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恩士:高端製造的代表 世界機器視覺龍頭市值高達千億美元

2020-12-14 獅門

6月初,在東證指數中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只有一家金融機構,剩下的全是實體工業和科技企業。與之相對應的,大部分日本富豪也大都出自製造業和零售業領域。(國內大富豪多出現於網際網路和房地產領域)而要說今年日本股票市場上最大的黑馬,就要數基恩士(Keyence Corp)。

基恩士創始人滝崎武光

基恩士曾經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1000家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該企業現在發展的也不賴。就在其他企業被疫情的風暴狂掃得七零八落,節節敗退的時候,基恩士卻逆風前行,而且大步跨越。截至6月2日,基恩士今年股價漲幅已經超過20%,企業市值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力壓軟銀集團成為日本市值第二的企業。

出現這樣的轉勢,得益於基恩士的蓬勃發展,疫情發生後,無接觸產品需求給基恩士帶來了極大的市場增長。據日經中文網報導,今年前5個月,基恩士營業收入上升了39%,營業利潤增加50%。

水漲船高,持有基恩士約23%股份的企業創始人滝崎武光(Takemitsu Takizaki)目前身家也已經超越了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成為日本第二大富豪。《福布斯》富豪榜即時數據顯示,滝崎武光個人財富已經達到了242億美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讓產業結構發生劇變。只要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股市就會回報那些將疫情危機變成機會的企業,同時也會拋棄那些不求思變的企業。新冠疫情爆發後,工廠也開始出現人員「密集」問題。市場認為,基恩士(Keyence)憑藉生產可幫助工廠或物流設施節省人力的傳感器,助推其市值從今年1月30日的9.1萬億日元增長到6月16日的10.7萬億日元,市值排名也從第6位上升到了第2位。

從日本"翻倍股"看中國老齡化下的投資機會

20 世紀90 年代日本加速老齡化帶來社會分層:宏觀上,企業投資意願下降,消費對GDP 的貢獻提升,服務消費是消費升級的主導;微觀上,上班族平均薪資下滑,中產階級加速向兩頭分化,「M 型」社會初現雛形;社會組成方面,「低薪」導致年輕人的「供給」減少,生育率降低,「低欲望」和家庭小型化引導了消費行為改變。

日本地產泡沫破裂後,股市基本在1995 年調整到位。1995-2019 年期間,日本股市中的科技、消費行業股價漲幅在市場中居於前列,而以銀行、證券為代表的金融股和以有色、鋼鐵、交運為代表的周期股表現不佳。據光大證券統計了股價漲幅超過5 倍或連續3 年複合增速大於26%的市值100 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共86 個,集中在高端製造、醫藥和消費三大賽道中。其中,醫療行業體現了醫保政策塑造下的行業變革及老齡化對醫療服務需求增加;消費龍頭較好地捕捉了健康化、功能化及社會分層下的消費趨勢;而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是人口紅利減少後,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國內勞動力的「越來越富」與「越來越老」也意味著消費升級和製造業升級是兩大重要的產業趨勢。從日本經驗來看,消費升級更多意味著更加追求質量、生活方式和性價比,而中美大博弈進一步催化中國高端製造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公司層面,消費品的強產品力和成本控制能力;醫藥和高端製造業公司的持續創新研發投入、技術併購、海外擴張能力等,是「翻倍股」成功的關鍵。

醫藥:老齡化下醫療費用長期增長,但受醫保控費影響1990 年後日本整體的用藥規模增長有限,而醫療服務的支出增長更快。但存量市場並非意味著行業的沒落,醫保降費下製藥行業競爭格局改善,龍頭藥企通過高研發投入驅動資產回報率提升;器械不存在專利懸崖,日本在診斷和血液等疾病領域也出現了細分龍頭,研發和併購有利於器械公司拓寬護城河。

消費:日本家庭在90 年代後經歷了消費降級,必需品龍頭公司收入增速並不快,但在長期中股價表現較好的原因在於其產品創新能力帶來盈利能力持續提升,行業上多為有獨特口感的飲料和調味品。可選品龍頭多數成功迎合了消費者高質、實用的消費需求,龍頭公司通過全球採購等方式控制成本,提高經營效率;高端化妝品則提供了「憧憬式」的消費體驗。

科技:日本科技牛股主要體現製造業升級的趨勢。80 年代勞動力不足催化了對機器人的需求,而是否具有深厚的技術壁壘是機器人製造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其中基恩士的產品持續創新能力、豐富的產品線有利於在周期波動中提高盈利能力。

