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子機器的神奇世界,他讓諾獎得主為中國科研「點讚」

2020-12-23 瀟湘晨報

顯微鏡下,一架分子馬達飛速地轉動起來,這種肉眼根本無法看到的分子機器將會把我們帶入一個怎樣的神奇世界?這是每一天,發生在中科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田禾實驗室裡的故事。

30餘年,功能分子機器及超分子聚合物、振動誘導發光機理、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新穎分子探針……在這間實驗室裡,他創造了無數創新性成果,至今已發表SCI論文超過500篇,獲中國發明專利授權60項

5月19日,田禾院士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功臣田禾院士

1

微觀分子機器 無限未來可能

人類能夠將機器做到多小?這是傑出的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理察·費曼在上世紀50年代對納米技術發展提出的問題。他相信,人類有可能用「巨大」的雙手製造出必須依靠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的微型機器。夢想在上世紀80年代得以實現。這個時候,正是田禾在華東理工大學(當時稱華東化工學院)求學成長的日子,他的興趣和命運很快與精細化工、分子機器結合在一起。

1978年,踏上改革開放「時代列車」的田禾,跨入大學校門,開啟科學知識求索之旅;1989年,他在華東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我們這一代人,在黨和人民的教育和引領下,堅持科技報國、科技興國的理念,與改革開放的宏偉事業共成長」,田禾說道,急國家所需,為國家作貢獻,全身心投入到國家科技創新發展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一線事業之中,這種矢志報國的深厚情懷早已經深入骨髓

2016年,三位外國科學家因「在分子機器的設計和合成方面的貢獻」,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們開發出了比頭髮還要細1000倍的分子機器。然而,他們是設計者,分子機器有何用途尚待後來者拓展研究。

瞄準分子機器這個世界最前沿尖端的科學問題,田禾帶領研究團隊,針對分子機器的狀態表徵方法複雜、難度大以及信號讀出靈敏度低的缺點,首次提出用螢光信號來表徵分子機器運動狀態的思路,構建了一系列光學輸出信號的功能分子機器,解決了分子尺度上精確表徵分子機器運動的關鍵問題,創新發展了微觀分子機器在界面定向排列的方法,實現了分子機器在微納米尺度下的功能輸出。

如何使微觀分子機器實現功能化和實用化?這是眾多國際科研團隊面臨的前沿挑戰。田禾帶領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將分子機器與納米顆粒進行連接,精準實現了人工分子肌肉在分子尺度的收縮—舒張功能,並巧妙地將分子機器橫跨細胞的磷脂雙分子層,首次實現人工分子機器在離子跨膜運輸領域的應用,為分子機器的功能化與實用化提供了新思路。

2

數十次「點讚」 一個聯合研究中心

田禾讓中國分子機器研究獲得了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國際同行的尊重。「提供了一種分子機器運動的便捷信號響應方式,解決了多重複雜邏輯電路這一挑戰性難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司徒塔特教授在其最新的專著中,先後30餘次對田禾院士在分子機器領域的創新成果進行正面引用並給予高度評價,其中配圖詳細論述22次。另一名諾貝爾獎得主則來到華東理工大學,與田禾面對面共同研究分子機器。

2017年10月,田禾聯合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費林加院士,在華東理工大學建設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以此作為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之一,努力在動態化學領域引領學科未來發展。

分子機器之所以成為全球高科技的最前沿,是因為它帶來了無限的概念:未來,從我們的靜脈裡注射入一批納米機器人,它們可以直接清洗血管,也許以後,心血管疾病不再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我們使用的材料,通過分子機器,可以自動修復,永久使用......可相當長時間內,如何使用「分子機器」,仍將是科學家們攻關的難題。

目前,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的儀器設備已基本搭建完成。「這裡將設立化學合成的人工智慧實驗室,提升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發速度」,田禾表示,現在很多化學合成還像「手工作坊「」,今後這些合成任務可以交給AI機器,它們可以24小時連續工作,這將大大加快研發的速度。

如何助力上海打造更優的創新創業生態,提高創新「濃度」,更好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田禾帶領科研團隊,全力投身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從2014年到2019年,他本人連續6年入選ESI化學領域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田禾說:「我將繼續瞄準核心技術,潛心科學研究,培育時代新人。」分子機器,能不能成為上海建設全球性科創中心的一個標誌,讓中國人在分子機器研究領域獲得國際影響力?這是田禾心中的夢。

