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同人遊戲大家心中一定有無數的選項,隨著DIY軟體的進化,自行山寨和復刻經典遊戲的門檻降低了許多,但要做得好玩就需要花上大量的心思,畢竟咱不像遊戲公司有專業的團隊來進行測試和調整。因此不管是動作遊戲還是RPG遊戲,可玩性及難度的控制往往成為DIY作品的瓶頸,比如幾年前最熱門的《怒之鐵拳》同人遊戲,不少作品都存在著判定混亂、敵人AI和數量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各種影響體驗的惡性BUG更是家常便飯,只有西班牙炸彈小組「十年磨一劍」的《怒之鐵拳V5》能脫穎而出,公認是眾多同人《怒之鐵拳》中遊戲性最強的作品,以致於驚動到SEGA公司向他們寄來侵權的律師信。
在RPG遊戲方面,自從有了RPG Maker 2000後,要製作16位機時代的RPG大作不再是夢,個人最欣賞的有來自日本aaa的《ドラえもんのび太のBIOHAZARD》,即《大雄的生化危機》,一個將哆啦A夢和生化危機兩大IP無尿點結合起來的奇葩ARPG遊戲,最重要的是——它非常好玩!
《大雄的生化危機》首作在2005年末推出,它借的是哆啦A夢的殼,演繹的是初代生化危機遊戲的劇本,背景音樂和音效大部分來自《生化危機2》。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要知道在WIN98時代的生化作品中,生化二代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公認做得最好的。遊戲的主要冒險地點學校選的是二代警署的音樂,光這點就讓不少玩家對它產生巨大的好感,在《大雄的生化危機》裡學校所扮演的角色相當於警署與洋館的結合體,是大雄尋找道具和搜集資料的主要場所。
遊戲的開場是一段很經典的哆啦A夢劇場版橋段,就是大雄、靜香、小夫、胖虎四人與哆啦A夢在冒險後一起回到大雄家,相互客套一番後各自離去,只是在這個冠上了「生化危機」名字的遊戲中,事情可沒動畫片那般簡單輕鬆。
當大雄去找父母時,卻驚悚地發現變成了殭屍的媽媽在啃爸爸的腦袋——這一橋段很明顯是復刻生化一代最經典的「回眸殭屍」。類似的復刻橋段在後面的遊戲同樣存在,比如喪屍犬破窗而入、幫同伴尋找血清、地道中的滾石陷阱等。
《大雄的生化危機》採用了類似ARPG的操作方式,在射擊和閃避方面的元素雖不能與生化原作相比,不過也頗具「塞爾達」的風味,連上下移動借位捅刀的無傷打法也如此相似。不過遊戲的地圖就沒生化系列那麼「友好」了,因為模塊比較單一的緣故,很多場景看上去都大小小異,故早期在警署……哦不,是學校經常會出現「鬼打牆」的情況,不過多玩幾遍熟悉後也能認全,除非你連玩生化都會迷路。
在謎題設計方面,《大雄的生化危機》同樣模仿自生化一代,比如藏在書中的鷹幣和狼幣、金牌與木牌的替換、九宮格密碼鎖等,相信不少生化迷看到它們都會露出會心的笑容。可假如你以為作者都是一成不變照搬的話就大錯特錯了,在遊戲後期出現的兩個謎題雖然與原作相似,但要解開可不容易。
第一個是幻燈片謎題,原作的幻燈片情節純是為了解劇情,即使玩家不拿幻燈膠捲也不影響通關,可在《大雄的生化危機》就不行了,你必須得看,而且還要記住每個怪物的編號數字。因為保險箱密碼三個數字的提示就是一摸不著頭腦的「C+B+H+T」,其實就是幻燈片上四種怪物英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只要把它們的編號數字相加,得出來的三位數結果就是密碼。
第二個是X光片謎題,《大雄的生化危機》引用了原作JOHN&ADA的梗,用戶名和初始密碼是管理員及其情人的名字,這個謎很容易就解了。關鍵的解鎖密碼則要費點功夫,雖然它模仿的對象是生化一代的亞當與夏娃油畫密碼創意,但《大雄的生化危機》明顯要複雜得多,玩家首先要集齊兩張X光片,然後通過幻燈機顯出其中的符號順序(記性差的玩家建議拿紙筆抄起來),最後對應好X光片上人名的羅馬拼音就可以得出「+@+Ж」即「ADAM」的結論。
讓玩家感到不滿的是《大雄的生化危機》美工較差,從主角們那毀容般的頭像看得出作者的畫功完全是小學生的臨摹水平,過場的靜態動畫更是描繪得「慘不忍睹」,不過裡面各種血腥的特寫再配上驚悚的音效倒是祭出了日式恐怖片的陰森,值得扳回幾分。
遊戲中的大雄一改在動漫裡愚笨的作風,華麗變身成為少年克裡斯,在沒有哆啦A夢的幫助下一路過關斬將不說,頭腦還變得異常聰明,解開了各種謎團來找到事件的真相。令哆啦A夢粉絲意外的是,一向以善良聰明聞名的靜香和出木杉變成了反派,而從遊戲一開始便玩失蹤的哆啦A夢更是城市屍化的元兇。然而哆啦A夢沒有如慣例般與玩家在關底作最後決戰,在向大雄講解了T病毒的擴散過程後便施施然離去,之後放出暴君的靜香也如威斯克一般慘遭其殺害。
