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平淡的夫妻生活將最初的激情化於柴米油鹽,他(她)的體貼溫情好像日漸式微。最近的自己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次晚歸、一個電話就能支使心魔,動輒拈酸吃醋,時刻疑神疑鬼。婚姻不等於絕對的依賴但也容不下無中生有的猜疑。心理學告訴我們:換個角度想,你其實可以活的更自主更自信。 <br><br>
平淡的夫妻生活將最初的激情化於柴米油鹽,他(她)的體貼溫情好像日漸式微。最近的自己怎麼會如此不堪:一次晚歸、一個電話就能支使心魔,動輒拈酸吃醋,時刻疑神疑鬼。婚姻不等於絕對的依賴但也容不下無中生有的猜疑。心理學告訴我們:換個角度想,你其實可以活的更自主更自信。
古人說:長相知,不相疑。夫妻間的信任就像一個蹺蹺板,同等的「知」才能避免相互的「疑」。「知」的建立,需要雙方面的信心力量。
心理學告訴我們:當人們遇到逆反常理的刺激,就會產生疑惑,繼而展開聯想。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心理活動。正視它們,積極溝通,才能找到最終化解的辦法。
本能的聯想
男女不同的心理特徵,決定了他(她)對某些事物有特定的敏感度。這個敏感度在很多時候主導了他(她)的理智,陷入偏執的漩渦。
老婆:細節存疑——香水味與頭髮絲
女人是感性的動物。對細節的敏感是女人的天性。衣服上捲曲的髮絲、陌生的香水味都可以成為一次聯想的誘因。男人不會理解:對女人來說,每一個細節都是她向外探詢的窗口。
俗氣的老情歌裡也會唱:你也許又說我多心,可是有紅唇印在你衣領。對於婚姻中的女人,唇印上了衣領幾乎等於鐵證如山。而細節的聯想,從男人的夢囈到打錯的電話,陷入敏感困局的女人是最無聊的編劇,給什麼細節都能編一出婚外戀的戲。
老公:自尊作祟——輸在起點
男人最在乎的東西是自尊心。不管承不承認,男人對老婆的初戀有著最本能的敵意。很多的聯想將從這個起點開始。大多的情況是:女人很多年和初戀失去聯絡,在婚後的若干年後,通過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的方式重逢。
這個時候,男人難免犯嘀咕:難道她要在這個時候重新比較?她還見這個人幹嗎?。。。諸如此類。自尊作祟的大男人是最不耐煩的爆竹,給一點火星也能炸起他的脾氣。
建議:自信給婚姻上保險
婚姻是感情的新生。婚後,兩人應該成為情感的共同體,了解對方也就是了解自己。而心理學的觀點是「他信」缺乏則「自信」不足,針對本能疑惑最佳的藥,其實應該下在自己身上。
婚姻沒有保險槓,針對本能聯想首先要做的就是解開心結,多花心思愛自己;其次,直截了當與對方溝通,坦誠說想法,對症下藥。
異性朋友:想說朋友不容易
單身時代,他(她)總有好多異性的好朋友,熱戀時吵架他(她)還會找他們倒苦水,可如今他(她)已經身為人夫(妻),異性朋友,可以一直如此簡單?
老婆: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
「他對他認的姐姐妹妹都是什麼樣的感情?我是不是他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面對老公的女性知己,當老婆的難免五味雜程,混亂的聯想由此而生。婚姻雖然不代表絕對的佔有,但眼見自己的老公和別的女人神態親密,再大度的女人也會嫉由心生。
老公:哥們兒還是虛榮
「她單身的時候總有那麼多的哥們兒寵著她,當她是公主。當她變成我的公主,她是否真正放得下曾經的公主虛榮?」女人總是喜歡有人呵護,眾星捧月的感覺有時候會迷失真實的自我。
建議:剪不斷,不能理還亂
異性朋友,是造成很多不必要聯想的外因。但這種外因不完全是不利的。正所謂逆水行舟,沒有逆流的水就看不到舟的後退。婚姻需要時不時加一點調味料。
真朋友也是那種願意做調味料的朋友。但度的問題始終要把握,否則將調味料誤會成主食,婚姻只能是一團亂麻。所以,異性朋友,請慎重並保持距離。
作對方的第二次生命
其實很多人,都有著輕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對於婚姻,由於幼年的父母離異或者其他陰影,他(她)心懷恐懼,這種恐懼將引出無止境的聯想。
經典的武俠小說裡常有這樣的情節:女人被情所傷,獨自撫養女兒長大,於是從小教育女兒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女兒長大後,自然排斥所有的男人。
這種描述方式過於典型化,但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幼年對婚姻、愛情的認知,來源於父母親,所以父母離異無疑會對子女造成婚姻的陰影。
子女長大成人,開始正常的戀愛、結婚,有些人會開始抗拒婚姻,而另一些人則表現為婚後對配偶無止境的懷疑和折磨。在他(她)的眼裡,對方幻化為曾經傷害過他(她)的親人。而這些聯想,會扼殺他(她)重獲新生的機會。
建議:扭轉聯想的方向,作對方的第二次生命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天下最好的治療者是自己的愛人。對方的聯想其實源於對恐懼的恐懼。這種時候,他(她)最需要的就是對方的關懷和鼓勵。適當的引導和適度的體貼,能夠漸漸平復這種潛在的聯想危機,甚至可以將它扭轉方向,引向正途。
結語
亦舒在她《玫瑰的故事》最後問:情可載舟,亦可覆舟,可誰又願置身一池死水之中,永無波瀾?誰在我們婚姻的背後揮動看不見的手,操縱情感的一葉扁舟?不是神靈命運,而是我們的心態。
聯想不是壞東西,它不會也沒有能力傷害我們的婚姻;危險的只是我們處理的方式。用最有責任感的手握槳,與子攜老,只在前方。
(實習編輯:張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