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從誕生的那時起,塑料瓶就因質輕、耐腐蝕、耐摩擦、易攜帶等優點,立刻成為人們眼中的「神奇容器」。人們很快就習慣了塑料瓶無處不在的生活方式,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然而與誕生之初不同的是,在短短數十年間,塑料瓶已經從神器變成令人討厭的垃圾。
美國太平洋研究所聯合創始人兼名譽主席、《瓶裝與銷售:瓶裝水背後的故事》作者彼得·格萊克(Peter Gleick)說:「塑料瓶改變了飲料行業,在很多方面也改變了我們的習慣。我們的社會似乎認為,如果我們手頭沒有水,就會發生可怕的事情。但這似乎有點兒誇張,畢竟以前沒有它,也沒見有人被渴死。」
到2016年,也就是瓶裝水在美國銷量正式超過軟飲料的那年,世界已經意識到塑料垃圾危機的迅速蔓延。大量廢棄的塑料瓶堵塞了水道,汙染了海洋,幾乎在哪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突然間,隨身攜帶塑料瓶不再酷了!
在海洋保護協會每年9月舉辦的海灘清理活動中,塑料瓶和瓶蓋分別在100多個國家的塑料垃圾收集榜上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繼塑料購物袋之後,環保人士將矛頭對準了塑料瓶。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公園、博物館、大學和動物園禁止使用塑料瓶。今年6月,肯亞宣布從2020年6月起,禁止在海灘、國家公園、森林和自然保護區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
塑料瓶誕生簡史
消費者飲用瓶裝飲料已經有100多年歷史,我們最先使用的是玻璃瓶,然後用鋼罐、鋁罐。早期的塑料瓶被認為是輕質替代品,但它們會浸潤化學物質,不能承裝碳酸飲料。直到20世紀70年代,名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神奇塑料出現,並改變了遊戲規則。
PET自1941年以來就存在,杜邦公司的化學家在用聚合物開發紡織品的實驗中開發了這種材料。1973年,杜邦公司科學家納撒尼爾·惠斯(Nathaniel Wyeth)為首個PET瓶申請了專利。它重量輕、安全、便宜,而且可回收利用。換句話說,這是個完美的容器,為隨後的塑料瓶崛起做好了準備。
大約在那個時候,巴黎水商和依雲跨越大西洋,掀起了瓶裝水熱潮。百事公司最終加入了水務行業,並於1994年推出了Aquafina,可口可樂隨後在1999年推出了Dansani,兩種品牌都使用過濾過的自來水。《華爾街日報》公布的飲料營銷公司數據顯示,1994年至2017年,美國的水銷量增長了284%。
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發布2017年全球包裝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全球每分鐘就有100萬個塑料飲料瓶被賣出。美國塑料工業協會發現,如今在美國,按重量計算,塑料瓶約佔所有塑料容器的75%。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學工程學教授拉馬尼·納拉揚(Ramani Narayan)警告稱:「塑料瓶的過度使用需要抑制,問題的本質是塑料瓶濫用問題。」
塑料瓶獲得新生
隨著公眾對塑料垃圾危機的關注越來越多,世界上到處都是塑料瓶的解決方案。通常來說,他們分為兩類:1)努力減少塑料瓶的使用;2)努力尋找新的方法來處理塑料瓶。以倫敦為例,減少塑料瓶的努力比比皆是。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宣布用塑料瓶建造100座新噴泉。去年春天,倫敦馬拉松賽的參賽者被分發了可食用海藻袋,裡面裝著運動飲料。?
當塑料瓶變成了垃圾,世界各地的企業家們把它們變成了印表機墨盒、柵欄樁、屋頂瓦片、地毯、地板和船等,甚至用來建造房子。比如新斯科舍省梅特漢河畔的三層樓高塑料瓶建築據說能能夠抵禦5級颶風,它只用了61.2萬個塑料瓶。
在實驗室裡,經常出現可生物降解或可堆肥的塑料瓶,塑料行業的化學家正在試驗「化學回收」方案,將聚合物「打回原形」,使它們能夠被多次重新製成新的塑料瓶。
然而,許多解決方案都無法大規模擴展,而且大多數解決方案仍然要求有人把塑料瓶收集起來。目前的回收率仍然很低。2016年,全球只有半數塑料瓶被回收。在美國,新的PET瓶只含有7%的回收材料。 如今,飲料公司已承諾在製造過程中使用更多可回收材料,這個目標旨在減少新樹脂的產量,並通過增加回收瓶的價值來提高回收數量。
百事公司承諾到2025年將所有塑料包裝的可回收成分提高25%。雀巢水公司承諾到2025年使其所有的包裝都可回收,並在全球範圍內將塑料瓶的可回收成分增加到35%,在美國增加到50%。可口可樂公司承諾,在2030年前將塑料瓶中的回收材料增加到50%。
美國加州反浪費協會的執行董事馬克·默裡(Mark Murray)說,塑料垃圾的回收不會有太大改善,除非它被賦予更大的價值,或通過增加產品的成本來實現。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本文來源:知否 責任編輯: 喬俊婧_NBJ1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