暴君的初始形態很弱,幾發麥林就倒下了,復活後阻止大雄等人離去時的最終形態則是不死之身,而且還會奔跑,對於只能四方向移動的大雄來說是個難纏的傢伙,不過熟知生化劇本的玩家都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在對暴君造成一定的傷害後,小夫會在列車頂給大雄扔下一門火箭炮,最終依靠此超級武器將暴君炸成渣渣。
除了把哆啦A夢和靜香等人變成反角讓粉絲感到不爽外,遊戲到結尾仍有許多迷團沒有交待,比如哆啦A夢擴散T病毒的理由、他為何要拿身邊的好友當試驗品、靜香和出木杉又為何會成為幫兇等等,一切一切都似乎在暗示《大雄的生化危機》會有續作。
然而廣大的生化兼哆啦粉已經按捺不住了,在《大雄的生化危機》面世後,各種山寨作品蜂擁而出,其中大多是以aaa的原作為基礎用RPG Maker 2000來改編,有的把糟糕的畫風重製,使其接近藤子不二雄的手筆;有的則將情節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比如哆啦A夢「改邪歸正」,一直跟大雄並肩作戰等;有的不變動人設和劇情,只改了攻防數據、殭屍數量啥的,使得有些改版常常被誤認為是aaa的原版。
有的乾脆拿原版的素材來復刻一些恐怖遊戲作品,如《大雄的死亡空間》、《大雄的惡靈附身》等等,總之各種改版的泛濫程度都快趕上MD版的怒之鐵拳系列了,但在大浪淘沙之後,大家發現真正好玩的還是原版,其他的權當狗尾續貂。
《大雄的生化危機》作者aaa一如西班牙的炸彈小組般十年磨一劍,在2015年推出了「正統」續作《大雄的生化危機2》,儘管用的還是RPG Maker 2000,但遊戲的內容來了個脫胎換骨,不僅人物對話、資料內容大幅增加,劇情也編排得跌宕起伏,人物之間的感情線也設計得豐富多彩,可以稱得上是「16位機」上的史詩級作品。
比起上作差勁的幼兒園畫功,續作的CG靜態動畫明顯精細和漂亮了許多,而且還運用了一些鏡頭剪接效果,使人物形象更接近哆啦A夢的原作,乍一看還以為是藤子不二雄大師親自執筆。各種場景描繪得非常細緻,使整個遊戲的格局煥然一新,很有大作的氣派。
如同《大雄的生化危機》採用了生化一代和二代的素材那般,《大雄的生化危機2》的題材和故事創意則大多來源於生化二代和三代。首先遊戲的片頭製作就很帶感,既簡單地交待了前作發生的故事又突顯了大雄複雜的心理活動,他們雖然成功逃離了被T病毒感染的城市 ,但惡夢仍未結束……
遊戲的舞臺從城市轉移到一座神秘的BSAA基地,謎題和事件主要取材於《生化危機2》,對於生化迷而言依然是滿滿的親切感。在難度方面本作有所提升,主要體現在迷宮和謎題的複雜程度,殭屍的數量和舔食者等大怪的攻防也遠勝前作,不小心應戰很容易就會掛掉。
除此之外《生化危機3》最著名的IP——追蹤者也被引入遊戲之中,當大雄取得黑桃鑰匙來到新的地方後,一個持著巨大砍刀的生化怪物便會一路追殺大雄,縱然它不會奔跑,卻足夠驚嚇,而且那柄長砍刀最喜歡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透牆而出,很有德州電鋸殺人狂的範兒,膽子小的玩家還真要慎玩此作。
在遊戲的上半部分完結前,準備離開BSAA基地的大雄與變身的追蹤者展開了決戰,不過追蹤者並不會輕易死亡,之後它會跳上飛機去襲擊大家,最後傭兵隊長犧牲了自己與追蹤者一起從高空中墮下。有意思的是在下半部分的開頭,大雄會在復刻的洋館中看到一座正版追蹤者的蠟像,仿佛是作者特意向《生化危機3》致敬。
《大雄的生化危機2》更像是一部要還哆啦A夢和靜香清白的續作,畢竟之前無釐頭地把他們變成了反派,於是作者把劇場版《南海大冒險》中的卡修揪出來當幕後黑手,而哆啦A夢和靜香不過是被其洗腦而已,為了讓哆啦A夢恢復記憶,大雄還不得不和他展開激烈的BOSS戰,頗有大黃蜂激鬥黑化柯柏文的感覺。
至於在兩部作品都給大雄添麻煩的出木杉自然也是卡修控制下的棋子,在金銀島的基地中他還會變身成為一頭巨大的生化怪物,大雄將其擊倒後出木杉也會恢復人性,但他隨後便一命嗚呼。
真正的大反派卡修則當仁不讓地擔任了《生化危機2》中威廉的角色,在遊戲的後半段他向玩家展示了卡通化的G病毒演變過程。正所謂「像素雖小,五臟俱全」,半Q版的G病毒對威廉的還原度相當高,特別是G4的奔跑與撕咬時的動作與音效,簡直就是從《生化危機2》的模子裡印下來一樣。
在遊戲結尾,恢復了記憶的哆啦A夢在關鍵時刻擋住了G5、舍己救了大雄一命,在接連失去眾多好友生命的打擊下,大家雖然悲痛萬分但仍懷有一絲希望,那就是乘坐卡修的時光機去改變歷史。最終,他們成功地讓一切恢復到了生化危機爆發之前。儘管後期每一場的BOSS戰都打得超級辛苦,但當看到哆啦A夢、靜香等人都健康無恙地回到大雄的房間閒話家常時,你會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比起初試啼聲的《大雄的生化危機》,續作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讓人很難相信它僅僅是一款同人遊戲,由此可見好的遊戲並非單純依靠金錢和技術堆砌起來,真真正正地用心製作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