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Priest:人類的每一次超脫本性都是高光和奇蹟

2020-12-09 騰訊網

媒 ·

名堂

MEI·Mingtang

零距離,名家大咖

零時差,直擊現場

媒·名堂//第五期

對話Priest:

人類的每一次超脫本性

都是高光和奇蹟

媒 ·

名堂

VOL.5

priest微博頭像 @一口獠牙的小甜甜

《殘次品》內容簡介

《鎮魂》《默讀》《有匪》之後,Priest將她的目光望向星際。《殘次品》構架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那時人類已經走入太空,在經歷了舊星曆的基因革命、摧毀了無框架權限的超級人工智慧的黑暗統治之後,人類邁入了新星曆紀元。新星曆時代和舊星曆時代的分界點,從政體來說,是聯盟的成立,從技術層面來說;則是「伊甸園」的建立。在伊甸園籠罩下的地方,你的大腦可以隨時接駁任何設備與人工智慧,但同樣地,也失去了隱私與自由。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類都能完全接入「伊甸園」系統。這部分人,被統稱為「空腦症」,放逐在位於星際邊緣的第八星系。這些人類中的「殘次品」,在一次覆蓋了所有星系的襲擊中,從宇宙邊緣走到了全人類面前。人類的未來會走向何方?或許看完這個故事,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感謝Lofter @夙橋夜雨 太太提供插圖授權

《殘次品》作者簡介

priest,晉江文學城「頂級大神」,現居作者積分總榜榜首,被粉絲愛稱為「P大」、「皮皮」、「小甜甜」。自2007年起開始在晉江連載小說,但較為知名的作品多發表於2012年之後。代表作有《鎮魂》(2012)、《大哥》(2013)、《殺破狼》(2015)、《有匪》(2015)、《默讀》(2016)、《殘次品》(2017)和《烈火澆愁》(2019)等。priest擅於書寫「大故事」,調用經典文學資源來表達自我思考,作品橫跨歷史、東方奇幻、校園、武俠、刑偵和科幻等多個類型。這使她在大都只擅寫感情關係和「小世界」的女頻作者中,顯示出異質性與超越性。

2019年12月26日下午,好友代priest領獎

2019年12月26日,《鎮魂》、《大哥》、《殺破狼》等著作的晉江文學城「頂級大神」priest所著《殘次品》獲得「2019閱文·探照燈文學好書獎年度十大好書」類型小說獎,與作家七月的科幻小說《群星》並列。

此前,網文作家中獲得這類獎項的只有貓膩(《將夜》2015年獲騰訊書院文學獎)。在閱文·探照燈書評人協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網絡文學研究專家邵燕君老師看來,priest和貓膩的獲獎,或許標誌著網絡文學中的優秀作品,已經進入了傳統精英文學的評價體系。

《殘次品》獲獎後,P大接受了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的專訪。此為長篇訪談的第一部分,圍繞《殘次品》展開。其餘部分待續。

訪談:邵燕君—Priest

邵燕君:您和貓膩被認為是最具「精英情懷」或稱「精英氣質」的網文作家——雖然「精英」這個詞在很多地方被汙名化了,但在這裡是完全褒義的——指的是一種具有人文主義立場的價值關懷,為「底層」、「棄民」、「小人物」發聲,不迴避對重大問題的嚴肅思考,比如人類文明的道路,時代精神的困境,等等;同時,對傳統經典文學資源,也有自覺地繼承。不知您對精英的問題怎麼看?您承認自己有「精英氣質」嗎?

Priest:我個人覺得,「精英」首先應該在某一領域裡出類拔萃,有突出成就,同時願意理解和自己不同的人,保持開放不評判的涵容態度,也願意為了與自己利益無幹的人奔走。

我本人跟「精英氣質」八竿子也打不著,一來缺「硬體」,幹什麼都是半吊子,不管在哪個領域都屬於見煙就卷、迎難而退,沒成績;二來「具有人文主義立場的價值關懷」也萬萬不敢當,我沒有為誰發聲、關懷誰的資格,涉世淺嘗輒止,很多事不甚了解。文裡提及的一些話題其實也沒什麼有價值的思考,以前閉塞得很,近幾年資訊相對發達,也跟著得了些一百四十字以內的見識,對聞所未聞之事自然駐足而已。

