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圈子裡有一個公認的笑話,那就是買手錶可以保值。但是這個笑話,又正是刺激新手錶友入坑屢試不爽的金句。任何商品一旦被賦予了可以保值、賺錢的屬性之後,消費者就會變得盲目和瘋狂。
最近有個表友找到我,說他有個朋友欠他20萬實在是無力償還,於是忍痛割愛把自己價值40多萬的手錶當作20萬抵押給他用於償還債務。而表友也挺喜歡他朋友的這款表,但是感覺自己撿到了一個大便宜,問我有沒有這種好事?
我看到表友發來的圖片之後,告訴他手錶品相看起來不錯,而且也確實是原鑽正品。但即便如此,這隻表也不值20萬。這隻表的品牌是挺響的,但是在二手市場上變現價格僅僅在20%-30%之間,全新未拆封的大全套也就是原價的三成。而佩戴過即便是98新的也就是二成左右的價格。大概10萬元左右!
表友聽了我的分析之後,當天下午就把表拿到當鋪估價,然後晚上回到家驚訝地告訴我,你知道當鋪給我報的什麼價嗎?40多萬的手錶,居然跟我說高價7萬5收了。我說這個價錢很合理的,因為這隻表在二手市場的流通價也就是10萬出頭,當鋪要確保自己有30%的利潤也是正常的。
中國人對世界名表的了解主要是源於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跑路之後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電影橋段,往往就是拿著手錶在當鋪換取一筆東山再起的啟動資金。但實際情況,二手市場上除了百達翡麗、愛彼、勞力士三款表的熱門款貶值率低一些,絕大多數的其他品牌表款變現價格都是低於半價的。
手錶的變現價值主要有品牌的持續熱度和流通性決定
世界十大名表中有一些手錶品牌,曾經的名氣確實很響。但是後續缺乏營銷推廣,而且沒有持續的熱門款式推出。慢慢表友們對於這個品牌的定位越來越模糊,流通性越來越弱,所以變現時的價格往往會讓人大跌眼鏡!
手錶本身就是男人用來裝飾的奢侈品,跟女人喜歡的奢侈品包包等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戴表本身的價值是體驗品牌帶給你的尊貴感,而不是當成理財產品用來抗通脹。特別是現代社會手錶已經不具備稀缺性,都是工業批量的產物。沒有人在購買一枚鑽石婚戒的時候會考慮以後它能賣多少錢,戴手錶也一樣表現的是你的品位和生活態度。因此當你明白手錶並不具備保值性的前提下,選擇自己經濟實力允許的手錶品牌就是一種良好的玩表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