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衛青都是大將軍,司馬遷為什麼把他們寫進《佞幸列傳》?

2021-02-23 讀史閒談

霍去病、衛青都是大將軍,司馬遷為什麼把他們寫進《佞幸列傳》?

史書中一般將奸臣放在一部列傳,將宦官放在一部列傳。佞幸和姦臣不同,一般說的是皇帝身邊,靠美色上位的男寵。漢朝皇帝中有不少有此愛好,在眾多妃嬪環繞的同時,也有不少男寵為其服務,這些人大多長得玉樹臨風,俊秀異常。

佞幸中有些人還比較安分守己,而有些則依靠皇權飛揚跋扈,在朝廷上下為所欲為,被後世所不齒。衛青、霍去病原本的記載是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但在《史記·佞幸列傳》中也曾經提及這兩位悍將。

史料記載:

「自是之後,內寵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數也。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然頗用材能自進。」

那麼為何司馬遷將衛青、霍去病也寫進了佞幸列傳?

司馬遷借衛青、霍去病,反襯那些男寵的無能

佞幸中比較有名的有漢文帝時期的鄧通,漢景帝時期的周文仁、武帝時期的李延年等等,這些人中有的跟皇帝真的有曖昧關係,而有的只是心心相惜,互相欣賞罷了。

史料記載:

「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

漢惠帝時期,有個人名叫閎孺,沒有什麼才能,卻受到皇帝寵幸,還經常和皇帝同起同眠,此人就是依靠美色、溜須拍馬上位的,並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鄧通是偶然碰到的了漢文帝,漢文帝因為在此之前做過一個夢,夢中也遇到和鄧通類似的人,所以就喜歡上的鄧通。鄧通在皇帝面前還是比較謹慎的,並沒有太過囂張的舉動,但由於漢文帝太喜歡鄧通了,就給了他很多錢,並允許鄧通自行鑄錢,這才讓鄧通富甲天下。

這些男寵對於漢朝沒有什麼積極作用,反而會迷惑君主心神,產生諸多不利影響。我們再反觀衛青、霍去病,這兩位是外戚出身,卻是能力出眾,正是由於這兩位猛將的存在,才能大破匈奴,實現漢武帝的偉大抱負。

很可能司馬遷是用衛青、霍去病的勇武,對比那些男寵的無能,在此列傳中,只是順便提到了衛青、霍去病,並沒有用太多筆墨來敘述,僅此而已。

暗示衛青、霍去病也跟漢武帝有曖昧關係

既然司馬遷將這些皇帝男寵歸為一類,為何將要提及衛青、霍去病,這不是給人家找難堪嗎?衛青、霍去病在我們整個歷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是我們的民族英雄。司馬遷能寫出如此《史記》,可見其非凡的文史功力。

寫史的人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客觀、公正,因為這史書是要流傳給下一代的,是後代人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一點司馬遷應該是清楚的。既然他不能給衛青、霍去病抹黑,那麼就說明衛青、霍去病或許多少跟漢武帝有些曖昧關係,司馬遷沒有明確寫,可能是他掌握的證據還不全面。

我們猜測,司馬遷將衛青、霍去病寫在佞幸列傳中,可能就是在暗示一些內容。

司馬遷在其中摻雜了個人好惡

司馬遷的《史記》是個人編寫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其歷史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只要是人就會犯錯,就會有情緒和脾氣,所以史書中難免會摻雜司馬遷的個人好惡。

按常理來講,正史都是後朝給前朝人寫的,比如《明史》就是由清朝張廷玉編纂的,《宋史》則主要是由元朝丞相脫脫編著的。這些雖說掛名是一個人,但編纂工作是由很多人完成的,排除當時政治因素的影響,編寫的人越多,越能減少錯誤,讓史料更加公正有效,畢竟人多還是力量大。

除此之外,編纂人可以各抒己見,用自己學識將史料完善,這同樣是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比擬的。司馬遷個人所編寫的《史記》難免會有疏漏之處。

