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視頻後
不少網友表示有些後怕
懷疑自己身上的小紅點、小水泡
也是腳氣 ……
近日,記者聯繫皮膚科專家
了解到,夏季來臨
溼疹、手足癬等多發
而其中最容易與手足癬
(足癬即俗稱的 " 腳氣 ")
混淆的概念是汗皰疹
" 還以為是手癬,原來是汗皰疹。"
近日,廈門市民趙女士雙手食指外側出現了兩條煩人的帶狀水泡,一顆顆小水泡分散分布於皮膚裡層,既不容易劃破,又瘙癢難耐,她懷疑自己的手得了 " 腳氣 "。
弘愛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孔祥明告訴記者,趙女士手上得的並非 " 腳氣 ",而是在夏季常見的一種溼疹——汗皰疹。
汗皰疹通常表現為分布在雙手掌和手指屈側皮內的一些對稱狀小水泡,也可能稍微高出皮面,有米粒大小,不易刮破且伴有瘙癢症狀。
這種小水泡在乾涸後會出現脫皮的情況,較為粗心的患者常常會誤以為是乾燥導致。
網絡圖片,圖文無直接關聯
如何區分汗皰疹和手癬?
孔祥明醫師告訴記者
首先,汗皰疹通常呈對稱分布
而手癬往往是單側的,且常伴有足癬
例如趙女士是雙手食指外側同時出現帶狀水泡,且本身沒有足癬,就基本可以斷定是汗皰疹。
其次
汗皰疹一般只有分散的水泡
而手癬則伴有紅斑
外擴快,界線明顯
什麼原因會引發汗皰疹?
孔祥明醫師說,汗皰疹早期又稱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溼疹,傳統上認為其症狀與 " 出汗不良 " 有關。但在臨床醫學中,這一說法被一再推翻,患者接觸合金、甲醛、染髮劑等,或者精神因素如緊張或抑鬱等,都有可能成為本病的誘因。有時,孩童接觸質量不合格的文具或玩具,也可能引發此類過敏。目前一般認為,汗皰疹是對多種內源性和外源性因子的反應。
" 在極少數案例中,汗皰疹也會與真菌感染相關。" 中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陳麗紅告訴記者,在中醫的觀點中,汗皰疹這類病症多是脾虛溼盛引起。建議市民少喝冷飲,日常可以多食用薏仁、赤小豆之類健脾除溼的食物。
如何預防和治療?
如何預防汗皰疹?
▼
醫生的建議是:最有效的辦法還是保持身心愉快、不要接觸自己容易過敏的物質,儘可能減少搔抓。同時,減少接觸水和清潔劑,也能有效緩解症狀。
確定是汗皰疹
可以這樣治療
▼
可選擇塗抹爐甘石洗劑或除溼止癢洗劑治療,也可以考慮短期外用糖皮質激素緩解症狀。
日常可多攝入一些維生素 B 或維生素 E,如需抑制瘙癢,可口服抗組胺藥物;如果出現精神緊張等情況,則可服用谷維素緩解。症狀嚴重者,應及時就醫。
【來源:廈門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