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非常之事,必非常之人」
古代就有兵家四聖的說法,它是對我國古代最為傑出的思想戰略軍事家的統稱;但由於歷史學家們各有不同的觀點,所以關於兵家四聖的說法共有九種。
第一種說法:兵聖孫武 亞聖吳起、計聖孫臏、尉聖尉繚;第二種說法:兵聖孫武、謀聖鬼谷子、亞聖吳起、次聖孫臏;第三種說法:兵祖呂尚、兵聖孫武、亞聖吳起、次聖孫臏;第四種說法:兵聖孫武、亞聖吳起、人屠白起、帝師王翦;第五種:兵祖呂尚、兵聖孫武、隱聖黃石公、謀聖張良;第六種:兵聖孫武、亞聖吳起、人屠白起、兵仙韓信;第七種:人屠白起、兵仙韓信、戰神李靖、武聖嶽飛;第八種說法:兵祖呂尚、兵宗司馬穰苴、兵聖孫武、亞聖吳起;第九種說法:兵祖呂尚、兵尊王子成父、兵聖孫武、亞聖吳起;
縱覽這九種說法中,登場數最多的無非兩個人第一位是寫下了曠世經典,被兵家萬世為尊的孫子----孫武,而另一位,則是被稱為亞聖的 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戰略家的吳子----吳起,而吳起作為我們要討論的對象,究竟做到了何種成就才能在四聖中僅次於聖人孫子位居亞聖呢?
吳起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勤奮好學,但貪而好色,他積學而善謀,但又每每的在做出成績的時候因為內部原因而失敗,最後身死他鄉 壯志難酬, 他雖貴為兵家亞聖,但卻做過散金求官、殺妻自信、母歿不臨喪這樣的事,那麼想要了解如此多面的吳起,僅知道他的生平成績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從他人的評價中以及史書的記載中了解更全面的吳起。
散金求官,母歿不臨喪,終棄儒學兵。
吳起,春秋時期衛國人,出生於一個極為富有的家庭,長大後他為了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便四處奔走尋找門路,但他也為此弄得傾家蕩產卻也沒有得到一官半職,鄉裡人知道後便譏諷嘲笑他,吳起一怒之下便殺掉了譏諷他的三十多個人,從這一段我們就不難看出吳起為人器量之狹隘,夫英雄者,需先有君子之氣,再有英雄之器,但很顯然的 此時的吳起不僅心胸狹隘,同時也缺乏揚名的能力,甚至於散盡家財也得不到一官半職。
但即使如此 他也並沒有放棄;吳起在臨行逃命前在母親窗前發下誓言「不當卿相,絕不回衛」 於是吳起便投向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不久後,吳起的母親因病去世,但吳起並沒有歸鄉前往弔唁,他的這一舉動違背了儒家忠孝的信條。
於是曾申大怒 斥責他不孝,不配做儒家的門徒,並與吳起斷絕了師徒關係。 我們很難理解吳起到底是為什麼不歸鄉前往弔唁,或是礙於向母親發下的誓言而無法回去,又或是因為他真的像老師曾申呵斥的一樣,是一個不孝之人,但無論是哪一個原因 吳起的這一行為都徹底的惹怒了當時所有的儒生,他已經沒有退路了,於是吳起棄儒學兵,走上一條成「聖」之路。
殺妻自信,仕奉三國,聖人也有聖人之苦
吳起學成出山後,先是在魯國任職,但由於不得賞識 苦於沒有機會讓他施展自己的才華,前412年時 齊國發兵攻打魯國,萬般危急之下魯穆公想到了任用吳起,但多疑的穆公想到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便害怕他會有二心;吳起知道後,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為了得到穆公的信任,他殺掉了妻子,並割下了她的頭顱。穆公知道後大悅,於是立即任用吳起為將,吳起也不負眾望的大破齊軍。
此時的吳起 剛剛28歲,突然的走上了人生巔峰。 即使吳起為魯國大破齊軍,但考慮到他年少時期殺人如麻,母親病逝也不歸鄉弔唁,再加上他先前的殺妻求將,穆公還是對吳起充滿了不信任,甚至準備殺之以絕後患,而偏偏又是這樣的情況下,吳起的主公季孫氏又因為懈怠賓客被殺,這使得吳起的處境更加危險,在經人勸說後,吳起離開了魯國,前往三晉之一的魏國。
此時魏國興起,雖然西臨秦國,東臨齊國,但正是這樣的環境才給了吳起大展身手的條件,前409年 魏文侯任吳起為主將,尤如猛虎再添雙翼一般,吳起將自己的軍事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先是幾次攻打秦國將其打退至洛水,而後又是在面臨秦惠公五十萬大軍時以多敵少大破秦軍。在這期間 他共與諸侯軍隊大戰76次,大勝64次,其餘不分勝負,可以說是真正的做到了百戰不敗。
隨著功績的積累,在節節高升的同時,他也引來了當時魏國國相公叔痤的不滿(當然一說也是吳起覬覦國相之位) ,於是公叔痤便挑撥魏武侯與吳起的關係,引起武侯對吳起的猜忌,最後吳起為了保命 不得不離開了魏國。 在離開魏國後,充分發揮了自己軍事才能的吳起已經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將軍了,他希望站的更高 指揮一個國家走向強盛。於是他來到了楚國,此時的楚國大而不強 兵多而不精。
看在眼裡的吳起決心為楚國變法,為自己掙得更大的名利,於是在楚悼王的協助下,吳起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變法可謂大獲成功,曾經大而不強的蠻荒楚國,不到五年(另一說是一年)就整個煥然一新,同時南下百越,協助趙國大敗魏國,這不僅使得楚國的疆土大大的擴展,同時也使得楚國成為了為中原諸國所公認的強國。但在這一過程中,吳起的變法過於激進,引起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不滿,也終究為他自己帶了殺身之禍。
變法被殺,名垂青史,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吳起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幫助楚國一躍躋身強國行列,但也動搖了楚國權貴的利益,使得楚國的貴族們後來一聽到吳起的名字就恨的牙痒痒,而這一切的矛盾,在楚悼王死後完全的暴露了出來。前381年,貴族們趁著悼王新死,便兵變攻打吳起,他們用箭射傷了吳起後,吳起便拔出箭跑到了悼王的屍體旁,高喊著「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貴族們一聽,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於是完全不顧及會不會傷到悼王的屍體,便亂箭射死了吳起,但同時的他們也傷害了悼王的屍體;根據楚國律法,傷害國王屍體屬於重罪,要被夷三族,因此楚肅王在即位後立刻下令將射殺吳起同時射中悼王屍體的貴族們全部處死,再加上遭受牽連的人,被處死的一共有七十多家貴族。而吳起的屍體也被處以車裂之刑。
吳起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家財萬貫,含著金鑰匙出生,但這樣優越的環境並沒有消磨他的心智,他反而更加刻苦,甚至不惜散盡家財也要討得官位;他28歲就走向了別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能到達的高度,而後歷仕三國,在魯則存魯,在魏則霸魏,在楚則強楚;此外,他還寫下了《吳子兵法》這樣的傳世名篇,開了變法圖強之先河。但他殺妻求將,母歿不吊的種種行為,又使得他在後世總是褒貶不一。
結語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概括他的一生,我想應該是這樣的:行非常之事,必非常之人,吳起生時百戰不殆,治國興邦,死後還能帶上幾十家貴族為其陪葬,為兵家後人尊為亞聖,如此之人,不可謂不是一代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