公元前99年,在李陵的堅持下,漢武帝同意其率五千步兵出徵匈奴,步兵克制騎兵很難,況且漢軍的主要戰力就是騎兵,很快李陵就碰到了數萬匈奴騎兵。李陵固然勇猛過人,但由於人數太少,實力不濟,在多次戰役後敗下陣來。

最終李陵投降了匈奴,但李陵的戰績十分強悍,以五千步兵,卻殺掉了近兩萬匈奴騎兵,也可以說是雖敗猶榮。漢武帝起初以為李陵已死,而很快得知李陵投降了匈奴,在未經查實的情況下,漢武帝殺掉了李陵全家。

想當年張騫出使西域,也曾多年委身在匈奴營中,甚至娶妻生子,但張騫並沒有背叛漢朝。然而李陵剛剛投降不久,其家人就被漢武帝殺光了,這讓李陵是心寒不已,也使得李陵再也無法回到故土。

司馬遷只不過是為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漢武帝判處了死刑,好在漢朝規定,死刑可以用錢或者腐刑來頂替。作為一個史官,司馬遷拿不出那麼多錢,他就只有選擇腐刑,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也會讓司馬遷本人遭受巨大的心理創傷和恥辱。

李陵的父親是李當戶,李陵的爺爺就是飛將軍李廣,既然司馬遷是因為李陵遭受腐刑,所以他就可能站在李家這邊,而李廣的死跟衛青有著些許關係。

公元前119年,李廣隨衛青出徵,原本一直打先鋒的李廣卻被要求負責後防,這讓李廣很是鬱悶,並且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李廣在戰區迷路了。李廣自知犯下大錯,到衛青軍帳中自刎謝罪。

有人說是衛青故意沒有給李廣配嚮導,才導致李廣迷路,李廣被迫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將父親的死歸咎到衛青身上,甚至找機會打傷了衛青。在不久之後,霍去病為了給衛青報仇,在一次狩獵中,射殺了李敢。