基恩士:機器視覺行業巨頭

基恩士由滝崎武光於 1974 年創立,前身是 Lead 電機(Lead Electric),1986 年改名為基恩士。公司主要經營傳感器、測量儀器、視覺系統、PLC、顯微鏡、雷射打標機研究、發用分析儀器,即主要是 To B 端業務。

作為機器視覺領先企業,基恩士在2014年7月市值更是高達 350 億美元,說明機器視覺行業可以出大公司!基恩士經歷了較長的復甦期,於 2013 年實現營收、利潤全面超越金融危機前。且在 2013、2014 年實現盈利水平的穩步提升。與之對應的,其市值經歷了幾年的低迷之後,在 2013 年啟動,從 100 億美金一路向上,升至 350 億美元,兩年間翻了3 倍!近年來的估值中樞在抬升。

2019 年底市值 862 億美元,約合 7170 億人民幣,是全球領先的自動化行業龍頭,《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的「1000 家最有價值公司」、在日本的日經、東京證券交易所及新聞報紙的「日本十佳公司」 排行中持續排在索尼與本田汽車等知名公司之前,2018 年美國著名財經雜誌《福布斯》最新發布的「全球最具創新能力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 38 位。

基恩士新產品開發能力強:據官網顯示,基恩士新產品的 70%為「世界首創」或者「業界首創」。基恩士的核心技術優勢之一就是它的傳感器技術。日本把傳感器技術列為十大技術之首,日本工商界人士聲稱「支配了傳感器技術就能夠支配新時代」。在傳感器領域,基恩士可以稱為全球當之無愧的霸主2000 年以來,基恩士發明了世界首個數碼聚焦顯微鏡、高速高精度的機器視覺系統;創造了業內最快的應用 PLC;將全球首臺數字 CMOS 雷射傳感器產業化,並開發了搭載世界最快實時深度合成技術和 3D 分析技術的 5400萬像素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業界首個夾鉗式流量開關等創新性產品等。

基恩士具有優良研發文化,即「具有其他競爭對手沒有的某些功能。比客戶先行一步」。正因為基恩士能夠為客戶提供其他競爭對手沒有的高附加價值,公司的客單價比較高,議價能力強。作為製造業,公司的收入和利潤率均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公司毛利率在 75%-83%附近,淨利率也在波動中一路上行至 39%。同時公司所處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全球機器視覺行業呈現「寡頭」主導局面,美國康耐視、日本基恩士兩大巨頭幾乎壟斷了全球 50%以上的市場份額。與美國康耐視相比,基恩士公司的產品更加廣泛,機器視覺系統產品僅僅是其眾多產品中的一員。

公司在產品方面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同時在銷售和渠道方面也非常重視。基恩士主要通過直接面向客戶的顧問式營銷模式,沒有經銷商和代理商。由於基恩士本身是 2B 而非 2C 的業務,基恩士直接與客戶打交道了解客戶的需求,也無需做廣告。基恩士的銷售人員擅長向客戶提供建議,展示解決方案。銷售每天要帶著 Demo 箱到客戶那裡演示。為了支撐前端銷售人員的解決方案銷售成功說服客戶,基恩士30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案例和資料庫,銷售人員通過數據展示產品的價值。

基恩士的產品開發和顧問式營銷是互相促進的,通過與客戶直接溝通和意見的交換,公司的銷售人員形成關於客戶的需求信息和知識,這些「需求卡」是公司進行產品開發的重要的依據。而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創新產品又能夠更好地為客戶解決問題,提供客戶新的價值。

渠道方面,基恩士的大部分產品都備有現貨,收到訂單的當日即可著手裝運,減少因工作停滯造成的間接費用和損失。同時,基恩士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機器生產商緊密合作,以便為用戶的海外工廠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現在基恩士在 45 個國家擁有 200 多個辦事處,服務於 100 個國家的 20 餘萬家客戶。

經營方面,採用 Fabless 模式。截至 2019 年 3 月 20 日(2019 財年),基恩士的資產總額 1682 萬億日元,而有形固定資產總額僅 244 億日元,資產相對較輕。公司認為,不用投資工廠設備,可以集中資源到產品企劃和銷售;還可以根據每個商品的特性,在世界範圍內選擇最佳的生產線,並通過大規模採購來降低原材料的價格。

