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而在線教育的發展促進了教育公平的實現。尚德機構作為在線教育行業的先行者,我們的商業模式已經被證實是可行的、有效的,也是可複製的。」
12月16日,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 「國際青年領袖減貧創新交流分論壇」 在北京舉辦。該活動邀請全球各界青年領袖代表以線上圓桌討論的方式圍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第一項目標——減貧展開對話,探討如何加強青年合作,運用前沿科技和新型商業模式助力減貧。尚德機構國際學院學術青年研討會主席Eva老師受邀出席論壇,並發表上述觀點。
全球青年領袖代表參加線上論壇
尚德機構國際學院學術青年研討會主席Eva老師受邀參加線上論壇
作為尚德機構的一名優秀青年教師,Eva老師對教育及教育公平有著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當今世界貧富差距極大,而接受高質量教育無疑是減少貧困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對許多人來說,獲得優質教育,甚至僅僅是獲得教育,都是很難的。
這已經成為了有識之士的共識。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也曾在今年兩會期間講到:「扶貧先扶智,脫貧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基礎,脫貧的技能與本領則是支柱。要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脫貧致富的技能本領,首要的還是靠教育。」
Eva老師談到,由於許多國家仍在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因此傳統教育受到了巨大挑戰。學校關閉後,在線教育呈現爆炸式增長,讓人們看到了在線教育的優勢,其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但在線教育對教育公平的促進也是有限的。「Eva老師指出:「要接受在線教育,學生和教師需要使用電腦,但顯然這對許多學生和教師來說並不容易。這是我們需要應對的重大挑戰,否則我們將面臨貧富差距的拉大。」
為此,Eva老師呼籲,企業、政府、社會和青年應共同行動起來,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尚德機構國際學院學術青年研討會主席Eva老師受邀出席論壇
Eva老師以尚德機構為例,介紹了在線教育企業為促進教育公平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自2003年成立以來,尚德機構一直積極踐行公益事業,致力於通過在線教育幫助更多人提升學歷水平,助力更多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在全球的實現,尤其是讓貧困地區也能享受優質教育服務。
尚德機構為貧困地區品學兼優但有困難的學員提供免費學習機會,出資組建尚德機構「珍珠班」,參與杉樹支教計劃,建設鄉村學校圖書室等。今年疫情期間,尚德機構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為社會捐贈款項及在線課程等,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和相關部門的肯定。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尚德機構的在線教育扶貧模式已從四川涼山州的兩個縣,複製擴展到全國除西藏自治區、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之外的其它30個省級行政區,為包括3286名鄉村教師、支教老師、鄉村基層幹部、婦聯幹部、脫貧致富帶頭人、建檔立卡貧困戶、農村富餘勞動力等群體總計4960人免費提供多種類別的學習機會。
「尚德機構深知,雖然我們已經服務了數百萬學員,但在全球範圍內,還有更多的人由於收入等原因,不能接受好的教育。因此,我們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Eva老師表示,無論過多久,尚德這份初心和擔當都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