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央視亮相的iEnglish,是如何營造一個母語式的語言環境的?

2020-12-12 教育熱門

隨著技術的進步,教育理念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這幾天,央視登了一則英語品牌廣告,傳遞了一種「母語式學習」的理念。其實,小編也曾在媒體端和很多的資料中聽說過類似的教育理念,但是能夠在央視上看到還是第一次。

出於好奇,查看了登廣告的這家企業,是託普朗寧(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其主打的產品就是此次登上央視的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其官網介紹說,該產品已經受到了數十萬用戶的認可。看來,母語式學習的理念已經有了一定的用戶基礎。

在這裡小編就個人理解,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母語式學習」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母語式學習?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孩子一出生就身處漢語語境,每天聽周圍的人說漢語,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說話了,這個過程我們覺得很自然,因為我們沒有刻意教孩子學漢語詞彙、拼音、語法,也沒有要求孩子背課文,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說漢語了。

試想,如果孩子出生在美國,並在美國長大,孩子不用教,也能自然而然學會美式英語。如果孩子出生在俄羅斯,也不用教,就能學會俄語……

這其實就是母語思維,母語式學習指的就是像學母語一樣學外語。

有很多專家對母語式學習進行了研究,還得出了很多理論,比如「二語習得理論」,其實就是根據母語學習的規律得出來的。目前,我們從可查的資料中看到,如果要像學母語一樣學英語,必須具備兩個最基本的條件:第一,構建一個類似母語的語言環境;第二,讓孩子能夠每天不斷地聽、讀。這也是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的底層邏輯,其實也是語言學習的規律。

母語的語言環境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

我們的漢語環境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中,孩子可以每天接觸周圍的親人、朋友和陌生人,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遇見各種各樣的事情。母語環境是一個信息龐雜,豐富多彩的世界。

在技術不發達的時候,要想創造一個類似母語的語言環境很難。現在因為有了各種先進的技術,打造一個母語式的環境成為可能。iEnglish就藉助了技術的紅利,把各種各樣豐富的英文原版素材,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的形式展現給用戶。但這個過程並沒那麼簡單,因為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需要接觸不同的內容。

iEnglish是如何實現的呢?

據了解,iEnglish通過智能推薦系統,把不同的內容推薦給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

比如,專門針對幼兒,iEnglish制訂了磨耳朵模塊。它包含英文經典兒歌內容,讓幼兒進行原汁原味英文輸入,培養孩子對英語的熟悉感和敏感度;針對3-4歲的小用戶,iEnglish設置啟蒙板塊,通過大量英文原版動畫、視頻,給孩子創造英語母語環境,為孩子建立音義對應關係,讓孩子不知不覺輕鬆啟蒙;啟蒙階段,就給孩子提供啟蒙音樂……

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內容就可以了嗎?如果孩子不聽、不讀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是讓孩子邊玩邊學,因為孩子天生對玩遊戲感興趣。iEnglish能吸引用戶去堅持學習嗎?

小編從官方渠道認真研究了一下發現,iEnglish在功能設置上加入「嚴肅的遊戲」元素,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欲望,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所謂「嚴肅的遊戲」是指基於英語學習設置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體驗努力學習帶來的獲得感。

目前,從官方發布的各種案例可以看得出,有很多孩子在通過iEnglish學英語時,都不用背單詞、學語法,堅持學習500天以上的用戶比比皆是,效果還是相當不錯的。小編沒有用過,但是從理論上來講,母語式學習是學習英語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能符合語言規律的學習思路。希望iEnglish能夠繼續在這條路上,持續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內容和服務。