日本科技股表現主要體現製造業升級的趨勢

日本以全面質量管理(TQC,Total Quality Control)為代表的「持續改進」(Kaizen)聞名於世,先進位造業特別是裝備設備製造行業牛股輩出。在90年代後日本的「翻倍股」中,包括智能製造、機器人的龍頭公司發那科和安川,工程機械龍頭小松、久保田,全球傳感器龍頭Keyence,也有電子元器件的龍頭村田、半導體設備製造公司東京電子等。雖然其不乏受益於全球化和發展中國家需求快速增長的原因,但日本製造業的產品質量仍是有口皆碑的。

但日本在數字經濟、網際網路的發展方面略顯不足。不過2018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製造業白皮書》中已經意識到數位化可能給日本智能製造產業鏈帶來「非連續創新」的衝擊,未來更重要的是通過靈活運用數位技術從而獲得新的附加價值。

相關焦點

  • 焦點分析丨市值再破千億美元,拼多多暴漲背後的商業邏輯之辯
    4月14日美股盤後,拼多多市值才剛超過500億美元;如今,拼多多已兩次站上千億美元市值高位。年初至今,拼多多股價累計上漲118.93%。 本周,拼多多股價更是連續兩天刷新歷史高位。周一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報77.67美元,市值達到930.20億美元,首次突破900億美元市值。
  • 歐派家居和顧家家居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值大企業
    歐派家居穩坐頭把交椅,不論市值還是營收規模都是最大的,並且與其他企業拉開了很大的差距。根據這些公司的市值和2019年營收規模,按照由高到低的原則,可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市值100億、營收50億以上。由此誕生了定製家居行業三大巨頭:歐派家居、索菲亞和尚品宅配。第二梯隊:市值低於100億、營收20億以上。這些公司有志邦家居、金牌櫥櫃、好萊客和曲美家居。
  • A股第四家千億市值光伏公司誕生背後:泡沫幾何?
    作為A股第四家躋身千億市值的光伏公司,中環股份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處於A股光伏板塊前列,並於1月13日盤中市值高達1014億元。但眼下,二級市場對於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股價泡沫爭論四起。多空對決之下,...1月14日,中環股份(002129.SZ)沒能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強勢,股價遭遇調整。
  • 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 電動王PK燃油王大亂鬥
    而作為新能源的代表,特斯拉的快速崛起也令世界所矚目。尤其是在資本市場,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突破6千億美元,電動王PK燃油王這場世紀之戰引人關注。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具體來看,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 Zara母公司市值超過LVMH進入千億美元企業陣營
    獨家稿件 未經許禁止轉載 時尚頭條網報導:全球最大的服裝零售商ZARA母集團Inditex SA加入市值千億美元的公司陣營。今年,公司市值增長36%,使其成功躋身於全球僅約80家公司享有的市值千億美元陣營。Inditex SA市值已超過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截止昨日LVMH市值為881.5億歐元。
  • 調味股龍頭擠泡沫 海天味業市值半月蒸發千億
    (原標題:調味股龍頭擠泡沫 海天味業市值半月蒸發千億)
  • 為什麼國產口罩比不過「美國製造」?百年基業、千億市值!3M和...
    3M、霍尼韋爾仍是口罩屆中更被信任的品牌,而它們,都是美國製造。國內口罩銷量前十品牌中,國外品牌佔據了六成,國內僅有綠盾、穩健醫療、陽普、朝美上榜。不同於國內口罩品牌多出自專業醫療集團,3M和霍尼韋爾則是百年基業、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工業巨頭。
  • 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 有人說3年內還能再漲3倍
    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 有人說3年內還能再漲3倍時間:2020-12-08 12:1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特斯拉市值超3個豐田破6千億美元 有人說3年內還能再漲3倍 昨晚,美股特斯拉一度達到648美元,由此再一次的創下了歷史新高,截止收盤其大漲7%,總市值也超過了
  • 北方華創市值破千億,市盈率1500倍是蜜棗還是砒霜?
    在晶圓製造領域,公司的刻蝕機、PVD和爐管等設備已經進入到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01347.HK)和長江存儲等廠家的供應鏈。 北方華創在銷售上採用以銷定產的模式,因此,公司存貨金額往往代表著未來的銷量。過去五年,北方華創存貨金額一直處於穩定增長的狀態,預示著公司未來的營收增長較為樂觀。
  • 中國晶片真正龍頭股名單大全 晶片概念股龍頭股有哪些
