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標 題 下 方 藍 字 關 注 美 睫 第 一 自 媒 體
< 美 睫 內 參 第 33 期 >
無論你是美睫師,還是普通消費者,在聽大家說的過程中大概知道,睫毛增長液一直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我曾經建議一位朋友去嫁接睫毛,那樣她的眼睛會顯的更大更美。她回答說:「我才不要嫁接呢,塗點睫毛增長液就好了,感覺這段時間睫毛都長了一點,正在考慮過幾天再去買一瓶繼續塗,說不定就會長的很長呢。」
睫毛增長液真的有效嗎?到底要不要給顧客推睫毛增長液?店鋪到底要不要賣睫毛增長液?帶著關於睫毛增長液的問題,和我們一起來揭示睫毛增長液的真實面目。
關於睫毛增長液
目前市場上睫毛增長液品牌五花八門,日本某品牌的睫毛滋養液甚至創造了一個系列品牌,專門研究睫毛增長液的相關產品。
我們從中挑選了20多款常見品牌的睫毛增長液進行甄別和研究,發現睫毛增長液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睫毛滋養類、睫毛增長類。
睫毛滋養類
滋養類睫毛增長液一般都是植物提取滋養精華,加上粘合劑(就是類似於睫毛膏的功能),凡士林和蠟,堆砌在睫毛上,就會感覺睫毛更粗壯一些。
< 上圖為DHC睫毛滋養液成份表 >
配料成份裡面的提取物列出很多,而真正有效的成份自於中間那兩個「粘合劑」(羥乙基纖維素和VP/VA共聚物)。最終,不過是讓睫毛看起來粗壯一點,略微長那麼一點點。
如果是剛嫁接完睫毛,此類睫毛滋養液還是值得推薦使用的。雖然效果有待商榷,但這些營養成分至少從心理上還是可以滿足所謂的修復感的。
滋養類睫毛增長液覆蓋了市場上大部分產品,如DHC、canmake、Avance、彼得羅夫等,價格相對較低,一般在100元左右。
睫毛增長類
睫毛增長類是加入了一種叫做Bimatoprost(中文翻譯叫「比馬列前素」)的東西。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比馬列前素」?
故事是這樣的,1999年美國最大的醫藥公司艾爾建,也就是鼎鼎大名的那個保妥適合肉毒桿菌的公司,在研發一個專門治療青光眼的藥物,叫做「Lumigan」。在臨床實驗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副作用 」,實驗病人的睫毛竟然變長了。
於是研究人員趕緊在FDA在2008年批准了上了一個cosmetic formulation(化妝品類目下)的產品——Latisse,專門用來治療睫毛稀疏症。(其實Latisse和眼部降壓藥Lumigan是同一種東西。)
這個就是所有「比馬列前素」類型的睫毛生長液的鼻祖,類似配方的有美月潤、Talika,Rapid Lash等,還有去年紅極一時的孕睫毛術安睫氏等大多數都是比馬前列腺素的成分。
但是,「比馬列前素」似乎有點副作用
第一:似黑眼圈的眼部皮膚發紅,眼部皮膚有輕微腫脹感,
第二:結膜充血,發生在超過10%的患者中。其他影響包括視力模糊,眼睛和眼瞼發紅,眼睛燒灼或其他不適,以及虹膜變黑。
因為這樣的副作用,各個公司都紛紛把自己原來含有「比馬列前素」的產品把濃度進一步降低防止出現這樣的副作用,降低消費者的使用恐慌感。
結論
睫毛增長類針對睫毛稀疏類的消費者的確有效,但同時也會伴隨著一定的副作用;
睫毛滋養類可以根據自身睫毛情況而定;
作為一名美睫師,很自然的就想給顧客推睫毛增長液。但是,如果顧客的自身睫毛條件較好,嫁接完睫毛的效果也會更好,那麼也不用給顧客推薦使用睫毛增長液了。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在未嫁接睫毛的情況下,無論自身睫毛條件好與壞,都可以嘗試使用滋養類睫毛增長液;在嫁接睫毛的情況下,如果一直是健康嫁接,自身睫毛幾乎沒什麼損傷可以不用,但如果嫁接後自身睫毛受到損傷,建議使用滋養類睫毛增長液。
怎麼樣?你現在是不是已經了解了睫毛增長液的真實面目。作為美睫師,要給到顧客正確的建議,不要為了賣睫毛增長液而去賣。從顧客的角度去出發,你的真誠建議,也許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點,就會打動到顧客。
< THE END >
圖片 | 來源於網絡
編輯 | 江武墨 插畫 | 沙粒
微信|tonyjiang_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