不過諸位老師能夠看到我,甚至於耐著性子看完我寫過什麼,這倒很符合精英精神開放涵容的特質。

Priest《大哥》

原圖畫師@女巫阿起

製圖:媒後臺

邵燕君:P大謙虛了,不過,我很喜歡聽你說「我和精英氣質八竿子打不著」,雖然我不這麼認為。我雖然是你的粉絲,但路徑畢竟不太一樣。而且,一般來說,「研究者」要做「嚴肅」擔當,雖然「面目可憎」,但還是得硬著頭皮擔當下去。

在我讀過的你的作品中,《大哥》最質樸動人,《默讀》最成熟完美。《殘次品》明顯是一部不那麼成熟完美的作品,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情節設置上都有不均衡之處,文筆也時有倉促。給我的感覺是,這是一部丫丫叉叉卻硬挺著向上的作品。但就是這份硬挺著向上的勁兒特別打動我,我覺得這裡面有一種執拗的誠懇。你把大家都繞著走的問題直接掛起來,比如自由、平等問題,「底層」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問題。

當這些問題被放在「後人類」星際戰爭的大尺度上時,變得尤其難以論證——我指的是站在左翼的人道主義的立場上。這個立場是反「黑暗森林」的叢林法則的,而叢林法則才是這些年來大家上下一致認同的價值觀。小說裡,你讓林靜恆教訓獨眼鷹,「你應該教會他(指主角之一陸必行,獨眼鷹養子——採訪者注)怎麼去取捨,而不是想給所有的事都找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式。」而你做的恰恰是尋找那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式。你像陸必行一樣費力不討好,既自設難度,又難為粉絲,很多粉絲抱怨「看不懂,枯燥,說教」。我很想知道,你這份執著背後的核心動力是什麼?

《大哥》中的幼年魏之遠

畫師:這個瓊斯不太冷

Priest:其實類似《殘次品》這種類型的小說,比較代表我構架「世界觀設定」的水平。我寫幻想架空的東西都不太行,架得越空越容易胡言亂語。儘管同屬於「純屬虛構」的故事,《大哥》和《默讀》的背景設定脫胎於現實(雖然也根據情節需要進行了一些魔改),不過大體類似於對著實景臨摹,比較偷懶。

而《殘次品》世界觀是搭的,我又不太會寫大綱,世界觀設定信馬由韁,仿佛是在沒有車道的地方閉眼開車,開著開著就找不著北了。有時候往回拽一拽,還能湊合著往下走,拖拽過程中,讀者的閱讀感受就是「這兒拖了、那裡起飛了」或者「你真的知道你自己在叨逼叨些啥玩意兒嗎」;有時候拽不回來,那就是整篇寫砸了,比如當年重修了小半年才捋順的《鎮魂》,還有今年正在推翻重寫的連載文。這種「丫丫叉叉」的狀態不是因為選材造成的。

再說說您提到的「底層生存發展權」和「黑暗森林」等問題。大劉老師寫的「黑暗森林」以物種為單位,講不同物種之間為了生存,形成某種類似於囚徒困境的博弈場面,這裡頭有兩個前提假設,一個是大家生理結構不同,溝通成本非常高;還有一個就是大家不在一個生態系統裡,誰滅絕了也不影響誰。

《殘次品》裡設定不一樣,沒有外星人,而且因為我偷懶,也沒讓人家未來人進化,社會還是人類社會,在這個框架下,套用黑暗森林法則是不太合適的。因為每個人都不是獨立的,社會系統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群體的失落都必然會影響其他群體。我不太願意討論「底層」怎樣,就好像在說別人的事似的,其實所謂「社會底層」,不就是「搶板凳」遊戲裡這一局裡沒找到座位的人嗎?今天是我,明天是他,後天還指不定輪到誰,從長期來看,大家都在一個遊戲裡,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雖然在宏觀經濟學裡,說「長期」就是指「我們都死了」。但是,本文裡我拉長了人類平均壽命,他們「長期」又不肯死。既然這樣,那我看最後說得通的結局就是倆個:一個是物種毀滅,剩下仨倆半人,坐方舟星際流浪去;一個是想辦法找出一條讓所有人都差不多能湊合過的路。我覺得選一容易讓讀者投訴我爛尾,所以還是選了二。

