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引進的皋月杜鵑花有「五月花」之美稱,因為日語中稱呼五月為皋月。皋月杜鵑花色變化萬千,紅、白、黃、粉、紫都有,一株可同時開出多種花色,甚至一朵花出現多種色彩與不同的花紋。皋月杜鵑屬於盆栽杜鵑花的一種,通過人工選育等方法改變花形花色,現在已經有上百個品種,花開時繽紛浪漫,惹人喜愛。
杜鵑主要是讓人們欣賞它綻放的花朵,因此,與松柏類養護管理的最大的區別是要精心照顧好它出芽,因為出芽好,之後開的花就漂亮;另一方面,它屬於雜木類樹種,與松柏類表現的主題不一樣,更凸顯的是雜木類那種頑強的生命力、枝繁葉茂、花朵盛開的景象。成品日貨太貴,國產又不入眼,還是自力更生吧,可以把玩,可以炫耀,玩的就是一個過程。
讀了不少有關日本小品盆栽資料,日本人做事認真,不保守,一步一步都有詳細指導,此頁關於皋月大改小的實操資料,我反覆研讀揣摩,在腦子裡模擬了很多次。
今年春天按耐不住實際操作的衝動,大殺了一批皋月胚樁洗根,準備製作成小微型盆景,到現在來看,四個月左右的時間,情況還算不錯,在此與同好分享得失。
新洗根換土的盆栽穩定健康盆栽的生長,一般新手不建議用純營養土,腐葉土.盆栽換土期會因:樹種的不同、時間、溫度、環境的差異,換土的模式會有所同。一般盆栽換土儘量以鬆土修根方式來進行。
洗根的原因:
1.盆栽進出口需經檢疫,而泥土卻是容易帶有「病蟲害」為防避宣傳感染!故必需在進出口前,卽必需自行「退土洗根」 並施以「消毒劑」 進行除蟲、除菌的動作。在本土的盆栽則建議施以此法。
2.本土盆栽需進行洗根模式者!大部份皆因經觀查發現?可能「根部疾病」如 (1)泥土腐壞 (2)腐根菌、褐根病、根瘤菌 (3) 根部蟲害、根綿介殼蟲、根綿蚜蟲。則進行洗根、修根切除的動作。
3.因品種的因素【栽培期整理根系、修整根盤所需】也因區域性、時間性的限制才採用「洗根模式」 進行換土作業。(如非卽時性者?建議在環境最為適當期?才洗根處理!可提高存活率)
洗根大殺時間從3月初至月底,這段適合對皋月做大的改動,樹液剛剛開始流動,嫩芽萌發,氣候變得溫暖。此時做大的改動,洗根大殺之類,給其留下相對長的恢復與生長時間。
▲ 原始樹形,根部有一彎,具備改動條件
▲ 脫盆上架
▲ 為方便操作,去除了大半的泥土。
▲ 用水槍略作衝洗,露出杜鵑特有的毛細根
▲ 對大枝作刪減
▲ 剪除外圍鬚根,進一步清理原土
▲ 身段還是蠻妖嬈的
▲ 最終的樣子,對比手,高度還是沒有控制得下來
洗根過程反反覆覆,衝洗後剔除部分根系,再衝洗,再剔除。對毛細根要下狠心去除,對粗根做選擇。
洗根一般要配合大殺,使樹勢供求平衡。皋月容易生根,洗根大殺比起粗枝插來說要安全得多,這樣一想,是不是在洗根的時候就會大膽一些呢。
▲ 底部,為將來上淺盆做準備,去除了大部分根系
所有的創口稍微吹乾後,用癒合劑做密封。看書上還有一個浸泡殺菌劑的過程,因為是純鹿沼土栽培,我省略了。
上盆沒有做記錄,大粒鹿沼土鋪底,中粒栽種,鋁絲固定。根部被掏空後,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空間,最後的搗實步驟要引起注意。然後水苔鋪面保溼,澆透水,塑膠袋全密封,置於陰處。我是放在樓板的陰影裡,出芽後移到遮陽網下。
▲ 14/4-2017,來芽
塑膠袋容易碰到枝條,用鐵絲做了個簡易棚架。
▲ 03/05-2017 生長
來芽後,在塑膠袋上逐步開孔,由少到多,讓其適應外部環境,鍛鍊一段時間後,挑雨天或陰天,全部去除。
▲ 07/07-2017
經過梅雨季節的滋養,枝葉長大不少。至此,我沒有加任何的肥料,全部依靠老乾儲存的營養。亦沒有做修剪,讓它恣意生長,擴大葉片面積,修復大殺帶來的創傷。
準備在這樣的陶土盆裡培養一至兩年,秋末時定幹修剪,培育出有過渡的一級枝條。幾年後它會是什麼樣子呢?蠻期待的。
有關日本皋月
日本列島共分布的杜鵑屬有8個亞屬,51種,36個變種,杜鵑類有5個亞屬,42種,26個變種。亞屬有杜鵑、三葉杜鵑、蓮花杜鵑、聖紫花、梅花杜鵑這5種。通常我們稱杜鵑亞屬為常綠杜鵑,蓮花杜鵑亞屬為落葉杜鵑。
同期還有售賣場供愛好者購買,也很吸引人!
關於綠林盆景
.
愛盆景愛生活,長按下面二碼加我希望與更多盆友交流!
個人微信:cui1281942346
電話:134096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