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竟然又是被垃圾桶教分類的一天?)
張阿姨是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每天與小區業主的對話都是:
「你是什麼垃圾?」「這個是溼垃圾,怎麼又放到幹垃圾裡啦!」「說過很多次了,小姑娘。奶茶要把剩餘的液體倒入下水道,珍珠、椰果是廚餘垃圾,奶茶杯和吸管是屬於可回收垃圾。」……
儘管每天我們都在幹垃圾、溼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之間猶豫徘徊,可是反反覆覆念叨千萬遍,還是學不會。
但這個周末的清晨,小區卻尤其安靜,沒有聽到張阿姨與小區業主的正面battle。取而代之的是,大家一邊刷著手機,一邊靜靜地排隊等待。
他們在幹什麼?
原來,小區居民正在使用一款樂色管家助手小程序進行垃圾分類。這款由陝西智享億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享億家)開發的智能垃圾分類管理平臺,通過結合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廢品回收生態鏈。
用戶只需在鍵盤和觸控螢幕輸入電話號碼便能完成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類投放,系統會自動稱重,按照分類投放重量實現用戶積分獎勵,積分還可以用來兌換一些生活用品。
01垃圾分類新時尚
樂色管家助手小程序的推出,大大降低了垃圾分類的難度,用戶數量激增,居民垃圾分類意願高漲。
垃圾分類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
並沒有。
隨著使用人數的激增,平臺出現了加載時間長,數據運維成本高等業務痛點及難點。這些問題極大影響了平臺的推廣與運營。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打贏這場垃圾攻堅戰的關鍵。
02藉機器一雙「慧眼」
2019年5月,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與華為公司成立了西北首個華為雲(西安)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為這場垃圾攻堅戰帶來了轉機。華為雲提出的解決方案受到了智享億家的青睞。在華為雲技術的加持下,樂色管家助手小程序成為了一個目光如炬的「垃圾分類員」。
垃圾分類作為人工智慧應用創新的典型場景,正在通過上雲發生改變。
03能說會倒的垃圾箱
集成了華為雲人臉識別服務的智能設備,無需人工訓練,就可以快速進行人臉識別,甚至能夠將單張人臉識別速度降至秒級,減少尖峰時段用戶排隊等候時間,增強用戶體驗度。
不僅如此,智慧垃圾分類管理平臺使用華為雲ModelArts自動學習技術,可實現零代碼快速開發應用,支持模型一鍵部署,極大的降低了開發難度,單個版本迭代周期從一個月降至一周內,極大節約了人力、時間成本;
在此基礎上疊加華為雲EI後,通過攝像頭拍攝物體,自動識別用戶投遞,捕捉到異常投遞後,及時語音提示用戶,糾正違規投遞,快速促成用戶養成分類投遞習慣。
在雲、AI、5G等新興技術的助力下,垃圾分類不再是困擾大家的難題。人們關於「這到底是什麼垃圾」的疑問也終於在新技術的更新迭代下找到了答案。
人工智慧技術不僅應用在垃圾分類行業,也更多的應用在物體識別場景及遙感測繪行業。西安人工智慧創新中心結合實際應用場景,現已策劃兩屆「華為雲杯」人工智慧應用創新大賽。由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管理委員會主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華為雲杯」2020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期待與各界共同見證華為人工智慧的智慧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