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上圖或類似的色相環相信很多美術生應該都看過,但它不能包括色彩的全部內容,只是一個基本色彩知識。
關於色彩的常用術語和屬性先介紹一下:
固有色:在自然光照下呈現的自然顏色,沒有受到強光或者陰影的影響,簡單的說就是物體本身的顏色。
色相:自然狀態下的顏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
淺色:純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
深色:純色和黑色混合而成的
飽和度:色彩的亮度或純度
色譜: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的色彩範圍
色相環:一個展示出色彩之間聯繫的理論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1原色:純色相,這是不能用其他的顏色調製出來的,比如紅黃藍三原色。2二次色:用兩個原色調製出來的。3三次色:兩個二次色調製出來的。
亮色調:主要是由較亮或較淺的色調組成
暗色調:主要是由較暗或較沉的色調組成
類似色:在色相環上相鄰的三種或者以上的色相。如果其中一種是主導作用,叫做主色。
互補色:色相環上處於相對位置的兩種顏色。
下圖是法國畫家的彩鉛作品[果蔬色相環]
如果你是喜歡用色彩作畫,儘可能多讀一些色彩方面書籍或文章。顏色的理論是一個大的課題,這篇文章也只能是滄海一粟。
色彩主要以觀察為移動
我們為了把色彩運用發揮到極致,首先要進行練習的是觀察我們身邊的色彩,你就會發現,根據看到的色彩畫畫,遠比使用想像力中的顏色創作要難得多。所以你就要做好準備,眼中的色彩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觀察好顏色的變化
通過練習可以養成研究色彩的習慣。可以升華你對色彩的欣賞能力:
第一:如果可以的話定期戶外為同一個景色畫畫,比如每周或者每個月,多注意那些色彩變化。
第二:養成把季節更迭的色彩變化記錄下來的習慣。
第三:在家裡的某一個位置把工具都準備好,看到好看的圖片,走過去隨時來一幅。
影響色彩的因素
光線:影響色彩的明暗
物體表面:物體表面的質地和反射性能影響色彩的呈現效果。
反射:照射到相鄰物體的光線會被反射到主題上
色調:準確分辨各種組成的顏色,就會對色彩的表現更加深刻。
鄰近色:色相環上的相鄰的色相,可影響你對真實色彩的感知。
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對色彩有不同的偏好。
教你如何改善作畫環境中的光照情況
為了確保光線能夠讓你清楚看到顏色,畫畫的時候遠離太亮太刺眼的眼光,坐在朝南的位置更好一些,可以用窗簾或者百葉窗調整光線。
觀察一種顏色的時候,會受到周圍其他顏色的影響,讓人混淆,如果把色彩隔離出來,就能更加容易地研究眼前的色彩,可以用手握一個中間空的拳頭,閉上一隻眼睛,從手中的孔觀察你要的色彩。
適合色彩的常用繪畫材料有很多,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彩色鉛筆(彩鉛)
油畫棒也能畫出大師作品
馬克筆
水彩顏料
水粉和丙烯
油畫
透明水色
有色紙
下圖是互補色,色相環上處在相對位置上的顏色,互補色混合後會產生特定的中性色。看起來更平衡一些。
下圖是類似色,在色相環相鄰的顏色。
下圖是互補色和鄰近色搭配的彩鉛作品
簡單說一下色彩的質感
質感是物體表面的特質,比如軟和硬的質感,透明或者不透明質感等等,任何一樣東西都有自己的質感,我們可以用逼真、抽象、筆觸式、圖解式或更多的各種方法畫出質感,色彩的質感也是由周圍的環境色變化而形成的,這些感受都要體現在作品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