    晶片產業鏈包括:晶片設計(IC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測試三個環節。晶片設計這塊國內相對還是非常薄弱的;晶片製造環節也是落後的,主要設計和製造兩個環節都是技術密集型,發展需要較長的過程 ,從而現狀是國內市佔率非常有限,而在晶片下遊的封裝測試我國已經擠進了全球前三。
  • 早報| 拼多多市值首次破千億美元
    所有者Alain Wertheimer,身價從171億美元增加92億至263億美元。 Vince第一財季銷售額大跌逾47% 在截至5月2日的第一財季內,美國高端服飾集團Vince銷售額同比大跌47.3%至3900萬美元,營業虧損從623萬美元擴大至2190萬美元,淨庫存從6600萬美元擴大至
  • 李澤鉅接手2年,故意讓公司市值蒸發千億,李嘉誠藉此賺到3千億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並不好,實體經濟下滑嚴重,全球央行大放水,很多公司市值暴漲,特斯拉市值逼近了4千億美元大關,中國的蔚來汽車一年內市值漲了30多倍,股價從1美元多漲到了50多美元。在這樣的形勢下,李嘉誠父子卻大量出售資產,顯然是無法賣到一個好價錢,比如說他們剛剛出售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作價就區區29億美元,比十年之前的最高價格足足蒸發了8成。李澤鉅接手2年,成績似乎並不好,單單是長實一家公司市值就蒸發了千億。那麼李嘉誠是不是選錯接班人了?
  • 藍思科技:市值千億的玻璃王國
    集微網消息,蘋果產業鏈公司藍思科技(300433.SZ)的市值於今年6月突破千億元高峰,市值最高峰之際一度超過1600億元。隨著蘋果新機備貨的加速起量及國內5G手機出貨量的爆發式增長,作為玻璃蓋板核心供應商的藍思科技也水漲船高,截至12月22日,其市值仍高達1310億。
  • 北方華創市值破千億,股價再超200元
    1月11日,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華創」)股價再次突破200元大關,達到201.45元,市值突破千億大關。成為首個市值突破千億的光伏設備企業,同時也是第四個市值突破千億的光伏相關企業。此前三個市值突破千億的光伏相關企業分別為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和陽光電源。
  • 國內盲盒龍頭泡泡瑪市值已超千億港元[圖]
    國內盲盒龍頭泡泡瑪市值已超千億港元[圖]   當下,盲盒之風席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商場、文具禮品批發市場在中國,這樣一個專注於年輕人的千億潮玩市場剛剛起步,隨著泡泡瑪特的二次上市大漲,它成為
  • 農藥板塊寶貝多 千億市值公司孕育中
    導語:這個板塊值得跟蹤,長期看,說不定可以孕育千億市值的公司。 農藥一般按用途分,主要包括除草劑、殺菌劑、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這裡面除草劑市場空間最大,全球約246.1億美元(2018年),佔比43%,殺菌劑163.2億美元,佔比28.4%,殺蟲劑145.5億美元,佔比25.3%,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格局。
  • 小米市值達到千億美金 手機✖AIoT持續獲資本市場認可
    12月23日上午11點前,小米股價一度衝破30.85港幣,整體市值超過7757億港幣,突破千億美金級別。小米正式躋身千億美金俱樂部。小米「手機✖ AIoT」戰略進展顯著,2020年Q3,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達4660萬臺,同比增長45.3%,上升至全球第3名;歐洲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90.7%,市佔率達到18.7%。
  • 財報公布後,IBM市值縮水百億美元,何時能走出困境?
    英偉達憑藉GPU在人工智慧時代一騎絕塵,市值比英特爾高出千億美元,截至目前英偉達市值高達3342億美元。此外,英偉達還將收購移動晶片巨頭ARM,倘若這一交易能達成交易,將實現對英特爾包抄,入侵其核心CPU領地。值得一提的是,IBM在全球信息科技史上貢獻巨大,憑藉對未來科技發展敏銳性,讓這家科技巨頭長達百年屹立不倒。
  • 寒武紀失去華為後,AI晶片能否支撐千億市值?
    文/楊劍勇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得益於各行各業在積極利用新技術推進智能化轉型,繼而使得圍繞人工智慧方向的創新企業備受資本青睞,包括曠視、商湯、優必選、思必馳,地平線及寒武紀等,湧現出無數AI獨角獸,曠視作為機器視覺最具代表性廠商,其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至城市物聯網場景
  • 天準科技CTO曹葵康:大而分散的智能製造行業,消費電子和汽車製造是...
    天準科技作為國內工業視覺裝備的代表企業,於2009年成立,並在2019年7月22日登陸科創板。公司憑藉機器視覺的核心技術,業務集中在為消費電子生產商提供智能檢測裝備。財報顯示,公司2016-2019 年營收從1.8億元增長至5.41億元。其中,2019年智能製造系統產品線在汽車行業的業務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 7,263.01 萬元,提升了 2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