相關焦點

  • iEnglish「霸屏」央視 劍指英語學習痛點
    此次iEnglish以「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開創者身份亮相央視,旨在向外界傳遞面向新教育、新未來的品牌理念,推動「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的普及。而如果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聽讀能力欠缺,即便考了高分,也並不意味著真正掌握了英語,因為本質上,這並未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 母語式英語學習是一種基於語言本質和學習規律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生在類母語的環境中不斷地進行聽讀練習,真正掌握英語。 中國的孩子在學漢語的時候,身處漢語語境,每天聽周圍的人說漢語,自然而然就學會了說漢語。
  • 如果英語學習有捷徑,那一定就是iEnglish的「類母語語言環境」
    多掌握一種語言,就像多擁有了一把打開眼界的鑰匙。我的兒子Henry李昊彧今年七歲了,Henry爸爸因為工作的關係,經常出差到世界各地,所以,我們更了解掌握好英語對日後學習工作的深遠影響,儘管我們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視,但我們也像很多爸爸媽媽一樣,不知道該怎麼科學、系統地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
  • iEnglish亮相CCTV 為中國孩子提供英語學習全新解決方案
    針對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現狀,近日,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亮相中央電視臺各大頻道,帶來了「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的全新理念,該理念從語言學習的底層邏輯出發,通過海量的英文原版素材,為學生搭建一個類母語的語言環境
  • 營造出能親近英語的環境
    圖片來自網絡先來聊聊一個詞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語言學習裝置。LAD不管學習哪一種語言,大部分孩子出生18個月就能說話,4周歲時能掌握一定的句子,因此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比如:「媽媽,我要喝水!」這些都是語言學習裝置的功勞。當全家人一起到國外生活時,孩子學英語的速度往往會超過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爸爸和媽媽。如果學習母語,就會形成母語學習裝置,如果學習外語,又會形成外語學習裝置。
  • iEnglish陳悠悠:全國媽媽親身經歷iEnglish英語到底如何?
    這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外教作用不大?很多學校、家長和學生寄希望於外教,但最後發現實際作用不大。背後的原因實際上是外教都從「說」入手,在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中,「聽」和「讀」是輸入系統,「說」和「寫」是輸出系統。必須是在大量輸入的基礎上,輸出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ienglish學英語,2年初中,4年本科,銷售頂著傳銷的殼
    很難定性,官方宣傳語,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  其實DOWN上大量圖書再進行聽讀分級、打卡評比等操作,理論上一個APP就行實現,至於不讓孩子玩別的,你平板上別裝別的APP就行,非要綁定一個硬體,大概是讓這載體更豐厚吧。  以中國目前的環境,靠使用APP收費很難啊,大把免費的好用比如嘰裡呱啦之類,連上市公司英語流利說,也就每月99。
  • 大思英語母語式啟蒙:適合0基礎兒童的英語啟蒙
    無論是中外的權威研究還是無數的現實案例都表明了: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母語式學習。雙語家庭的孩子(比如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國人)總是能自然而然地精通中英兩門語言,實在令人羨慕。單一語言家庭的孩子大多數都無法精通另一門語言。就拿英語來說,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幾十年的苦讀也只能勉強應試,不要說精通,就是最基礎的日常交流都做不到。母語和非母語學習,效果堪稱天壤之別。
  • 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個外國學生在中國長大,他的中文溜得飛起,與身邊的中國同學別無二致。而他的英語,卻十分蹩腳。這個外國學生的故事,在微博上引發了熱議,更有人把這當做英語難學的鐵證——連外國學生都學不好!
  • 運用母語教授外語
    如何在外語教學中使用母語,是一個焦點問題。因為使用母語就意味著要在教學中使用翻譯法這一手段,而恰恰翻譯法又在近年來被認為是傳統、守舊的象徵,且被認為不「實用」了。翻譯法在上個世紀初就有了,實際上是廣泛使用的標準外語教法,整整用了一個世紀,又發展至今,後來幾乎所有教學法,都在反對,所以就沒人敢提了。
  • 用了iEnglish才明白,英語是可如此輕鬆「習得」的語言
