開始~」
對於享樂消費主義的男人來說,大多數女性的生活方式太乏味、平庸,所以他們才會不感興趣。
我給Michelle制訂的攻略,就是:
然後一次性爆破——把它展示給Ivan,擊破她在對方心中的人設壁壘。
因為他對你不感興趣,所以也就不會對你有任何期望,猶如一潭死水。
往一潭死水裡砸一塊石頭,可比往波濤洶湧的大海裡丟石頭,激起的水花和動靜更大。
而在Ivan身上,他特別明確的生活興趣點有兩個:喝威士忌,和滑雪。但滑雪他只是有興趣,並沒有真正深入接觸,而威士忌應該已經喝了很久,且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
既然滑雪還沒入門,且難度係數也大,那Michelle能培養的也只剩下威士忌這方面了。
Jenny立刻安排了專業的烈酒品鑑師(要考證的那種)和Michelle進行為期14天的「種草之旅」。
簡單來講,我們需要她在14天內掌握威士忌的基礎知識,最好是能真正調動起興趣,成為她真實的愛好之一。
品酒老師推薦直接從蘇格蘭威士忌入手,因為相對於Ivan喜歡的日本威士忌(也叫新世界酒),蘇威更傳統,B格更高。
具體過程較為冗長複雜,涉及到不少品酒業的專業知識,這裡就不一一轉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頭一個星期,Michelle對於品酒完全提不起勁。
▲Michelle聊天截圖,已經當事人同意
品酒導師說她「完全是以應付考試的態度去接納這件事」。
直到各種酒的小樣兒終於寄到她手裡,這個情況才有所好轉。
好消息是,培養品酒興趣的這14天中,有6天是國慶長假,剛好Michelle也沒有旅行計劃,索性天天在家跟著品酒導師一起學品酒。
喝多了就睡一大覺,起來喝點牛奶吃點麥片,下午約約朋友看看電影喝喝茶,晚上回家繼續品酒。
當這14天結束時,她儼然已經是半個「烈酒品鑑師」了。
還一直纏著品酒導師幫她聯繫辦執照。
在14天的興趣培養期中,品酒導師著重安排Michelle建立對蘇格蘭威士忌的鑑賞能力,正統蘇威為主,日威為輔。
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在靠著同種興趣俘獲享樂消費主義男性青睞時,你需要讓自己的level稍稍高於目標對象的level。
要麼專業度超過他一點點,要麼廣度超過他一點點,要麼興趣點本身的級別高過他一點點。
很明顯前兩者無法在短短兩周內實現,所以只能選擇第三種——蘇威本身的形象會比日威更高端。
國慶長假結束後,Michelle已經能夠對市面上所有主流以及一部分小眾威士忌做到如數家珍。
接下來Jenny給她制訂的計劃是:
其實這一步之前,就已開始做很多準備工作。
其中之一是:
簡單來說就是——在國慶長假期間,我讓Michelle找各種原因去加了很多Ivan同事的微信,並簡單聊天,讓對方對她有一個基本但頗具好感的印象。
最常用的辦法是借著旅行行程諮詢的由頭,重點展示Michelle對旅行的熱愛和嚮往。
在國慶小長假期間,這種聊天方式很自然。
之後就是找一個能和Ivan共同參與的群體聚會,最好的方案是這期間剛好有同事或Ivan同事過生日,甚至我都讓Michelle提前準備好了一瓶300元以內的蘇格蘭威士忌作為禮物。
但運氣也是夠差的,Michelle的同事以及假期期間聊得還不錯的Ivan那邊的同事中,沒有一個會在10月中旬過生日。
好在那個和Michelle關係特別好的同事是人事部門的,特別夠意思的安排了一次召集附近3家公司一起辦的「天秤天蠍生日會」。
因為提前跟其他公司的人事部門打過招呼,這次活動成了官方舉辦的公司聯誼。