金海岸工作室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醒來發現在火星!」
    在一次次構思、實驗中,他們終於找到並驗證了這種「了不起的分子機器」,即Cas9,它能以極高的精確度切開病毒的DNA,以及其他細胞裡的DNA,包括人類細胞。這就意味著他們找到了改寫生命密碼的方法。「隨著時間流逝,我逐漸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更大的科學系統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探索著大自然的真相。每前進一小步,感覺好像又找到了一小塊拼圖,而這些都是一個更大的拼圖遊戲的一部分。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觀網專訪諾獎得主們:聊聊他們的科研、生活與...
    導讀: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隆重開幕,主題是「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觀察者網專訪了本屆論壇的多位嘉賓,包括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Erwin Neher)、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2018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查爾斯·班尼特(Charles L.
  • 諾獎得主有話說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科技之城」上海舉行——4大洲,25國及地區,超過100城,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中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將參加這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盛會。 其中,兩位新鮮出爐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因為Jacques不是一般人,他在學術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他50歲也就是1985年前後有傳言說他有可能會拿諾獎,當然他這個發現肯定是真諾獎級別的。一個諾獎級別的大牛發篇《自然》不是多難的事情,對吧?專業編輯們又看不懂做得究竟是什麼,怎麼可能想到這樣的學者居然發偽科學?得,文章發表了之後那就亂套了。一個很有可能拿諾獎的頂級科學家做偽科學,此事如何處理?
  • 對話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揭露者: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
    摘要:許多西方科學家拒絕閱讀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因為他們不信任中國。這對許多誠實的中國研究人員極不公平。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 果蠅的自白:我與諾獎得主們的那些事兒
    1900年,他聽說了突變理論之後,照搬孟德爾的做法進行研究。但他選擇的不是豌豆,而是新的實驗對象就是我們果蠅。當時選擇果蠅,是因為它們12天就可以繁殖一代,這樣的繁殖速度搞上30年可以頂小鼠200年,所以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實驗工具(優勢一:繁殖快)。這一年也是諾獎第一次頒獎……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中國在這方面被卡得死死的,作為資訊時代核心基石,離開晶片世界將無法運轉。 中國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全部依賴進口透射式電鏡。 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他直接指責,以蒙塔尼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對於蒙塔尼的研究工作,饒毅在文中言辭激烈,「他沒有坦白他已經被法國和世界科學界所嚴厲批評,他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 19年19個諾獎得主,如何看待日本教育?
    日本作為中國自古以來的鄰邦,在唐朝就多次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學習中國先進文化。到了近代,日本的明治維新又推動日本的西化推進。隨著日本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尤其是對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很多學生考慮過到日本留學。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日本到底是如何發展的教育?日本諾獎頻出背後又有著怎樣教育體制?我們又能從日本的教育中吸收和學習到什麼呢?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中國讓世界上大部分人脫貧,這是前所未有的
    諾獎得主安格斯·迪頓:中國讓世界上大部分人脫貧,這是前所未有的南方+  作者:董謙君  2019-10-22 世界上大部分脫貧成就都是中國取得的,這是前所未有的。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
  • 想一睹「文青」氣質的諾獎得主?來這裡就對了
    一場科學盛宴即將拉開帷幕,前來赴約的是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將於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召開。「科學天團」將至,有你要追的「星」嗎? 【兩位2020年諾獎得主是「文青」?】
  • 美國諾獎得主自稱中國科技頭號粉絲:喜歡微信支付、支付寶
    中國公司的微信、支付寶不僅讓國人覺得方便,也圈粉外國人了,包括諾獎得主。央視報導,日前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昨天(30日)在上海開幕,這次會議邀請了全球174位頂級科學家與會,探討全球科學發展等問題。
  • 芝加哥大學燭光追悼遇害中國博士 諾獎得主向其父母中文致哀
    當地時間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燭光追悼活動現場。視頻截圖芝大校長親臨致哀範軼然父母抵美參加追思會當地時間1月14日下午4點,芝加哥大學為範軼然舉行了燭光追悼活動,校長羅伯特·齊默教授,教務長李家儀教授,範軼然的導師、布斯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何治國教授,以及諾獎得主、該校經濟學教授拉斯·彼特·漢森均親臨致哀。據悉,範軼然的父母也已抵達芝加哥,並出席了追悼活動。
  • 諾獎解讀|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去年諾獎獲得者「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新民晚報·新民網】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
  •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將獲得「中國綠卡」
    新浪美股訊 北京時間24日 據《解放日報》報導,預計下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伯納德·費林加和庫爾特·維特裡希將成為首批來滬工作並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  報導稱,2016年,費林加因「設計併合成分子機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今年10月,他出任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每年來滬工作,帶領華東理工團隊研發光刺激響應性材料和自修復材料。這些智能材料在醫療、電子、節能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報導同時指出,維特裡希20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上海科技大學的特聘教授。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咂舌的家族
    諾獎剛宣布,大家首先關注到的自然是獲獎原因,這是科學最高榮譽首次頒向黑洞研究,而且在霍金教授仙逝兩年之後,頒給了他的科研好友彭羅斯教授。實際上,1931年出生的羅傑·彭羅斯教授,比霍金年長11歲。比如中國人民熟悉的AI女神科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在諾獎公布後,李飛飛教授就發推稱:羅傑·彭羅斯教授是我童年時的偶像,他不僅是物理學巨人,也是重要的知識分子榜樣,正是他的著作激勵我從物理學轉向神經科學,最終走上AI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