    就不能像學母語一樣學習英語嗎?事實上,母語習得看似無意識,卻有著在大量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進行從簡單到複雜的語言輸出,最終完成語言學習的過程。學英語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構建這樣的學習閉環,我們當然不可能真的學好英語。「iEnglish類母語英語學習訓練系統」(以下簡稱「iEnglish」)正是通過為學生搭建類母語的語言環境,通過海量的輸入和輸出練習,讓英語學習像說話一樣,自然簡單。
  • iEnglish把英語當母語學:全世界最簡單的語言不該被中國人學難了!
    想要學好英語,首先要了解語言學習的本質規律。從母語學習的過程來看,孩子並沒有刻意背詞彙、學語法,而是在大量語言自然輸入的基礎上,進行從簡單到複雜的輸出,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言。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胡文仲也曾發文表示:「我們應將學生從枯燥的語法講解中解放出來,通過各種途徑大量增加生動有趣的語言材料,使學生『浸沉』在實際語言的海洋之中。」
  • 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營造良好國際語言環境
    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營造良好國際語言環境——訪湖南省委外事辦主任徐正憲、中南大學教授張春敏  近日,由湖南省委外事辦、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聯合推出的《策策就會了——500句英語推介湖南》欄目正式上線。
  • 如何讓英語能力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
    如何讓英語能力達到英語母語者的水平?我的英語不是很好,所以就把學好英語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笑,可憐我那娃),我為他規劃了雙語幼兒園到國際學校的培養路線,目前從幼兒園到小學四年級,他的英語能力還不錯,日常跟外教老師交流發音都沒有問題。那在他整個的學習過程和學校的英語規劃教學中,我也學到了不少,有了一些切身的體會。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做個分享。
  • 孩子學英語不開口,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幫孩子度過語言沉默期?
    語言沉默期對於「語言沉默期」,不少的家長第一次聽見,對這一語言學習階段也並不了解,其實語言沉默期不僅是孩子在學習第二門語言英語必須經過的一個時期,也是孩子在學習母語時必經的階段。語言沉默期是建立語言能力的一個非常必要的時期,也是孩子學英語必經的歷程,因此,處在語言沉默期的孩子,學英語以大量的「聽」為基礎,過了語言沉默期之後,孩子才會開口說英語。
  • iEnglish裡風靡朋友圈的ETP到底是什麼?
    ETP本質上是母語式學習+嚴肅遊戲。 ETP精選多張圖片,從顏色、畫風、寓意都極為講究。每一個小圖案的變形,都是對孩子想像力的豐富。每一處隱藏的位置,都是對孩子開放性思維的拓展。
  • 兩會代表調研的拓普朗寧公司 如何實現讓每個人享受更好的教育?
    這幾天,小編的朋友圈被一條iEnglish的央視廣告刷屏了,廣告片中說:"母語式學習解決方案,學英語,用iEnglish!"央視作為權威媒體,對廣告的審核極為嚴格,能登陸央視,那肯定是權威媒體對產品的認可,但是iEnglish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呢?
  • 語言學者韓晗談「風月同天」:我們一定要有母語自信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85後」副教授韓晗也參與了這場討論,「無心插柳」讓一個原本「小眾」的學術類微信公眾號產出一篇「爆款」。韓晗疾呼:傳承中華文化,必須「補習」漢語修辭;文化自信,必須守護我們的母語自信。韓晗。
  • 抓住語言發展關鍵期,語言環境的支撐是關鍵
    瑤瑤家的孩子馬上就要面臨中考,雖然和瑤瑤認識也才三四年,但據了解她家孩子從剛剛三四歲開始就已經在學習英語,但自從進入小學之後因為種種原因將原本在學的英語停滯了,而孩子進入小學後所學的英語知識和他曾經在英語班中學到的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因此孩子在學校上英語課的時候也不認真聽,綜合以上英語這門語言就算是「壞在了胎中」。
  • 分享|成年後才「牙牙學語」:澳洲華裔二代學母語,到底是什麼體驗?
    Angelique 寫道,「然而,學習母語對我來說既很有意義,也充滿挑戰。」(圖源:Angelique Lu) 「我們將在今天的課上討論氣候變化。」我的越南語老師在 Zoom上說。 這是一個在大學裡開設的越南語學習課程,學員大多是18到20歲左右的年輕人。
  • 母語都沒學好,學習英語真的有必要嗎?
    畢竟英語不是母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肯定是有一些困難的,為了讓孩子從小就受英語環境的影響,家長們更是「下血本」讓孩子上「雙語幼兒園」,就是為了讓漢語和英語的學習齊頭並進,孩子一樣也不落下。雖然「雙語幼兒園」能更好地讓孩子學語言,但是收費也是和服務質量平行的,一般雙語幼兒園的學費是普通幼兒園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