Priest《默讀》

原圖畫師@門深巷靜

製圖:媒後臺

邵燕君:我同意你說的「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但是現在情況似乎正在發生變化。《殘次品》探討的就是變化了的問題:在後人類社會如何重估人的價值?平等自由還是天賦人權嗎?因為我們知道啟蒙價值觀的基礎是對人的發現和肯定,假定人的自然屬性是平等的,只是因為社會屬性不同而導致的差異。身份低微、相貌平庸,也可以擁有高貴的靈魂,甚至越是底層的人越擁有高貴的靈魂,這是當年《簡愛》、《巴黎聖母院》等名著傳達給我們的,奠定了中國1980年代新啟蒙時代的價值觀。

但在「後人類」社會裡,人人平等的基礎條件變了。不同等級的人類在生理上、精神上已經出現了無法跨越的鴻溝,患有「空腦症」的人不能接入「伊甸園」智慧系統,因而是「殘次品」,只能被驅逐到邊緣星際像老鼠一樣苟且偷生。這些人在精神上也是「殘次品」,「老鼠當久了,忘了自己是人」。我看你小說中並沒有美化底層,雖然也寫出他們身上有火苗,但也寫盡了陸必行為了點燃這些火苗費盡的百般心力和萬般無奈。但在另一面,你也寫了「科技惡託邦」的恐怖,在「伊甸園」裡,人的自由意志被暗暗剝奪。出了這個「美麗新世界」,比「殘次品」還要殘疾。請談談你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默讀》實體書

Priest:如果人的自然屬性是平等的,那麼「越是底層的人越擁有高貴的靈魂」就不成立了,都說了平等,那大家就都一樣有可能高貴,也有可能卑劣,我個人認為美化也是物化的一種。

第八星系的空腦症苟且偷生,是因為沒別的選擇,那是邊緣人的習得性無助;伊甸園裡的高級公民自願被圈養,也是因為人人都有逃離自由的本能;這兩撥人要是易地而處,表現估計也是半斤八兩。我要是生在這麼個地方,肯定也在跟大家一起混吃等死。

懦弱、懶惰、逃避和貪婪什麼的又不是犯罪,這只是固有屬性,跟天生倆眼一個鼻子是一個道理,都是老祖宗們為了生存好不容易進化出來的。所以每一次的超脫本性,不管多微小,才都是高光和奇蹟。對人的發現和肯定應該建立在接受上。

邵燕君:這一點說得真好,在發現和肯定人性的基礎上,人類的每一次超脫本性都是高光和奇蹟。但這裡面是不是還有「啟蒙」的問題?老實說,在這個問題上,我的感覺是越來越灰了。有時問自己,有這個能力嗎?並且,還有這個必要嗎?但在《殘次品》裡,我感到了一種「重啟啟蒙」的動力,至少是這種需求。這一點最戳中我,是我和這部小說的「接口」。

在這裡,我個人代入的是林靜恆,他和陸信、陸必行父子構成了價值觀的三角關係。陸信的名字是個標識,他就是信仰的一代,是中國千百年戲劇中那種典型的悲劇人物——精忠報國,最後,枉死風波亭。他的死諭示著啟蒙理想的崩潰。他的愛徒兼養子林靜恆目睹了理想化灰的過程,因而是個心冷的現實主義者,但是他的情感模式卻與恩師血肉相連。

林靜恆的心是冷的,也是空的,他沒有為國為民的心,也沒有弱肉強食的心。他需要陸必行給他一顆熱心,但陸必行給他的不是信仰之心,而是行動的理由。「必行」的名字,也是個標識。陸必行為什麼要拯救蒼生?理由是天定的——他曾是個「箱中之腦」,靠著彩虹病毒才重獲人身,代價是邊緣星系3.6億人的死亡,因此,他天生虧欠著人類,虧欠被放逐於無望之地的「殘次品」們。

也就是說,陸必行拯救蒼生的理由是一個設定。林靜恆和陸必行的關係也是一個設定——老實說,看到陸必行被確認是陸信之子的時候,我有一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下他們是「親兄弟」了,註定要生生死死在一起了——這並不是說兩個人的互動關係寫得不好,我覺得寫得非常好,很有說服力,但是這兩個人本質關係是一種宿命的「羈絆」的關係。正是這種「強設定」展現出一種「硬挺」的姿態,在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之外,「硬重啟」出一個啟蒙理想的烏託邦。這一點確實非常打動我,不知我的理解是不是太個人化了?

