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南方的冷空氣一來,相信北方的小夥伴也有所耳聞,溼冷的空氣瀰漫開來,騎著小電驢在風中的滋味可想而知。為了生活,不得已在風中苟且,只是這禦寒還是要做好的。當然,咱可不敢教您開車前喝白酒禦寒,可以在下班之後,回到家,來上一小鍾,那滋味,妥了。
從前不知白酒香,只嫌白酒難下喉。第一次喝白酒的時候甚至不明白為啥會有這麼難喝的酒,高度白酒那火辣辣的滋味依舊在喉間隱隱作祟,年紀漸長,才發現從前喝的大綠棒子都是些啥玩意兒,還是白酒最好。入口綿香,回味悠長。不需要多喝,僅一杯下肚,就能感覺暖流遍身,引三五知己最好,淺嘗而止不醉,實乃生活中小確幸。
可白酒品類繁多,品牌各異,太貴的捨不得(說的就是你——茅臺),便宜的不敢買。買白酒時,怎麼知道是糧食酒還是勾兌酒呢?經過朋友提醒才發現,原來這酒瓶上就有答案。一般外包裝上第一行字寫的就是白酒相關配料,從配料咱就可以知道它的釀造工藝,以及它究竟是糧食酒還是勾兌酒。第二行的執行標準就能清楚它屬於何種香型的白酒。
以汾酒為例,配料表就是說組成汾酒所需要的所有成分,另外這些成分是按照比例來排,比例大的在前,先是水然後是高粱、大麥、豌豆,以此得出這款汾酒是糧食酒。接著往下看,細心的朋友會發現配料表中除了水,還有固態、液態的白酒,又或者是食用酒精等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跟白酒的釀造工藝有關。白酒的釀造工藝分為三種: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下面就來簡單說說這三者的區別,固態法白酒簡單說,就是以穀物為原材料,採用固態(或半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兌而成的酒,這是名副其實的糧食酒。咱們看清楚,它的最後一步也是勾兌,因為糧食酒釀造時頭鍋度數最高,不經過勾兌一般人喝不了,經過不同次數的勾兌和蒸餾來確定這款酒的度數和味道。
液態法白酒簡單說,就是用糧谷、薯類等原料,經液態發酵或蒸餾成食用酒精,再經過調香等工序製作出來的酒,所以它是勾兌酒。而固液態白酒簡單說,就是用固態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勾兌出來的酒,這種酒通常為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以三七比例混合而成,所以這種類型的白酒也有人叫做半勾兌酒!
很多朋友看到這就發暈了,有些機智的網友早有分辨的對策,簡單粗暴,直接以價格來分,他說,以經驗來看,50塊錢以下的酒百分之百是食用酒精勾兌酒。50-80塊錢的酒,只有百分之三十糧食和百分之七十食用酒精勾兌。80-150塊錢的酒是對半勾兌的酒。200塊錢以上的酒,糧食可佔到百分之七十與百分之三十食用酒精勾兌酒。300塊錢以上才能喝到純糧食酒。對於這樣的分法你們認同嗎?
友情提醒:喝酒不貪杯,喝酒莫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