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玩的桌遊:Robot Turtles

2021-02-18 零的奇妙世界

在發了陪孩子玩桌遊一文後,一直有很多朋友詢問零零都玩些什麼桌遊,以及如何給孩子選擇桌遊。對於後半個問題我們並沒有太多經驗——更多的是自己設計的解決方案,不過對於前半個問題,看著玩具架上的各種桌遊,覺得可以開一個新系列「零零玩的桌遊」。

大名鼎鼎的Robot Turtles算是編程桌遊的鼻祖了,當年在Kickstarter上眾籌創了紀錄,頭頂無數獎項光環。在為低齡孩子選擇編程啟蒙類桌遊時,隨便在網上做點功課,這款遊戲必然是在推薦列表的。掃了一遍規則,覺得很容易,於是就買來成為了零零的第一款桌遊(是的,比uno還早)。

Robot Turtles的標註年齡是4歲,這個看看就行,不要當真,桌遊的標註年齡一般都偏大,尤其是兒童桌遊。這可能是業內潛規則,照著孩子的最低發展標準來定,避免到手玩不了吧。

上手

Robot Turtles的基礎規則非常簡單,地圖上放一個烏龜和一個鑽石,然後孩子出前進,左轉,右轉三種牌中的一種,家長幫忙按牌移動烏龜,直到烏龜拿到鑽石。多人遊戲的話就是多組位置對稱的烏龜和鑽石看誰用的動作少。我起初不太明白這和編程入門有什麼關係,猜測大概是每張牌代表一個指令,而家長扮演了能完成任務的計算機,孩子出牌家長操作烏龜,則代表了將指令輸入計算機來控制一個物體,這樣模擬了寫程序操作。

官方說明書裡的基礎遊戲介紹

零零初次上手之後唯一的障礙,是左右不分——知道該讓烏龜轉身,但是那個方向是左還是右,則是一臉迷茫。畢竟他第一次玩的時候只有兩歲兩個月,分不清左右再正常不過了。除此之外,控制烏龜避開障礙,儘可能走最優路線,都是憑孩子的直覺就能順利完成的任務。就算我把任務改成了一個小烏龜拿四個鑽石,他大致也能找到一個不是太差的順序,依次完成。

遊戲裡的路障模塊,包括不能移動的磚牆,可以被雷射炮打掉的冰牆,以及可以被推走一格的箱子,很快被我逐一被加入遊戲,也並沒有增加什麼難度。

儘管遊戲很簡單,零零還是玩得很開心,每天都捧著盒子說要玩小烏龜,這也給我們了啟發,從此開始自製桌遊一發不可收拾。之後,自從甜點大師開發完成後,小烏龜就在角落裡落了好幾個月的灰。

進階

三歲時偶然的機會再嘗試Robot Turtles,發現零零再也不會搞錯左右轉之後,我們直接啟動了遊戲的進階玩法:一次將整個過程所有的牌依次出好,然後再開始讓小烏龜依照順序行動。好吧,終於披上了編程桌遊的外衣:假裝先寫一個程序,然後去執行程序。然而和基礎玩法相比,唯一的難度變化在於出牌時要記憶烏龜當前的位置和朝向,僅此而已。沒有分支,沒有循環,只有順序執行。作為一個計算機科班出身的程式設計師,我覺得這和編程思維訓練的關係其實比較勉強。

遊戲更進一步的擴展是一張青蛙卡,代表一個可以反覆執行的動作序列(沒有分支和循環就引入函數了)。為了和零零說明這個卡的用途,我構造了和說明書上一樣的階梯形道路,來顯示被反覆執行的動作序列可以被提取成函數。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遊戲提供的棋盤大小和配件(外加沒有循環和分支以及不能傳參數)實在無法設計出第二種讓函數有用的例子了。所以青蛙卡直接束之高閣吧。

官方說明書裡對青蛙卡的介紹

本以為這個遊戲的壽命到此為止了,不過發現零零對小烏龜推箱子這個動作有不小的興趣,每次玩的時候要拿小烏龜去推開箱子,都會開心得很。於是,我靈機一動,讓我們來自己創造玩法吧!

