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許多古老的城市文化名片,一直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也是武漢眾多文化名片中的一張,一直以來都散發著獨特的荊楚文化魅力,被許多前來的遊客稱頌。#打卡大武漢#
存在於武漢市內一條條大街小巷,一直以來在整個武漢歷史文化發展中,也在默默地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司門口的戶部巷作為老武漢的「過早一條街」一直以來備受來自全國各地遊客的喜愛,位於漢口的「街頭博物館」黎黃陂路,也是許多文藝青年常去打卡的景點之一。得勝橋作為黃鶴樓下最老的一條歷史名街,以最具「人間煙火味」的姿態俘獲了大批喜歡復古懷舊風的旅人們。
但今天要說的既不是美食眾多的戶部巷,也不是歷史悠久的得勝橋,而是斥巨資改造升級後的新吉慶街。一個斥資5個億改造的「老街」,也是一條將美食和民俗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老街」,而現如今改造的嶄新面貌。
曾經的老吉慶街,素有「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的說法,不難看出老吉慶街在老武漢人心中的地位,它是一條曾經演繹了一段武漢民俗傳奇的漢口老街,每到夜幕降臨之時便會開啟一天中的「輝煌時刻」。
老吉慶街的白天總是看起來平平無奇,套用池莉在《生活秀》中說法就是:「吉慶街白天不做生意,就跟死的一樣」。老吉慶街範圍不是很大,東至大智路,西至江漢路的短短只有170米。但是一到晚上,便開始散發它魅力來。整條小街上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美食數不勝數,更有獨漢味特色的各類民間表演在這裡演出。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們口口相傳,人人稱讚,如今換新貌改舊顏,成為一條嶄新的「歷史老街」。也就是今天的新吉慶街。
新吉慶街位置在武漢市江岸區大智路與江漢路之間,和漢口的老字號「豆皮大王」老通城酒樓相鄰,經過三年的易地改造工程,斥資5個億打造,將從前那個長不過百米,寬不過十幾米的老街,改造成大了好幾倍的新街,如今的吉慶街範圍之大,北至銘新街,東臨大智路,西至黃石路,南臨中山大道,裡面將美食區,娛樂區劃分得十分清晰,還注入了不少「新花樣」。
現如今的吉慶街入駐了許多酒吧、KTV等娛樂場所,但很遺憾的是,面貌升級後,遊客量卻大不如前,除了曾經那家老通城豆皮,依舊是排隊人很多,其他美食店卻壓根呆不住,沒過多久就紛紛撤出。
改造後「老吉慶街」將往日特色以「鮮活」的雕塑展現了出來,各種賣花的、賣唱的、拉琴的、吃飯的、擦鞋的……仿佛曾經的熱鬧還歷歷在目,曾經老漢口的江湖氣好像從未消褪過,
充滿煙火氣的大排檔還橫在街頭,麻雀、老通城、拉茲和黃瓜「四大天王」的歌聲和吹拉彈唱的熱鬧恍惚間好像能依稀聽到。
曾經平凡生活裡的市井味道在如今煥然一新的民俗街裡漸行漸遠,這座百年老城的不斷更新變化,將悠深的漢文化想盡各種新的方法注入新時代的靈魂,這可能就是新吉慶街花下巨資打造升級的原因吧。
只可惜改造後新遷地址的吉慶街,好像沒有那麼太對味遊客,當地人也很少前來。而關於這些斑駁記憶的老街老巷子,以及不斷升級改造的新面貌,你們更鍾情於哪種呢?被重新改造升級後的吉慶街,你們去過沒?喜歡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