而Ivan作為天蠍座,同時又是所在公司的中層領導,必須要出席了。
機會已經安排好,剩下的就是展示方案。
前文說了,Michelle在品酒導師的幫助下,提前準備了物料——一瓶品位還不錯的蘇格蘭威士忌。
然後就是展示話術,Jenny和品酒導師聯合Michelle本人,提前撰寫了一段很短的自我介紹,既符合她本人的性格特徵,又偷偷隱藏了關鍵信息:
我喜歡威士忌,我很懂威士忌,我的生活有樂趣。
之後在活動當天,好朋友同事作為活動主持,特別介紹了Michelle以及她準備的小禮物。
大概介紹如下:
「這是我們公司負責XXX的小美女Michelle,她特別會調酒,沒事喜歡在家喝兩杯。她給大家準備了一瓶珍藏的蘇格蘭威士忌…」
Michelle的自我介紹也很順暢,我知道小珍珠們可能會問她自我介紹的文案,這裡經Michelle授權展示出來:
Michelle之後按照品酒導師的建議,幫參與生日會的人準備以自己送的酒為基酒調製的雞尾酒。
(Miami Beach=邁阿密海灘,稍後你還能看到這個細節)
Michelle說那天很緊張,只留下了這麼一張照片
之前已經在微信上互相認識過的Ivan公司的同事們都相當捧場,一直在Michelle調酒時起鬨…
氣氛熱鬧,一切都恰到好處。
這時小珍珠們肯定已經按捺不住了,是不是想著趕緊衝到Ivan面前用力盤他?
NONONO。
在這次活動中,Jenny告訴Michelle所有事情都可以自己判斷和發揮。唯獨有一件事,下了個死命令:
「不管Ivan表現如
何,不可主動搭訕,被搭訕的話對話不可超過10句!」
必須冷處理。
Michelle也很好的做到了。席間Ivan確實有禮貌的和她搭話,雙方對話共計6句——
Ivan:謝謝你啊Michelle,還幫我們準備酒水。你調的Miami Beach很不錯。
Michelle:是嗎?誒,你喝的慣嗎?
Ivan:當然!當然,我平時自己也喝威士忌,不過日威比較多。
Michelle:哈哈很好啊,日威挺好的。不過我喝過的不多。
Ivan:你是常去夜場喝酒嗎?感覺調酒挺熟練的?
Michelle:啊是嗎?哈哈哈…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花了半個多月時間建立的基礎,好不容易找到機會接觸,卻要這樣冷處理?
而且對方最後一個問題,竟然不趕緊否認澄清?
因為這次展示的目的只有一個——
讓對方從不感興趣,變成對Michelle好奇。其餘的事情做得越多,越是容易弄巧成拙。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一樣,你否認還是承認都沒有區別,對方不會因為你的回答而認定你是個怎樣的人。
藏而不露,只會讓他更好奇。
果不其然,當晚,Ivan主動來加Michelle的微信,備註信息:
「想買你今天帶的那瓶酒,什麼名字來著?」
Michelle來問我要怎麼辦,我告訴她:
可以加微信了。
在前兩個階段中,我們用了20天左右的時間,終於實現了良性破冰。
成功地讓Michelle引起了一個原本對她一點興趣都沒有的男人的注意。
但到了這個階段,關係反而是最脆弱的,小珍珠們應該能感受到,當Ivan假借買酒的藉口來接近Michelle並加了她的微信,這意味著兩人的關係已經進入「曖昧期」之前那個短暫的游離狀態。
在這個階段中,我告訴Michelle,一切不可操之過急,接觸僅限日常對話、互動,私聊全部轉移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上。
最關鍵的是:
絕對不要去主動點評Ivan以前的朋友圈!