《美麗新世界》

Priest:沒有沒有,故事就是故事,故事之外,每個人的理解都是個人化的。

陸信出逃的時候,得到了禁果名單,發現他的師長、朋友、仰慕的人、向他灌輸信仰的人都在那份名單上,就像大家集體編了一個故事,誰都知道那是編的,就他自己信了,在臺上演得捨生忘死。他死的時候理想和信仰崩潰了嗎?這我沒寫,沒寫就是不知道,自由心證。

相比而言,林靜恆就簡單多了,陸信對他最大的保護,就是沒有告知他禁果的存在,他是個合格的聯盟守護者,嘴上刻薄,但打心眼裡是相信自由宣言、認同聯盟體系的——他最初就是想鬥倒管委會這幫政敵,假如他不認同聯盟,就不會這麼積極地跟人爭權奪勢,只是沒想到棋盤還沒拉開就被掀了攤,命運走向不可知的地方。假如沒有陸必行,假如沒有域外海盜掀攤,他最後能不能保住最後一個上將的信念?他在看見禁果名單的時候會有什麼樣的選擇?這也不好說,依然是自由心證。

至於陸必行,他就像陸信留下來的懸而不決,一生都走在岔路邊緣。

他從死人身上「出生」,作為一顆缸中之腦,命懸一線,彩虹病毒保存了他——彩虹病毒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陸信成為第八星系圖騰的起點。陸必行小時候沉迷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養父是軍火販子,家住星際海盜隔壁,差點就直奔著星際恐怖分子一路狂奔,但沒有。長大後機緣巧合,復原了已經被銷毀的女媧計劃(人類進化),差點把人類帶到另一個不可知的方向,但也沒有。

書的後半部分,陸必行用新曆法跟舊聯盟一刀兩斷,不再效忠自由宣言,雖然最後世界和平,帶著第八星系重新跟其他星系建交,但他心裡認同自由宣言嗎?我也沒寫,還是自由心證,不過我知道他一輩子也不會說,因為人人都知道他是陸信的兒子,假如他說了,就相當於替陸信把最後的懸念落實了。

《鎮魂》中的崑崙君與小鬼王

畫師:雪代薰

邵燕君:我看到有這樣一位讀者的批評,不知你怎麼看?

知乎問題「如何評價Priest的作品《殘次品》?

ur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082533/answer/284994983

發布日期:2017年12月28日

查詢日期:2019年4月22日

@荊山玉 為了避免流於一般的霸道總裁文,priest慣於刻畫社會的階級問題和底層群象,在諸多耽美小說中難能可貴地試圖和現實產生真正的聯繫。而有意思的是,在主角的設定中他們往往是自身階級的背叛者,同時又是放逐者……

這種覺悟在耽美小說裡,不能說不高,但也得不來第二聲驚嘆。這太有賴於主角高尚情操,超越階級的同理心,面對權力的自持,不僅身份地位上近乎無所不能的神明,連人格也幾乎完人……

這也是為什麼小說裡太多的說教帶來了不適感,主角都有種上帝視角的悲憫、疏離。老寫權力者的自我覺醒是乏的,我太期待她下次能換一種套路,寫從泥裡淌出來的角色,也不抖落身上的灰土,同樣被賦予超凡的智慧或者洞見,所有的溫情不基於俯視的憐憫而是感同身受的共情,不為了拯救世界的大願心去拯救世界,而是為了拯救自己才去拯救世界。

Priest:首先主角上位者設定這事兒,這個主要是為了給主角規避一些矛盾和困難,給人物降低生存難度。因為作者本身屬於「遇到困難掉頭就跑星人」,打遊戲但凡讓選模式,一定選「簡單」。網文對我來說跟遊戲差不多,也是以娛樂為目的的,所以初始設定也總是下意識地尋找簡單模式,您不說我還真沒注意,以後萬一有機會我開個別的檔試試,也沒準不太行,不太行再轉回來。

至於套路,通俗小說其實都是套路,常見的就是「基督山式復仇」,「灰姑娘式變身」,「普羅米修斯盜火」,「亞瑟王逆襲」等等那麼幾樣,我感覺要是論資排輩,以上這幾位都不能算青春年少了。何況在網文資源極大豐富的現在,連「反套路」都成了一種套路。讀者有此一批,可能是被其他問題引起的不適,比如敘述角度浮於表面,顯得老生常談,一些情節安排刻意,因為不夠自然,所以有「被安排」感等等,這是我的技術問題,不能怪套路,套路挺好的。

普羅米修斯盜火

邵燕君:我記得在哪裡看到過,你說自己從小「熱愛經典」,是嗎?能不能說說你喜歡的經典作品有哪些(列個書單?)?

