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是難得的在安靜中透出力量的影視作品。
作品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不疾不徐的講述了一對夫妻幾十年的生活。
看上去都是家長裡短的瑣事,卻透著能穿透歲月的深情。
尤其是男主角江德福,對出身優渥單純勇敢又有一點小作的妻子安傑的包容和寵愛,讓不少人潸然淚下。
而江德福的扮演者郭濤,也從一個演員成為國民心中好丈夫的代言人。
加之,在《爸爸去哪兒》中,郭濤的兒子石頭呆萌可愛,也圈粉無數。
郭濤就更成為了暖男,居家好男人的代表。
但如果翻開郭濤的作品《父親的力量》一書。
書中的觀點,則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郭濤的成名之路並不順利,他個人也頗為愛惜羽毛。
他寫此書的目的也不是譁眾取寵,看得出書裡的行文都平實真切,也確實是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
但為什麼就翻車了呢?
01、郭濤的成名並非一帆風順
郭濤生於1967年,起點不低,父母都是從事藝術的專業人員。
父親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則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
郭濤自己也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但是,家世和學歷並沒有給郭濤帶來什麼確切的助力。
他一直不紅,做個對比就知道了。
演員胡軍,和他年紀相仿學歷相當私交甚好。
1991年,胡軍大學畢業的時就因為出色的成績直接去了北京人藝。
而郭濤呢,出演電影《苦樂三兄弟》、《方世玉》在其中扮演配角。
在1994年的《活著》《永失我愛》,1997年《愛情麻辣燙》中扮演了一些打醬油的角色。
但就角色來說,郭濤完成的不錯,但是對影片而言,他沒有什麼存在感。
那麼1997年的胡軍呢?
已經憑藉《東宮西宮》獲得義大利TAORMTMA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時間到了2002年,《藍宇》讓胡軍獲得了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也入圍了3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獎項得到了肯定,那麼群眾緣呢?
2003年《天龍八部》中的大俠喬峰成了金庸作品中最成功的的角色之一。
而且,胡軍的主業是在話劇舞臺上,演戲可以說是客串。
但是每次成績都非常不俗。
反觀郭濤,儘管也演了話劇,也參與了不少電影。
但是無論是獎項的肯定還是知名度都毫無所獲。
幾乎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而且更讓人失望的是,郭濤的境遇並不差,他參與了不少大導演的作品。
《活著》是張藝謀的作品。
《永失我愛》是馮小剛的作品,加上《永失我愛》還有原作王朔作品的背書。
但是,他就是不出彩。
從1991年到2006年,是很漫長的15年,長的足夠一代人成長。
面對這麼久的低潮,郭濤自己也幾乎堅持不住了。
幸好他遇到了寧浩。
在選角的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些波折,包世宏的角色第一次定的是郭濤。
但中間卻又改成了孫紅雷,如果不是孫紅雷檔期有問題,郭濤是沒有機會出演的。
當然,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部投資300萬的小製作最後的票房成績是2300萬。
這部影片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而更在於它成為了黑色犯罪喜劇的探路者。
在這個意義上,這部電影是裡程碑式的。
也是因此,郭濤紅了。
他的兒子小石頭,其實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名字。
隨後,他在大屏幕上獲得了更多的機會,如寧浩系列的電影。
還有再度與張藝謀合作《歸來》,包括那部與鄧超、段奕宏互飆演技的《烈日灼心》等等。
但尷尬的是,儘管此刻郭濤已經在業內獲得了很好的口碑,但他只停留在叫好,他的國民度並不高。
這個時候電視劇《父母愛情》出現了。
他在這部戲中和梅婷扮演的夫妻,展現了在歲月裡愛情最真實的模樣。
不炫技,沒有大起大落,就是兩個人普通的一生。
但是就是這樣一部於細微處見真情的影片,深深打動了億萬觀眾。
觀眾在被感動的潸然淚下的同時,也記住了這個憨厚的江德福。
郭濤,這一次是真正的贏得了觀眾的心。
另外,郭濤帶著兒子小石頭參加了綜藝《爸爸去哪兒》
在節目中,郭濤為大家展示了他幸福的家庭
小石頭有教養,懂事,妻子更是美麗大方。
憑著節目的影響,加上家庭的助力,郭濤好男人,好演員的人設就這麼樹立了。
毫無問題,妥妥帖帖。
02、出書談孩子教育,觀點卻偏頗太多
可能是因為好男人的人設立住了。
也可能是因為在《爸爸去哪兒》石頭實在是太圈粉了。
郭濤覺得應該將自己的經驗傳授一下。
於是他親力親為的寫了一本書,叫做《父親的力量》。
他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分享自己和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經歷和心得。
書中自然也少不了寫了些自己的往事。
然而,內容一出,簡直刷新的大家的三觀。
首先,打女人。
看看這描寫「啪」的一個大耳光。
當時打的乾脆利落,現在回想起來得意洋洋。
他講述了自己和女朋友在一起,因為女朋友作,自己乾脆利落的打了女友一巴掌。
直接把女友打傻了。
隨後,他還很得意用了一個詞,說女友「老實了」。
人際之間交往設立底線無可厚非,但是用暴力?
