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資訊]在以前,想要插好接口,仿佛是一件需要專注的事情。雖然有可能一次就插好,但在更多的情況下,你都會被各種各樣的「防呆接口設計」搞到抓狂。不過這都已經2020年了,這種情況已經很少出現了,因為我們不僅有了Lightning接口,還有了Type-C接口。那麼這個正反插的接口有多厲害呢?
回顧接口技術發展歷史,其實數據的傳輸最開始是低速的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簡稱串口),為了提高數據的總帶寬,首先想到的是增加數據傳輸位寬,再進一步提升速率。也就是並行接口(Parallel Interface,簡稱並口)的方式,並逐漸取代傳統低速串口成為主流。但隨著並口的發展,其限制也也越來越明顯。而高速串行(High Speed Serial,HSS)接口技術具有的優勢使其有取代目前並口的趨勢,表現為接口總帶寬的顯著提升。
從很早以前的圓口,然後發展到Mini USB接口再到現在還能偶爾見到的Micro USB接口,進而發展到性能強大的Type-C接口。
自從2014年USB Type-C規範後,許多新款的Android行動裝置、筆記本電腦、桌上型電腦甚至是遊戲機等各類3C設備都逐漸開始使用這種接口,第一款搭載USB Type-C的設備是2015年1月初Nokia發布的N1平板(國行),雖然諾基亞起了個頭,但是未見成效,銷量也不是很理想。之後便是Apple再2015年3月9號所發布的新款MacBook,這款電腦將Type-A接口、SD卡槽、磁力充電接口統統去掉,只剩下一個Type-C接口和一個3.5mm的耳機接口,自此蘋果將MacBook系列走向機制輕薄的路線進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而在手機上,全球首款搭載USB Type-C接口的設備正是由下周回國的賈老闆所發布的樂視超級手機1。樂視超級手機1可謂是名噪一時「ID無邊框」「全懸浮玻璃」的設計至今還歷歷在目。不僅如此,樂視再一年後發布的樂2率先取消了3.5mm耳機接口,可以說是相當的激進;雖說Type-C接口原生支持模擬音頻輸出,但在樂2發布的時候還是相對應地發出了一個叫做「CDLA」的所謂「全程數字無損音頻標準」,這項技術說白了就是把DAC外知道Type-C接口耳機上面,可將在手機裡的音頻編解碼的過程放在了Type-C耳機中。
緊接著就有很多國內外廠商紛紛將原來的Micro USB接口換為了Type-C接口,而大眾將Type-C接口稱為「華為接口」。華為首次採用Type-C接口的手機,也是首次與徠卡合作的手機。因為在那個時候,只有華為和一眾網際網路手機廠商搭載了Type-C接口,而華為在當時的線下用戶數量佔比很大,就好比Lingtning接口被稱為「蘋果接口」一樣(雖然Lightning接口只有蘋果在用),同時因為「華為接口」比較好記,所以就都叫這個名字。(如果樂視沒有倒閉,現在應該也叫「樂視口」了)。
Type-C接口一直發展到現在,不僅手機普及了Type-C接口,就連其他類型設備的數據接口也逐漸拋棄了自家研發的專用接口,紛紛轉為更加通用、性能更強的Type-C接口,比如索尼的Walkman的WM-Port接口和任天堂的3DS/DSi專用接口,並且任天堂NS還支持USB PD快充,可謂是一舉兩得。就連相機的接口也換為Type-C接口了,讓相機能夠通過支持USB PD快充協議的充電寶進行充電,出門就不用專門為相機帶上好幾塊電池了。
Type-C接口如此強大,得益於24引腳和最高傳輸速率支持40Gbps的設計,使得Type-C接口能夠兼容眾多協議標準;甚至可以使用拓展塢或者轉接線來獲取各種接口的協議,包括Display Port、HDMI、DVI、VGA、RJ45網線接口等各種各樣的接口和協議。
Type-C的精髓就是它的引腳設計,讓USB的物理接口形態真正做到了超高速了和幾乎等同於Micro USB的大小,但相比於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多了19個引腳(算上重複引腳),也正是因為這些引腳,才實現了如此高的性能。
在以往使用USB Type-C 10 gbps線纜連接母頭時,只會用到一邊的四個TX/RX信號引腳,只能實現單通道全雙工共10Gbps的傳輸帶寬,但USB3.2規範發行後,可以是現有的Type-C 10Gbps線纜提供雙倍的性能,但僅限於Host端與Device端的Type-C母頭都必須支持USB 3.2 Gen 2×2規範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實現基於雙通道的全雙工共20Gbps的傳輸帶寬;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的Type-A/Type-B接口都無法支持USB 3.2 Gen 2×2協議,從此以後都將是C to C線纜的天下。
但是目前其實也沒什麼可擔心的,因為真正能夠同時具備上述條件的Host-Device搭配極其罕見,並且價格也不菲,所以在購買設備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查看USB接口對應的協議以及傳輸速率。
接下來就是所有支持3A+電流快充USB Type-C數據線的精髓:E-Mark晶片。
這個晶片由VCONN引腳供電,並且包含了所有線纜配置以及硬體信息,讓線纜有自己 的身份,配個CC邏輯檢測可以實現對USB PD協議的握手,使得Host-Device端可以建立USB PD快充通道從而實現快充。
Type-C接口可以實現的東西有很多,從最開始的應用,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和推廣,Type-C接口也越來越強,不止實現快充和高速率傳輸,Type-C還有USB PD誘騙、3.5mm toType-C轉接模擬音頻信號、Thunderbolt 3控制、ALT Mode等很多很強的性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線纜的傳輸傳輸速率越來越高、性能也越來越穩定,或許在不久以後,也許任何接口都可以通用,不再出現U盤插3次才能插進去的情況,也不在乎插的位置是否正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