Priest:您說的是《有匪》繁體版的自序吧,我那哪是「熱愛經典」,我那是熱愛「看這個小朋友居然能看完大人的書」的表揚。現在這把年紀顯然已經不能收穫這樣的表揚了,看的經典也少了,基本以非虛構類為主、效率和用處為前提了。

但要說喜歡,那可多了,大仲馬跌宕起伏,馬爾克斯像燒過的熱刀,王爾德又喪又美,哪怕他寫一段摳腳我都愛看,王小波和老舍是近代男神……小孩子才選擇,成年人全都要。

感謝lofter@易青大魔王 太太提供插圖授權

邵燕君:《殘次品》明確地致敬經典,比如《1984》、《美麗新世界》。這也引來一些讀者批評,說得最多的就是掉書袋。針對這樣的批評,我真想跳出來說「不是」。因為,你既然要討論經典問題,就一定會碰上經典文本,因為那些問題就是人類要處理的核心問題。

所以,事情就又繞了回來,你為什麼要處理那些經典問題?這些問題對你意味著什麼?比如我吧,1986年上的大學,是一個「60後」,是啟蒙文化哺育長大的。所以,「啟蒙情懷」是我內藏於心的「剛需」,這是自然的。

P大你是「80後」?你的這份情懷是從哪兒來的?跟左翼思想有關係嗎?你的這些情懷應該算是「私貨」吧?在我看來,你的大多數粉絲恐怕都不太能get到。她們大都成長於一個「去政治化」的環境裡,在「女性向」網文空間,也更關注女性的話題,不知我理解得對不對?

Priest:我寫文並不基於「情懷」,因為看的書雜亂無章、不成系統,除了花邊新聞,看過的內容剩下大部分也記不住。我就像一個在市場上遊手好閒地到處逛著試吃的人,談不上人文素養,也談不上有情懷。開文的時候想寫的,跟最後實際寫出來的一直就不是一個東西。

我成文很浮躁,一般是想起個梗就開連載,先東一榔頭西一槓子地甩點設定,甩出來的設定沒什麼組織,就像紙上隨機滴的墨點,後面再用大篇幅把這些墨點連起來,盡我努力合理化。

《殘次品》的設定說不好是受具體哪個作品的影響,裡面用的都是太空歌劇題材的老梗,諸如「躍遷點」、「人工智慧」、「機甲」之類的名詞,就跟修真文裡「金丹」、「元神」一樣,雖系虛構,但讀者一看就知道什麼意思,不用挨個解釋。

一篇連載寫出來,最後討論要什麼問題,主要看設定的世界。比如說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世界,大家就想活著、吃飽,有些人想自己吃飽,有些人想提高生產力讓更多的人吃飽;等世界觀清楚了,後續故事的情節設置和人物基本矛盾就會圍著這些點產生。

修仙世界主角們因為斷絕凡塵,不承擔社會義務,且都是特異功能人士,沒有生存問題,他們關心的當然就是別的東西,可能是追求力量,可能是追求長生不老、自然科學或者天地之道什麼的。

《殘次品》開頭的新星曆紀元的設定是星際大航海結束,(除了第八星系以外)社會生產力水平超高,物質極大豐富,內無憂、外(當時看著)無患,人人接受高等教育,並且基礎教育能直接往腦子裡灌,絕無被奧數支配的恐懼。

那麼在這些條件下,生活在這個社會裡的絕大多數公民已經超脫了各種現實困擾,那他們困擾什麼呢?我合理推測,恐怕就得面臨歐文·亞隆的人生四大終極問題了——死亡、自由、孤獨還有無意義。

天天想這些事能好麼?這些以前都是瘋子、天才和先哲代表全人類想的,現在變成了我等凡愚的日常,您說這日子還怎麼過?我覺得「尋找星際時代的信仰和精神烏託邦」,會是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生活的主要矛盾,烏託邦的求索和幻滅會是這個背景的主流基調。

(高寒凝、王晶雯、徐佳對本訪談亦有貢獻,特此感謝!)