解謎

按照遊戲的標準規則和卡牌使用方法,我先設計了幾個簡單的謎題,需要綜合使用雷射融化冰塊和推箱子的技巧,推出一條路徑來獲取鑽石,如下圖所示:

左圖:用雷射打掉一個冰塊後可以推走箱子

右圖:不能直接推箱子而要先打掉兩側冰塊

原本遊戲的核心在於用指令控制烏龜行動,孩子玩熟練過後就會覺得缺乏挑戰;在加入了謎題過後,我們將重點轉移到如何行動可以達到目標上,零零頓時大感興趣,嘗試幾次成功之後獲得的樂趣也明顯超過了之前。

看到這另闢蹊徑的改造讓這個遊戲重新煥發了生機,我們一起琢磨出更多的規則,比如加入了小烏龜的朋友瓢蟲(標準規則中用於debug自己的程序),瓢蟲可以帶著一隻箱子飛走;又設定了每關雷射炮的最多使用次數,在打冰磚時需要精打細算。兩種元素的加入讓謎題的設計更豐富起來,比如下面的兩個例子:

左圖:需要獲取瓢蟲帶走右邊一個箱子

右圖:只有三發雷射所以不能走捷徑

最後,我與零零之間的遊戲也不僅僅限於他來破解我的謎題,而是我們輪流為對方設計謎題——當然,零零設計的「難題」都是將各種元素堆積在一起而已。無論如何,從解題到設計題目,在這個遊戲的幫助下,零零踏出了這小小的,卻又能帶來更廣闊可能性的關鍵一步,令人欣喜。

零零靠堆積元素設計的謎題

總結

Robot Turtles是一款名聲大於可玩性的遊戲。本身難度很低,適合能分清左右的低齡玩家在家長陪同下單人遊戲,對編程啟蒙幫助有限,多人遊戲規則也不太好玩。家長和孩子可以依照上文描述的設計將它變成一個無限擴展的解謎遊戲,或許能帶來更多的可玩性。