我們推斷如果司馬遷站在李陵這邊,那麼可能將衛青、霍去病看作對立面。因此,司馬遷在在佞幸列傳中提及衛青、霍去病,這其中跟司馬遷的感情好惡有關。

相關焦點

  • 衛青為何被黑了幾千年?司馬遷、蘇軾等人是不服氣,現代人則是?
    匈奴在秦漢時期,屢次攪得中原王朝不得安寧,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赫赫有名的將軍北擊匈奴,給中原王朝帶來了數十年的安寧生活。說起衛青此人,所有人都不會很陌生。他一生以安定社稷為己任,多次擊敗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可以說,在漢武帝一生的榮譽本上,衛青始終佔據濃墨色彩的那一筆。
  • 漢武帝踞廁見衛青:西漢大將軍面對皇帝卑躬屈膝,實有難言之隱
    可奇怪的是,衛青在漢武帝面前卻表現得卑躬屈膝,甚至武帝距廁召見衛青,衛青也不以為意,絲毫看不出他有一點周勃等人驕橫跋扈的態度。為什麼衛青成不了權臣?漢武帝駕馭他的秘訣又是什麼呢?建號大將軍,節制諸將,三子封侯。論地位,論權勢,衛青似乎都已超過了前朝的軍人政治家周勃、周亞夫和竇嬰等輩。
  • 龍城飛將是李廣還是衛青?綜合史料與唐詩,我們就能得到明確答案
    雖然對衛青霍去病北徵頗有微詞(當時還看不到長久利益,只能看到戰爭消耗,這是歷史局限性,怪不得司馬遷),但是司馬遷對衛青霍去病的戰功,卻一點都沒有抹殺:「大將軍青,凡七出擊匈奴,斬捕首虜五萬餘級,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
  • 同為西漢戰神,「衛青」與「霍去病」,誰更勝一籌!
    衛青被封長平侯。在公元前123年,衛青為大將軍,領騎兵出擊殲敵過萬。而後北進數百裡,休整出塞,斬匈奴萬人。霍去病以此出戰匈奴,領八百騎兵出擊,俘虜匈奴重要人物,斬兩千餘人。一戰成名,霍去病被封冠軍侯。此前本就被皇帝看好,此戰之後,武帝更是大賜金銀,加官加祿。而後又經大大小小數十戰,直到漠北之戰。武帝令衛青與霍去病統領大軍時,二者地位相仿。
  • 積累 :每日一篇文言文:《漢書·衛青霍去病列傳》
    霍去病,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受詔,予壯士,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赴利,斬捕首虜過當。於是上曰:「票姚校尉去病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二千五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去病侯三歲,元狩二年春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其夏,去病與合騎侯敖俱出北地,異道。
  • 每天讀《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05)
    王子以下四十一人,捕虜三千三百三十人,前行捕虜千四百人,以千五百戶封破奴為從驃侯。【集解】:張晏曰:「從驃騎將軍有功,因以為號。」校尉句王高不識,【集解】:徐廣曰:「句音鉤。匈奴以為號。」【索隱】:案:二人並匈奴人也。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注釋驃騎(piào qí)將軍:指西漢名將霍去病,官至驃騎將軍。不洩:不輕易抒發感情。天子:指漢武帝。方略:方法與謀略。譯文驃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少言寡語,不輕易抒發感情,有英雄氣概,敢於一往無前。漢武帝曾想教他孫武、吳起的兵法,霍去病回答說:「打仗看方針策略如何就夠了,不必學習古代兵法。」
  • 衛青仁穩 霍去病冷狠 安漢滅匈 為什麼勇將都願意跟著霍去病?還是...
    漢朝名將,真正能夠揚威異域,壯我大漢尊嚴的,當屬衛青霍去病這甥舅二人,至於飛將軍李廣威名赫赫,竇憲將匈奴徹底擊潰,似乎功績也無法跟衛青霍去病二人相比。衛青在前首開大漢重創匈奴記錄,霍去病犁庭掃穴打得漠南無王庭,戰果同樣輝煌,我們才有資格說: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司馬遷–讀書求學、忍辱負重的6條成就歷史巨儒之路!
    曾經躊躇滿志的他,親眼目睹名將李廣將軍,因為關西派系被漢武帝冷落,後被衛青陷害以延誤軍機問罪,李廣悲憤自殺,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讓司馬遷不盡捏了一把汗。飛將軍李廣後來李廣之子李敢,因為悲憤父親李廣被衛青陷害,當眾毆打衛青,因此埋下禍根,後被霍去病借皇帝打獵之機,將李敢射殺,結果武帝包庇殺人兇手,由此引發了司馬遷的思考,皇帝如凡人一樣
  • 霍去病一定是個帥哥吧,少年將軍英姿勃發,長安城最耀眼的少年
