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基金
進入四季度,海外股市隨著疫情的復發而出現波動,國內A股市場卻走出獨立行情,維持了持續兩年的震蕩牛市行情。居民理財已從買房向買基金轉移,也對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批公司治理結構良好,理念清晰,長期業績突出的公司成為更多投資者的優先選擇。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評價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旗下主動股票基金過去四年、五年、六年和十年均排名行業前10,收益率分別達到87.46%(四年)、60.81%(五年)、231.56%(六年)和318.67%(十年)。得益於出色的長期業績,公司也已經連續六年獲得中國證券報頒發的權威金牛基金公司大獎。
今年4月銀河證券發布的《中國公募基金長期業績排名榜單》(數據截止2020年3月31日)聚焦於基金產品的中長期業績表現,專門為踐行基金評價的長期性原則而打造,而中歐基金共計有7大類基金產品榮登榜單。其中,有多隻基金中長期排名在行業前十,分別是中歐時代先鋒(過去三年標準股票型基金2/129,同期收益率104.10%)、中歐新藍籌(靈活配置型基金過去五年4/50、三年3/52;各階段收益率分別為:104.38%、70.24%)、中歐增強回報(普通債券型基金過去七年8/56,同期收益率23.58%)。
引導長期的人才、理念和平臺優勢
如此優異的投資表現,與近年來中歐基金以打造「聚焦長期業績的主動投資精品店」式的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為目標,持續提升權益和固定收益基金管理水平、提供長期卓越業績而確立的4P投資研究體系不無關係。
「4P」中第一個P,也就是people,聚焦人的作用。中歐基金早年依靠明星基金經理驅動,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公司投資總監平均從業經歷超過16年,但要想在中長期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對標國際一流機構,僅僅依靠個別牛人肯定遠遠不夠,還必須建立一個研究驅動、紀律型、團隊合作的投研團隊。
為確保投資人選擇的中歐旗下產品長期業績整體優秀,中歐基金自己培養的年輕基金經理已經開花結果,公司近年來在行業中業績排名前列的基金經理葛蘭、郭睿,都是公司研究員成長起來的優秀年輕人。
第二個P是Philosophy(理念),在每家資產管理機構中對投研理念詮釋的意義各不相同。也許在中國還不完全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僅憑交易驅動也能取得不錯的投資回報,但在中歐基金投研團隊中,無論是老將還是新人,投資理念都高度一致:堅持基於基本面研究和長期投資,依靠團隊分工合作下的高度紀律性的投資。
第三個P是中歐基金格外看重的平臺(Platform)優勢。中歐基金近年來也在花力氣持續打造高度標準化、透明化的平臺運作機制,以保證長期業績的可持續性。
如何做好數據管理、風險管理與內部流程控制,是基金公司搭建投研平臺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中歐基金將投研過程中的每一環節,從查資訊、數據整理到研究分析,都能在平臺上實現標準化和透明化,在中歐基金自建投研平臺中,基金經理們可以共享的方式查閱和企業基本面研究有關的各項數據,發現可能的長期投資機會。
建立高度細分、高度專業化的投資流程
最後一個Process(流程),同樣非常重要。不可否認,流程將會是基金行業從粗獷向長期精細化發展的改革重點。現在很多基金公司的投資流程還是「基金經理一站式的決策投資流程」,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關係更多是派活制,這種模式的低效不僅限制了基金經理的舒適管理規模,也會讓研究員對行業所在上市公司研究不夠深入。
實際上,流程要解決的是提升整個公司對「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從而提升長期業績的問題。投資研究團隊信息處理能力是投資業績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信息處理能力又包含兩方面,一是投研團隊每個成員的信息處理能力,二是投研團隊每個人想法交互的效率,即是如何將個體的點狀洞見凝聚成團隊網狀的智慧,成為投資研究團隊區別於市場其他投資者的獨特決策。其中,投研交互效率是產生基金公司長期業績差異的決定性因素。
中歐基金對於4P投研體系的實踐,仍然在深入,中歐基金堅信公募基金已從靠天吃飯的草莽時代,轉向系統化、流程化的工業時代。公募基金需進一步發揮人才和平臺優勢,堅持紮實深入的基本面研究,完善升級著眼長期的投研體系考核機制,打造開放高效的投研平臺,最終通過體系化的團隊作戰,挖掘出具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實體企業,為投資人帶來實實在在的長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