註:題圖來源於Robot Turtles的ebook。

・完・

【零零學數學】

【零零玩桌遊】

相關焦點

  • 桌遊探索| 孩子玩桌遊有什麼好處?
    除了說故事、唱歌,只要一張桌子,就能讓全家大小都玩得熱血沸騰、聊得暢快又可遠離3C產品的活動,莫過於老少鹹宜的桌遊。      桌遊這個事物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很新鮮的,有可能一些家長知道haba、知道think fun、知道飛行棋、圍棋,卻不一定知道桌遊是什麼。
  • DICE CON桌遊聚會,玩家齊聚玩賞桌遊
    其實對於桌遊,我玩的也不算太多,這位桌遊玩家給我簡單介紹了一下他帶來的桌遊,以及玩桌遊要注意的事項。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對於桌遊普及的問題,他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桌遊的講解人,也就是桌遊教學的人,必須對桌遊有著深入淺出的理解,而且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一個好的桌遊講解人,能夠在10~20分鐘的時間內把一款桌遊介紹的非常清楚。
  • 孩子玩桌遊的五大益處!
    除了說故事、唱歌,【只要一張桌子】,就能讓全家大小都玩得熱血沸騰、聊得暢快又可遠離【3C產品】的活動,莫過於老少鹹宜的【桌面遊戲】!玩桌遊不僅能讓全家人有機會放鬆、享受不趕時間、促進感情的高品質相處,更提供孩子豐富的學習機會,也有益他們的情緒發展。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當你在周末賴床,沒決定接下來玩點什麼好的時候,不如來看看我們的選擇裡面是否有你感興趣的,也歡迎讀者和開發者朋友們向我們尋求報導。熊宇:《桌遊模擬器》,或只是桌遊桌遊對電子遊戲的影響當然很深遠,從40年前一直到如今,人們都不難從電子遊戲中窺見桌遊的痕跡。
  • 家人知道我玩桌遊後......
    你的家人知道你玩桌遊嗎? 作為我們最親密的人,桌遊家屬們對於玩桌遊這件事是如何看待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來自地核閒聊群中的桌遊玩家們的故事吧~假面:我媽是先接受我玩桌遊的,當時還一起玩過《昆蟲棋》。我跟父母解釋的是玩這些桌遊能認識很多高素質高智商的朋友,也確實當時對我成長幫助很大,他們一點也沒有反對,這兩年歲數大了而且遊戲也多了稍微有一點意見,主要是沒地方放外加耽誤我找對象。
  • 過年期間,和家人一起玩桌遊吧!
    而在過去這些年裡,我們家族都會聚在一起玩幾盤桌遊,當然毫無疑問,這項活動最早是由我發起的,因為自打十年前被三五好友帶進了桌遊館,體驗了一把觸手可及的電腦遊戲之外的樂趣,便對桌遊這個全新的領域充滿了興趣,沒有想到對狼人殺毫無感覺甚至極度排斥的自己,竟然會被桌子上的這些零零碎碎所吸引,因此自那之後起,便以每次國年便增添兩三個新桌遊的頻率,在老家構築了一個龐大的桌遊巢穴,這些已經購置的桌遊絕大多數都是網上評價不錯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好玩的桌遊加可愛的女高中生,去年的十月番《放學後俱樂部》剛出來就被期(ji)盼(ke)已久的桌遊玩家花式吹捧了一番。雖然這部動畫的氛圍整體來說請輕鬆而溫馨,介紹的桌遊都偏毛線輕策,對真正的核心桌遊玩家來說有點不夠看。但以桌遊為主題的冷門作品能夠動畫化就已實屬不易,而且JK幹點啥都有人愛看,更何況是玩桌遊呢?
  • 桌遊分享 | 4歲半的吉木,喜歡玩這幾款桌遊
    近期,吉木除了依舊每天玩各種積木外,更喜歡和我們一起玩一些互動的桌遊,今天就來說說桌遊吧。桌遊有個特點,就是孩子需要理解並且按照遊戲的規則來玩,所以普遍來說,市面上多數的桌遊至少3歲起步(個別低幼款桌遊不在討論範圍內),很多桌遊因為對孩子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都有所要求,所以也許會適合6歲+甚至更大的孩子。
  • 8歲寶寶玩什麼桌遊 兒童桌遊 親子桌遊
    兒童桌遊,在這個年齡段呈現出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局面,可以選擇的種類實在太多,篇幅所限,先挑一部分介紹。雖說無憂無慮的8歲就是,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但是,8歲處在第二個成長叛逆期,又逢減負,課餘時間充裕,爸媽的監督指引,在這個年齡顯得更加重要。為孩子選擇輕遊戲,受教育的兒童桌遊。既愉悅了身心,又拉近了距離,是不是一舉兩得。
  • 桌遊搞定小升初?那些年,和Rex一起玩過的桌遊
