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票房超越鐵達尼號,國漫到底該如何追趕
據日本媒體報導,由元崎晴夫執導的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的票房收入超過275億日元(截至11月29日),超過了1997年美國電影《鐵達尼號》中的262億日元,鬼滅之刃:無限列車。面對我們國家到底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國漫崛起。
其實近些年我們國家動漫也迎來了巔峰時刻。隨著 《哪吒·魔童降世》 ( 以下簡稱 《哪吒》)的上映,國產動畫電影迎來了巔峰時刻。
《哪吒》在2019 年 10 月 8 日以 49. 69 億元的票房數據成為了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史第一,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在海外市場中, 《哪吒》也屢創海外票房新高,影片分別在澳大利亞、新加坡、英國、北美等九大地區上映,其中累積票房刷新了紐西蘭華語電影最高紀錄,同時收穫了外國觀眾和海外華人的一致好評。是中國國產電影裡程碑式的突破。
《哪吒》 能夠將「本土特色」與「國際認同」有效結合併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這本質上是文化創意與科技創新的融合。創新理論大師熊彼特指出,創新可以作為一種工藝轉變和技術變革的生產函數; 同時,創新也可以成為賦予資源新能力的一種活動。因此,國產動漫 《哪吒》的成功離不開製作過程中各個領域的創新和其創造出的高密集度價值因素。《哪吒》是首部與 IMAX 公司合作的國產動畫電影。在電影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有 IMAX 得直接或間接參與。
為了提升畫面質量和解析度,影片使用了原底帆板技術 ( DMR) ,以此來清除畫面中可能會出現的噪點和雜質,同時解決了影片在亮度、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之間平衡運用的問題。這些技術的充分運用使得動畫電影的特效呈現出最優的視聽效果。另一方面, 《哪吒》 對於中國傳統的神話故事哪吒鬧海」也進行了故事架構的再創新,使其在不脫離原著的前提下把傳統故事內核與現代精神文化進行了一次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
在主人公的塑造上開創性地設定了一位不向命運屈服、渴望被認同、並時刻與命運抗爭最終找回自我的熒幕形象,使得很多觀眾產生了共鳴和價值認同感。因此,電影角色和觀眾的心理距離再一次被拉近,市場反饋也明顯上行。
因此,電影製作過程中的創新創意造就了高密集度價值因素的產生,而高密度價值因素與高票房收入密切關聯。在價值因素的創新過程中,展現具有正義和力量、智慧和善良、尊敬和愛等人類基本生命需求的表達是創意的關鍵。
國產動漫產業快速成長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啟示文化創意產業為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與思路,為其注入活力和新鮮血液。與此同時,文化創意產業自身也應當從不同產業和領域的發展中汲取成功的經驗,進而完善理論的總結,了需求和痛點,明確前進的方向,從而增強不同產業、領域和文化創意產業之間的協同能力與聯動性,進而達到再創新、再提高、共發展。
政府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相關支持首先,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與市場中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經濟成分的國際項目組織、傳媒宣傳集團、理論專家團隊進行深度有效地合作與交流,提升中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知名度,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拓寬道路,實現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
其次,政府應加強對有利於文化創意產業聚集的綜合多功能平臺的建設,包括但不限於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平臺、科研院校文化產業學科建設平臺、創意管理人才培養平臺、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平臺等。加強此類平臺的建設可以有效促進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與深度開發,實現資源共享、跨界合作、協同發展,提升創意成果向經營資源進行高效率轉化的能力,從而推動文化產業、文化經濟、文化認同感的共同發展,實現「共贏」。最終實現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從低端的機械複製轉向高密度價值因素的創意品牌塑造。
加強文化產業的創新能力,早日實現文化產業全面「軟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新。創新分為「硬創新」和「軟創新」。
「硬創新」是指把科技作為主要導向的創新; 「軟創新」則是聚焦在產品上,是改變產品象徵價值的創新。「巧創新」作為二者的融合,同時具備「產品審美價值創新」和「功能差異創新」,是中國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巧創新」戰略的提出是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亟需變革的時代背景所作出的合理論斷。
「巧創新」作為二者的融合,同時具備「產品審美價值創新」和「功能差異創新」,是中國未來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巧創新」戰略的提出是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產業結構和生產模式亟需變革的時代背景所作出的合理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