不敢苟同。
再看,娛樂圈的女星容易給人戴綠帽?
這種結論從哪裡來?就這麼堂而皇之的說出來。
忽然覺得和他合作過的那些女星,大概會覺得是吃了蒼蠅吧。
這個邏輯也是「滿分」了。
對妻子的要求,「溫良恭儉讓」?
這些不是不好,但作為丈夫,這樣的要求是不是過於奇怪了?
這是選傭人嗎?
當然,在《爸爸去哪兒》的節目中,郭濤的妻子李燃也出現過。
她也說過,在家裡,她主內,郭濤主外,家裡的孩子郭濤基本是不管的。
李燃,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是重慶人,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
之前從事建築專業的工作,曾有機會進入娛樂圈,郭濤有異議,便尊重了郭濤的意見。
2006年和郭濤結婚,2007年孩子出生後就專心做了全職太太。
郭濤對太太的評價非常高。
誇獎太太無可厚非,而且郭濤太太自己也很接受郭濤的這樣的價值觀。
但無論是女演員還是妻子,好的標準都是千人千面。
可郭濤用來衡量好與不好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是否符合他的價值觀。
這個評價標準實在是太偏頗了。
03、郭濤為什麼會這樣
郭濤在看似睿智的侃侃而談,關於教育、孩子和家庭。
但他自己在心底也有一塊不能觸碰的地方。
郭濤父母的離異對郭濤有著比較大的影響。
他曾經坦言,這是他不願意去觸碰的地方。
從採訪中看,他似乎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父母離異的事實都不能接受。
在一次演講中,他也提到過這個問題。
他對父母離異這件事有著特別強烈的感受。
因此在青春期極為叛逆。
可以想見,這段經歷對郭濤有很深的影響。
他在書裡也提到,他父親暴躁的脾氣對他影響很大。
他的原生家庭就是父親主外,母親主內的模式。
可以看出,不論他有沒有意識,他其實是無意中沿襲了自己家庭的模式。
也許是出於補償心理,他將這種模式的極端化了,似乎這樣可以彌補一些他自己心裡的遺憾。
04、結論
當然,平心而論,郭濤寫這本書本是好意。
他想分享一個父親一個男人對於家庭對於孩子的感悟。
希望能藉此給更多的人啟發。
但遺憾的是,他站在了一個錯誤的起點上。
於是出現了這些匪夷所思的言論。
儘管情有可原,但這次不得不說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郭濤這本書傳遞的價值觀實在不能讓人信服。
誠然,家庭生活,男女交往都是私事,只要郭濤的妻子沒有意見,女朋友沒有意見,外人無權評價。
但若是將自己的觀點,公之於眾,擺在大眾面前。
那麼暴力對待女性,汙名化女演員的這些行為真的就是非常的不恰當了。
這些言論將很多觀眾對他的「江德福」濾鏡徹底打破了。
郭濤好男人好爸爸的人設碎了一地。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郭濤是不是在寫完這本書之後真的反思了。
如果有,那一切都還不算太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