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網購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到蔬菜水果,大到家用電器、電子產品,都可以通過正常的網絡途徑購買。
安徽的周女士最初在網上花了9.9元買了水果,可最後卻損失了一萬四千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安徽寧國:「客服」變閨蜜 推薦投資品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被害人 周女士:一開始,在朋友圈裡面,先是圖片宣傳賣水果,榴槤、車釐子那些東西很便宜,我就好奇,就點進去了。
被害人周女士發現,賣家不僅水果的價格很便宜,而且是貨到付款,可以先試吃後付錢。在網上下單後過了幾天,周女士購買的水果到了,不僅分量很足,質量也非常不錯。
被害人 周女士:我問她多少錢,她說9.9元,我說這麼多才9.9元嗎?她說對呀,我說那我把錢發給你吧。
按照客服的指示付款後,周女士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然而後面發生的事,卻讓她始料未及。
被害人 周女士:當時就沒在意,反正貨收到了,到後面客服就慢慢發朋友圈,說這個投資一萬元得了幾十萬元,那個投資五萬又得了什麼,慢慢地她就私發問我是否感興趣。
最初,周女士並未在意這位「客服」的推薦。但是「客服」在推薦投資產品的同時還十分健談,經過每天的聊天溝通,周女士漸漸地和「客服」成為了網絡上的「閨蜜」。
被害人 周女士:就是哄人的,說百分之百包會贏,不會讓你輸的,就像一種親人的狀態。
此時她並未發現,自己的態度正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高額的收益和簡單的操作這種種條件無時無刻不在進一步吸引著周女士,完全沒有金融投資知識的周女士決定試一試。
被害人 周女士:我就問她大概投資多少錢,她說最少一萬元,我就把一萬四千元給她了。
周女士按照「客服」的指引,掃描了對方所發來的二維碼,下載了一個軟體,然後「客服」引導著周女士進行了帳號註冊。在外匯平臺投資後周女士發現,自己的一萬多元本金翻了好幾倍,達到了五萬多元,這讓她喜出望外。
被害人巨虧 「客服」建議再投錢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視頻
剛開始,周女士還竊喜宅在家裡就輕輕鬆鬆賺到錢。她每天看著「客服」在朋友圈裡曬出的各種投資「盈利」的信息,更堅定了投資信心。然而這種喜悅並沒有維持多久,接下來事情就發生了反轉,這也讓周女士逐漸看清了這位客服的真面目。
不僅存入的錢退不出來,軟體中的外匯行情圖顯示最近下跌了非常多,本金虧損得也已經所剩無幾。這時充當著「閨蜜」角色的「客服」出來支招,建議她加大投入,即可挽回損失。
好在周女士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被騙並報了警。沿著周女士被騙的軌跡,警方在網絡上展開了追蹤。很快,專案組就鎖定了身在廣東某地的犯罪團夥。
安徽省寧國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劉家楊:接到報警時這個平臺還在運作,包括我們後期把嫌疑人進行抓獲的時候,這個平臺還可以正常登錄。
民警發現,這個看似正規的投資平臺其實和真實的國際外匯漲跌行情完全無關,漲跌只是後臺隨意調整的一個數字。
安徽省寧國市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 劉家楊:通過偵查發現,這款軟體上面會顯示一些被害人的名稱和被害人投入的金額,而這些金額都是根據嫌疑人自己調的,也就是一些虛擬數字。
警方發現,這個網絡詐騙團夥組織嚴密、分工清晰,團夥成員各司其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而通過售賣低價水果的「客服」就是整個詐騙的第一步,俗稱「拉手」。
由於操作「投資」與販賣水果的是不同的人,詐騙的方法存在很強的隱蔽性,甚至在警方聯繫其他被害人時他們還沒有發現自己被騙。3月21日,時機成熟,專案組決定收網。
在一舉抓獲了33名嫌疑人的同時,警方快速凍結了兩百餘個帳號和三百餘萬元的涉案資金。而根據警方進一步的調查,整個詐騙案件的案值高達八百萬元。目前,這起特大網絡詐騙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閱讀推薦
原標題:《在朋友圈9塊9買5斤靚水果,有人損失14000元!這種騙局最近很常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