相關焦點

  • 奧特曼的4個怪獸「夥伴」,第一個本性善良,有一個是人類!
    一直以來,我們似乎都有這樣一種根深蒂固的看法,顏值即正義,認為奧特曼都是好的,是保護地球的,怪獸都是壞的,他們喜歡破壞地球。我們知道,其實有一些奧特曼也是壞的,比如貝利亞。凡事都有例外,怪獸其實也並不一定都是壞的,他們有一些本性善良,有一些戰鬥之後成為奧特曼的夥伴,我們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有哪些怪獸是奧特曼的「夥伴」。
  • Priest《殺破狼》《默讀》《鎮魂》經典語錄,絕美愛情句子
    我只選取了其中一小部分,好多句子寫文章都用的到哦,喜歡的話可以收藏,方便以後閱讀。《殺破狼》——priest1.心有一隅,房子大的煩惱就只能擠在一隅中,心有四方天地,山大的煩惱也不過是滄海一粟。2.未知苦處,不信神佛。
  • 觸摸人類原始本性,盤點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在電影的世界中,大多數影片都是作家或者編導們天馬行空的想像改編而來的。但也有一部分影片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在這些影片中我們會看到故事最真實的一面,會在故事中觸摸到人類最原始的本性,10部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一起來看吧。
  • priest《逆旅來歸》:有時候愛和恨,都是能讓人一夜長大的東西
    今日分享:《逆旅來歸》作者:priest主角:莫匆&安捷安捷在大漠裡認識了一波考察學者,卻因為某件事成為了唯一的幸.存者,並且醒來發現自己重.返了十八歲。過程看得有點累,慢熱,結局he的故事,可以和《壞道》一起看。人有七情六yu,遇到不好的事情會傷心或者憤怒,心眼小的甚至能記掛很久,然後等到時間慢慢過去,總有足夠久遠的日子來一邊掩埋,一邊告訴我們,這些都不算什麼。對於那些發生過的事,無論我們主觀上抱著什麼樣的眼光,它就是發生過了,老是盯著它不管用。
  • 小說中可以用進作文裡的動人語句,Priest的文風就是大氣!
    priest,晉江文學城女作者。作品多正劇向,語言詼諧幽默,行文流暢,風格大氣,善於構建各種各樣正常不正常的世界觀。作者代表作有《烈火澆愁》《天涯客》 、《鎮魂》 、《六爻》、《大哥》 、《殺破狼》 《有匪》 《默讀》 《殘次品》 《無汙染無公害》 等。
  • 汶川大地震被埋時間最長,創造人類生命奇蹟的男子,現狀如何?
    汶川大地震被埋時間最長,創造人類生命奇蹟的男子,現狀如何?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一場裡式8.0級的大地震襲擊四川,位於震中的汶川縣映秀鎮受災最為嚴重。救援部隊迅速行動,趕赴一線。
  • 創作13年,駱聞舟為何被稱為priest的「親兒子」?
    從早年的沈巍、趙雲瀾,到後來的長庚、顧昀,再到如今的宣璣、盛靈淵……Priest書中的每個角色,幾乎都獲得了大批讀者的關注和喜愛。但在筆者看來,priest心中最重要的角色,自始至終就只有一個,那就是駱聞舟!駱聞舟駱聞舟是priest在2016年塑造的角色,出自她的懸疑小說《默讀》。
  • 12部末日題材電影盤點 生死關頭人類本性暴露無遺
    12部末日題材電影盤點 生死關頭人類本性暴露無遺 時間:2020-04-26 15:32:16 來源:3DM整理
  • priest的耽美小說《大哥》經典款毒舌女王和屁顛屁顛的忠犬
    《大哥》作者:priest文案:少年魏謙
  • 典文好文|priest《大哥》|學者粉絲安利集
    priest擅於宏大世界觀設定,其創作橫跨玄幻、奇幻、機甲、武俠、刑偵和科幻多種類型,感受精微,格局大氣。自《默讀》起,更屢向經典文學致敬。在大都只擅寫感情關係和「小世界」的女頻作者中,顯示出異質性與超越性。【作品簡介】《大哥》2013年6月14日至2013年9月1日連載於晉江文學城,共計36萬字。