點讚和評論都不行。
實際上,這一步是對Ivan態度的一次摸底和試探,如果對方加了微信後很久沒動作,那麼就要對應性的調整後續方案。
但這次Michelle終於受好運眷顧——Ivan隔三差五就會在微信上和他聊天,如果找不到話題就會去Michelle的朋友圈點評點讚。
這期間,Jenny和品酒導師也一直在跟進,讓Michelle保持著正常的朋友圈發布。
配合上剛開始諮詢期間Jenny對她朋友圈內容的整改,此時的Michelle已經是一個生活不那麼乏味無趣的女孩子了。
值得欣慰的是,她對品酒的興趣也堅持了下來,品酒導師Jason也幫她聯繫了考取烈酒品酒師執照。
到了第23天,我告訴她可以主動一點了。
第一步就是轉發Ivan朋友圈裡那條關於滑雪的公眾號文章,然後根據Michelle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配上文字。
Michelle這時對情感諮詢師有一定的依賴性,想讓Jenny幫忙撰寫,我斬釘截鐵地告訴她不行。
必須是她自己的真實看法——
生活不全是虛偽,一直假裝,之後會活得很累。
哪怕她覺得滑雪是一件幼稚無聊超沙雕的事情都無所謂,到了這個階段,人工雕琢已經沒有必要,要敢於表達真實的自己。
好在,Michelle覺得滑雪看起來很酷很有趣,只是擔心它很危險。
我告訴她:那就這麼發!
這一步的真諦在於——明目張胆地暗示Ivan:
我看了你的朋友圈,還往前翻看了之前的。我對你也有一點興趣。」
果不其然,朋友圈發布不到一個小時,Ivan來評論:
「你也喜歡滑雪嗎?」
我沒讓她回復,過了一會,Ivan直接私聊問她:
「你也喜歡滑雪?」
OK,到這裡,距離成功只差最後一步了。
還缺的,就是一場約會。
到了這個階段,Jenny開始漸漸抽身,讓Michelle獨立處理她和Ivan之間的接觸。
情感諮詢師決不能讓諮詢者完全依賴,最終過好生活的是她自己,我們能做的只是優化、加速或反轉她的情感關係。
所以這期間我告訴她:
如果他約你去滑雪,不去。但跟品酒相關的,可以。
倆人在微信上聊過幾次,終於有一天,Ivan邀請她品嘗新買的酒。
我告訴Michelle:
不能立刻答應,但也不要矯揉造作。
於是她開了幾句玩笑,比如:「你這是要灌醉我嗎?」「我萬一喝了喜歡把你口糧抱回家咋辦?」等等。
之後答應了約會。
品酒導師Jason簡單交代了一些關於品酒方面的細節,而Jenny則沒做任何要求,這一次要讓她大膽接觸、自由發揮,以真實的狀態去面對對方。
關於和曖昧對象的約會技巧,這裡不展開講。如果你對約會方面的乾貨感興趣,可以添加Jenny的微信,我單獨把乾貨或文章合集發給你~
在那次約會後,倆人又一次吃過兩次飯。
第29天時,Michelle告訴我:
「今天約會完他送我上車時,無意中牽了一下我的手~」
Jenny知道,這次30天作戰計劃基本已經可以結案了。後面剩下的,只是日常的感情維護以及靜候確定關係的時機。
我們成功的在30天內,讓一個原本對她毫無興趣的男人…
愛上了她。
Jenny一直很想把情感諮詢時碰到的故事講給大家,讓大家在真實的案例中學到更多有用的乾貨。只是大部分時候出於隱私保護,沒能實現。
其實像這種靠「提升自身生活趣味」來反轉意中人對自身的印象的案子,Jenny還接過不少,大多都很成功。
Michelle的案子,我一共跟了兩個多月。
後面的劇情發展很自然,在十一月Ivan生日時,Michelle應邀參加生日趴;十一月下旬Ivan表白,我建議Michelle接受,因為Ivan很明顯不是那種習慣於曖昧、不喜歡確認關係的男士。
倆人確定關係後,Jenny只給了一個建議:
6個月內決不能同居,超過6個月看情況。
此時此刻的倆人,正借著年假結伴在外旅行。他們還約好了滑雪教練,打算回北京後一起去學滑雪。
Michelle比我剛認識的時候開朗多了,也真的變成了一個有獨特生活方式,且生活的很有趣的女孩子。
前兩天她聽說我們的寫作課導師Mark特別喜歡摩託,便纏著Jenny幫忙介紹,她說:
「大哈雷太酷了!我和我男朋友都特喜歡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