    如果說他們有一個偶像,那大概率就是霍去病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已經成了歷代武將的最高追求。霍去病於公元前140年出生於河東平陽,系平陽侯府的女奴衛少兒與平陽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因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後來被漢武帝看中,當上了皇后,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攻打匈奴立下汗馬功勞,衛家從此平步青雲。
  • 伯夷列傳:傳記不像傳記,司馬遷是在借題發揮、發洩情緒?
    司馬遷的《史記》共69篇列傳,其中68篇是故事型的,只有1篇不是故事,那就是伯夷列傳。而且,作為人物傳記,伯夷列傳整篇寫伯夷的內容只有不到一半,甚至通篇看下來,司馬遷真正想作傳記的人也不是伯夷,更像是在發洩情緒。那麼伯夷列傳到底寫了什麼?他到底想寫什麼?為什麼說他發洩情緒?
  • 因霍去病北擊匈奴而得名四座城市,至今沿用,現在都很有名
    ——霍去病在大部分人眼裡,霍去病是一個青春年少欲望的武夫,儘管國防工作能力很強,可是欠缺文筆。司馬遷還記述漢武帝給霍去病教陣法的情況下,霍去病說,要是了解大約架構就可以了,戰鬥如何可以徹底靠兵書呢?這下一個專橫跋扈、愚昧無知的少年將軍就栩栩如生了。
  • 人物傳記-漢書·霍去病傳
    霍去病,大將軍青姊少兒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大將軍予壯士,為票姚校尉。
  • 戰神霍去病到底有多可怕?當時匈奴的一首詩道盡血淚
    這時候的霍去病才剛一歲,對天下所發生的事全然不知,他們一家子都生活在平陽公主的府中,姨媽衛子夫是府中歌女,舅舅衛青是騎奴,霍去病和舅舅衛青的出身經歷何其的相似。正常來說,小霍去病長大後也會在公主家裡做個奴隸,安穩度過此生。然而,建元二年,武帝偶然到訪平陽公主,看上了他的姨媽衛子夫並將其帶到了宮裡,後封為皇后,自此,衛家一時顯赫起來。
  • 要離是戰國四大刺客之一,司馬遷為何不讓他進刺客列傳?
    後來他被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在闔閭的指使下成功刺殺了力大驍悍,武勇迅捷,有萬人敵之稱的吳國公子慶忌。司馬遷老先生在撰寫《史記》的時候,曾經專門為春秋戰國時期幾位著名的刺客寫了《刺客列傳》。但很奇怪,《刺客列傳》中卻並沒有收錄要離的事跡。那麼,司馬遷因何不讓要離進《刺客列傳》呢?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呢?
  • 封狼居胥:十八歲的霍去病到底有多強?
    文裁縫的博客隨便翻看一本歷史書,在漢武帝討伐匈奴的歷史中,永遠都有兩個名字光芒萬丈,耀眼無比。這兩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衛青以及他的侄子霍去病。殊不知,對比衛青混亂的家世,霍去病的家世也甚亂,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霍去病北擊匈奴後,曾為漢朝四座城市起名,名字沿用至今未改
    漢武帝下令讓大將軍衛青帶領騎兵部隊攻擊匈奴部落,此時霍去病還是衛青的麾下將士。 於是他派遣霍去病和衛青各帶領五萬士兵進攻漠北的匈奴,這場大戰十分順利並殲滅了敵人七萬餘人,還捕獲了匈奴貴族。他們率領部隊在狼居胥山進行了祭天大典,算是慶祝戰鬥的勝利。 霍去病年紀輕輕,本來會有大好的前途,但是天妒英才在33歲的時候便死了。據說他是在軍中病死的,真實情況尚沒有說法。霍去病年紀輕輕就去世,實在是漢朝是漢武帝的一個遺憾。
  • 漢武帝晚年為何要誅殺衛子夫和衛青家人,又為何逼死鉤弋夫人?
    衛子夫曾經是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她也給漢武帝生下了皇長子劉據,在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劉據被冊立為新任皇太子,隨後衛子夫也被擢升為皇后,漢武帝用了很大的心血來培養皇位接班人,也大力提拔了皇后的弟弟和外甥,讓他們成為大漢王朝的柱石。
  • 的盧霹靂驚——東亞大陸上的騎兵(霍去病篇)
    作為衛青的外甥加部將的霍去病,本應只是他大功之附屬。可是,有些人天生就是神異,世間BUG,雖籠在衛青經天緯地的陰影裡,然霍去病依舊能照臨四方。公元前123年,衛青率五萬大軍分五路出擊匈奴,此役17歲的霍去病以驃姚校尉的身份註冊帳號,首次從軍。作為大將軍兼舅舅的衛青,帶著外甥出徵,本打算讓他打醬油混點資歷的,只讓他率八百輕騎兵在中軍大帳附近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