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貌似有一個現象,無論一個新的產品已經發布了多久,只要小米、華為或者蘋果推出了相同特性的產品,這個類型的產品就會開始火起來。就像前段時間小米推出了首款氮化鎵充電頭,經過雷總在發布會上這麼比劃,整個行業似乎開始重視起充電這一方面了(除了蘋果)。
從小米推出的氮化鎵充電頭來看,似乎氮化鎵充電器最大的優勢就是把體積做小。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下氮化鎵究竟是什麼?
其實氮化鎵是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材料,它與碳化矽一樣,由於有良好的電氣性能所以被稱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
與傳統的矽材料相比,氮化鎵有以下優點:
電阻低,這個很容易理解,更低的電阻可以減少電力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可以說低電阻是整個行業追求的方向。
而開關頻率高,可以允許充電器內部的變壓裝置體積會更小。為什麼以前的充電器那麼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變壓器的體積做不小。
禁帶寬度大表示電器元件可以承受的電壓以及溫度會更高,相對應充電器的功率也會更高。
別的不說,任何電子產品只要變小,就會受到市場的推崇。加上目前氮化鎵材料的成本在不斷降低,充電器的價格也越來越低,氮化鎵充電器能夠火起來也不足為奇了。
用了氮化鎵的充電器就會變小嗎?
理論上是的,小米氮化鎵充電器能夠那麼受歡迎也是因為體積小。小米氮化鎵充電器才 83g,體積為 53.4cm³,而小米筆記本 Pro 標配的 65W 充電器重量為 141g,體積為 105cm³,重量和體積的縮減是相當明顯的。
但同樣是 65W 似乎並不是每款 65W 的氮化鎵充電器都能夠像小米那麼小,這是為什麼呢?
▼左:小米 GaN 65W || 中:小米 65W || 右:蘋果 61W
其實這與產品的設計有關,首先小米 65W 氮化鎵的充電器的插腳不能摺疊。如果要做成摺疊的話,就相當於充電器內部還要保留用來收納插腳的體積。
關於插腳是否需要摺疊在網上的爭論一直都有,如果不能摺疊的話,在收納過程中插腳就可能會損傷其他部件。而如果做摺疊的話,摺疊部件的壽命並不能得到保證。
另外就是兼容協議的問題,由於充電協議需要硬體晶片與線路支持,充電器支持的充電協議越多,內部線路勢必會更複雜。同理充電頭接口的數量也會導致充電頭的體積變大。
最後就是產品定位的問題,例如 OPPO 65W SuperVOOC2.0 充電頭並不面向大眾消費者,僅僅提供給 OPPO 手機用戶使用。所以沒有追求極限的小巧(大概 89.1cm³),而是側重於控制充電器的發熱情況,給用戶安全感。
那麼有哪些氮化鎵產品值得購買?
小米 GaN 65W
第一肯定是小米的這個頭,可以說是目前體積最小的 65W 充電器。更重要的是隨包裝還配有一根 5A 100W 帶有 E-maker 晶片的 C to C 數據線,能夠充分發揮 65W 的功率。由於是小米自家的產品,所以它也兼容小米10 Pro 的 50W 快充。另外它還支持 PPS(兼容三星 Note10+ 45W)、QC4+、PD、AFC、FPC 等協議,算是比較全面的產品。145 元的價格並不虧。
倍思 GaN 65W
倍思算是比較早推出氮化鎵充電器產品的品牌之一,但產品品控可能稍微弱一些。如果你有多個設備同時充電的需求,不如看看這款倍思 GaN 65W,1 個 USB-A 口,2 個 USB-C 口,能夠滿足大部分人的充電需求。充電協議比小米 GaN 多個 PE 協議,但是不兼容三星 Note10+ 的 45W 檔位。售價 169 元,但時常會降價到 139 元。
好了對於氮化鎵充電器的介紹就到這裡了,氮化鎵對於充電器的提升非常大,希望有朝一日,筆記本沉重的電源適配器都能使用氮化鎵材料吧,不然天天背著 1 斤多重的充電器,並不是舒服的事情。
喜歡數碼科技資訊的你,就記得點擊訂閱啦。
關注「鋒潮評測室」微信公眾號【微信號:fengchaopingceshi】,還會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