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四川在線記者 張紅霞 文/圖
「不用回戶籍所在地,今天花半小時在木蘭就辦好了營業執照,好驚喜!」10月9日,國慶大假後的第一天,成都市青白江區姚渡鎮居民葉精忠沒想到在新都區石板灘街道辦完了青白江區企業稅務登記變更業務。
當天,葉精忠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到了新都區石板灘街道木蘭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大廳。這個新鮮的服務項目,是他聽同行說的。半個小時後,葉精忠的訴求得到實現。
「『跨區通辦』已經是創新了,居然還下沉到了街道一級,點讚!」面對葉精忠的表揚,現場工作人員解釋,為服務「成金青大港區」和石板灘街道航空產業新城和軌道交通產業新城建設,新都區推進了「跨區通辦」政務便民利企服務試點。
為何要推出「跨區通辦」服務?
今年5月初,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新都區率先推出了涵蓋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首批25項「跨區通辦」業務,包括工商註冊、納稅服務、個人信用報告查詢、居民醫保信息查詢、參保證明列印、醫保卡補辦、電信相關業務、公積金等,企業群眾可以選擇就近辦理業務,不僅減少了來回跑路的麻煩,也縮短了辦事時間。同時還設立了蓉漂驛站,為大學畢業生、外地來蓉人員提供一個創業交流、休憩的空間。
據新都區行政審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跨區通辦」服務不僅打破了地域限制、統一了審批流程、突破了傳統審批模式,三區縣窗口服務、證明材料、審批結果等也實現了等效互認。這是新都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增強企業群眾辦事體驗感和獲得感的一項具體舉措。目前,在石板灘街道木蘭便民服務中心進行試點,三地研究建立了跨區域線上線下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辦理機制,以「跨區域同標準通辦」模式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後一公裡」。
石板灘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城市服務領導小組組長彭柳源介紹,試點以來,已經先後為企業群眾辦理業務474件,不但提升了行政審批效率,也極大縮短了企業群眾跨區域辦理業務的地理距離,真正拉近了區域群眾的心理距離。
「因為『成金青大港區』建設和石板灘軌道交通新城和航空動力新城的建設,吸納了不少企業和人力資源向石板灘區域聚集,因此,我們正在梳理和石板灘接壤的成華區和龍泉驛區企業、群眾辦事頻率高的事項上報給新都區行政審批局,通過審批局與其他區域對接,讓我們的「跨區通辦」朋友圈持續擴容。」彭柳源說。
全省首個「便民服務微中心」進小區
「簡直太快,太方便了!」10月7日,家住新都石板灘街道保利獅子湖小區的居民堯忠秀手機收到一條標註為「獅子湖便民服務微中心」的簡訊,簡訊內容是告知她申請的個體戶工商營業執照可以隨時到中心的AI智慧政務服務空間站領取了。
「在AI空間站,通過機器5分鐘提交完申請,並將證件按指令鎖放進空間站文件櫃。工作人員代辦,3天後證件就放到空間站文件櫃,我刷身份證和取件二維碼就可以領證了,太安逸了,不出小區在家門口就把事情辦好了。」堯忠秀開心地告訴記者。
「獅子湖便民服務微中心」是新都區探索撤鄉並鎮機構改革「後半篇」——創新審批服務便民化的一個示範。據悉,該中心是全省第一個小區便民服務微中心,也是推進國際化營商環境3.0版本建設的具體舉措。
石板灘街道獅子湖小區,位於新都區和成華區交界處,有住戶近2萬人。雖然小區內有籃球場、兒童遊玩區、幼兒園等基礎公共配套服務,但整個區域內的公共配套設施仍然較少,且距離新都主城區約10公裡,距成都主城區約6公裡,相對較遠,交通不便利,出行困難,無法滿足小區居民的政務服務與生活服務需求。
為破解社區治理遠端便民服務功能不足的問題,新都區探索在人口聚居的小區內設立政務服務微中心,推進審批便民服務布局向小區拓展,深入區域的神經末梢,打通了便民服務「最後500米」。
記者走進獅子湖便民服務微中心看到,自助辦理業務的智能設備還挺多,有24小時AI智能機、社保自助終端機、百貨自助售賣機等,目前可以實現圖書自助借閱、ATM自助服務、24小時醫生、5G智能網絡服務等功能。
在這個便民服務微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臺「藍胖子」,這就是AI智慧政務服務空間站。據介紹,這是一款基於AI人工智慧技術,一站式為廣大群眾和企事業提供政務服務的智慧空間站,全程採取語音和動畫結合方式引導用戶自助辦理,能夠辦理大部分自然人和法人的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
根據演示,居民通過刷個人身份證獨立進入空間站,選擇市民服務、主題式服務等菜單,進行查詢、申報流程,通過身份核驗、證件掃描、提交文件、在線審核、現場列印或資料入櫃代辦等程序,居民們可以輕鬆完成470項事項的自助辦理。
此外,獅子湖小區便民服務微中心還以群眾多元需求為導向,設立服務站點,固定2到3人,由「社區工作人員+小區志願者」組成。其中,社區工作人員由獅子社區根據服務辦理需求,動態統籌調整社區5名工作人員,輪班到獅子湖小區和轄區內其他人口密集小區辦事點下沉服務,可以辦理事項覆蓋社保等50項事項及區域通辦25項。同時,依託社區網格員、志願者、小區物業,進行上門代辦服務,實現群眾「辦事不出小區,小區內獅(事)必辦」。
「這樣的探索很有意義,功能集成的服務終端下沉到小區,不僅營造了雲端集成、智慧生活的智慧場景,解決社區生活與管理中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還實現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和社區服務的覆蓋。」成都市社治委副主任江維說,新都的便民服務集成進小區正符合《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總體規劃》的精神。目前,新都區正在推進審批便民服務布局,向「1個政務中心+9個鎮街+180個村社+N個小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