    前言:m大作為資深玩家,同時也是一名資深家長,如何帶孩子,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慢慢接觸並喜愛桌遊呢,m大分享了自己從孩子幼兒園時期到目前小學時期和孩子一起遊玩的桌遊,可以說是長年累月,精挑細選出來的遊戲,快來一起學習一下吧最近,也許是臨近寒假,好幾個朋友來詢問,讓我推薦一些適合小盆友玩的桌遊。
  • 一起玩|這些我買了的桌遊
    因為棋子又小又薄,低齡兒童拿到有吞食風險,一定要在大人看護下遊戲,不玩時記得收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遊戲性還是不錯的,比認字書生動,寓教於樂的一套桌遊。這套遊戲看年齡不如看認字量,已經認識一些字的孩子購入意義不大。紙牌類遊戲容易舊,塑封了手感不好而且外皮也會舊,除了儘量愛惜點沒有其他辦法。——立體構建——強調顏色、空間感、觀察力、動手能力等的桌遊。
  • 怎麼選桌遊,讓孩子在家也能玩很high?
    ,比如玩桌遊。對於桌遊,他一直非常喜歡,關注各種資料的同時,前段時間,還帶著女兒參觀了著名的桌遊展銷會DICE CON。今天他自稱以一個不太資深的桌遊玩家的身份,跟大家聊聊帶孩子玩桌遊的事,主要分4大部分:桌遊是什麼?為什麼要帶孩子玩桌遊?
  • 在家開趴,不會玩桌遊怎麼行?!
    玩的可嗨?嘿嘿,其實在家也能跟朋友們好好的聚一聚呢,燒幾個拿手菜,吃完之後坐在一起玩玩桌遊是個很不錯的選擇!假如去桌遊吧的話,儘量找個靠譜一點的,最好有老手帶,別一上來還是玩什麼狼人、三國殺之類的,這樣你才能逐漸走進桌遊這個更大的大家庭中。試玩之後再決定買不買這款桌遊吧,因為正版桌遊真的不算便宜啊……
  • 不玩桌遊,人生少了好多樂趣
    之前我們還發過一篇跟桌遊有關的內容,大家也可以參考:幼教神器桌遊是什麼?一篇聊透隨著孩子的成長,咱們的關注的重點從最基本的吃和睡,逐漸過渡到玩。怎麼才能更有質量地玩?怎樣玩得不落入俗套?桌遊就是個很不錯的選擇!這篇小短文是我站在普通非專業媽媽角度,對於如何帶孩子桌遊入門,做的分享。
  • 三歲開始玩桌遊,這個十歲女生的桌遊旅程帶給父母很多驚喜!
    十歲的小姑娘Amy從三歲就開始玩桌遊,是一位資深的桌遊「小前輩」,從哪些桌遊入門,不同年齡段適合玩哪些遊戲,每款桌遊最過癮之處是什麼,Amy說起來如數家珍。 桌遊表面上是娛樂消遣和思維訓練,但Amy用多年的深度體驗告訴大家桌遊重要的是帶給孩子規則感的建立,與朋友相處之道,以及價值觀的改變。這讓我們又從另一方面重新認識了桌遊。
  • 益智交友 80後玩「賺」桌遊
    這種遊戲玩法名叫「桌遊」。除了新奇和益智,桌遊以其「面對面」「手把手」的現實樂趣,成為都市年輕人的新寵。  玩「賺」桌遊  他從項目經理轉向「不務正業」  「我父母到現在也不清楚我到底在幹什麼,覺得我不務正業。」  姚政源是江蘇科技大學的校學生會主席,畢業後,他放棄學校保研的機會,進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總公司從事船舶海洋工程設計方面的工作,做到設計主管後,想繼續迎接挑戰的他,先後變換工作崗位,以接受錘鍊。
  • 桌遊分享|3歲就能玩!HABA《動物疊疊樂》兒童桌遊
    很多桌遊其實不分年齡,全家人都可以一起同樂。小包子常常愛帶著桌遊找爺爺奶奶一起玩~ 桌遊除了是很好的殺時間工具外,潛移默化下也隱藏許多教育功能。提到桌遊,大家一定不會漏掉德國。德國人非常瘋桌遊,很多人都是從學齡前就開始玩,一路玩到大。HABA 更是在德國歷史悠久的桌遊品牌。高品質及有創意的遊戲設計,是眾所皆知的。
  • 桌遊怎麼玩 桌遊學院60人大型德式推新活動戰報
    ,桌遊學院特地組織了這次大型德式推新活動。這些帶隊都是有著豐富的德式桌遊教學經驗,選擇的遊戲也是各有特色。比如顏值爆表的展翅翱翔,重開率超高的馬可波羅2,策略性極強、玩好直接就晉身德棍陣營的大西鐵路等等。下面是我們各桌帶隊的精彩活動照,以及參加活動的玩家留下的活動感想~
  • 桌遊新生!那些在移動端也可以玩的桌遊
    [摘要]哪一款你最喜歡的桌遊在iOS遊戲領域中獲得新生了呢?你最希望哪一款老遊戲能被改變成為隨身攜帶的手遊呢?快來分享吧~幾乎每款iPad遊戲都有它們自己的紙質或塑料制桌遊版本,但這幾款優秀的作品更是會讓你的桌遊架子蒙灰。
  • 「桌遊移植」想在手機上玩桌遊,難度有多大?
    《暗殺神》其次,手機遊戲和面對面玩的桌遊不同,在玩家執行行動時,最好是由某位玩家做一個簡單的行動,然後可以立即輪到下家行動,這樣用簡單的畫面語言就能交代清楚,玩家也不會因為等待而分神但若是一個五人局的遊戲,需要系統來回提醒該輪到誰動了,久而久之就讓人會產生「怎麼玩個遊戲還那麼費勁,不如LOL五黑」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