  • 其他作者作品影視化都改名,priest這6部作品仍用原名,P大起名絕
    這樣就可以和原著區分開了。改編的作品改名,要麼是因為原著名太長,要麼是不過審,要麼是為了減少爭議,減少書粉們的抵制。 而priest的作品,不管是影視還是動畫,基本上都是用的原名。不知道是priest起名太絕,太好,讓編劇不知道怎麼改,還是因為priest的作品名太短,不用改。不管怎樣,書粉們是挺氣的。
  • 《大哥》 by priest
    《大哥》by  priest 🌸文案🌸              少年魏謙,十三四歲沒爹沒娘,帶著個拖油瓶小妹妹,艱難地生活,還撿到了死皮賴臉纏上了他的流浪兒一個,起了個名叫小遠。
  • 暴力美學:用藝術釋放人類本性中的暴力.
    人的本性中有著天然的暴力因子,現代文明社會制定的種種法則和制度就是為了防止出現人類肆意放縱本性而帶來的社會混亂
  • 靈籠:嘉莉博士的高光時刻,末日下的人類,真的都變了
    特別是獵荒者小隊,他們衝在最前面,為整個人類尋找著一線生機。當然,燈塔上同樣有著,值得我們佩服的人。無論是塵民、還是上民,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苦衷,有著自己的高光時刻!在這片末日的天空下,並不是只有戰士在戰鬥。醫生、研究員、領導者,同樣也都在發揮著,屬於自己的作用。而這次延晨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其中一位。
  • priest的五部小說,部部經典,每一本都耐人尋味
    刑偵題材的《默讀》是由一張大網編織而成,每一個案件的背後都是離真相更進一步地揭露,在展現人性的同時也守護人心。「你可以教還在防備陌生人,提高警惕,但你不能讓她怕穿碎花裙子,不然要我們還有什麼用」。在危機四伏的境地,仍然恪守心中的信念,是對朗讀者制裁的解決,也是對默讀者的堅守。2.
  • priest 作品《有翡》《殺破狼》被影視化!這部作品卻連書都不出
    近日已經有官宣稱priest作品《天涯客》還有《殺破狼》都將被影視化,但是這些作品有被影視化的消息之後,大多數原著粉並沒有太多興奮,因為這意味著自家房子都要塌了,其實我覺得這些作品被影視化並非壞事,因為P 大的作品文筆都特別好,我覺得她的作品都需要仔細品味才能發現它的美好。
  • 「十宗罪」中真實到可怕的經典句子,句句披露人類本性,智商125以下...
    「十宗罪」中真實到可怕的經典句子,句句披露人類本性,智商125以下勿進 1、即使是生活在泥潭裡的人,也嚮往著美好的明天,正如黑暗中的向日葵始終能夠辨別陽光的方向。 2、我們的痛苦不在於一無所有,而是得到之後的失去。
  • 真力時對話宋佳:摘星的過程即是我的高光時刻
    值此之際,真力時對話宋佳,探索鏡頭之外的點滴領悟,分享追夢心聲。Zenith真力時中國星夢大使宋佳:「使命感是回答一切的答案。」「使命感是回答一切的答案」宋佳在工作中擁抱每一個不同的角色,詮釋每一份理解。堅定的使命感,與強大的領悟力,伴隨宋佳在多樣角色中沉澱發光。
  • 期待百萬變美奇蹟,聚焦Vida Glow海洋膠原蛋白粉七年高光時刻
    作為全球口服美容領軍品牌,Vida Glow將以這場全球範圍的大型活動與百萬消費者一起慶祝生日,再創百萬變美奇蹟。2014年,創始人Anna Lahey和業內頂尖健康, 護膚 專家傾力合作, 攜手打造了Vida Glow 並正式推出第一款產品:原味天然海洋膠原蛋白粉。
  • priest32部作品,十多次獲獎,用實力告訴大家為什麼能排第一!
    每個作者都有代表作,而屬於priest的代表作卻有很多,每個人都是通過不同的作品認識P大的。 古風作品《六爻》和《殺破狼》是很多人的白月光。由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有匪》,朱一龍和白宇主演的《鎮魂》更是讓priest火出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