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9 07:20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2318
溫州日報記者 柯哲人 盧秀銓
2019年12月28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破產法庭正式成立,成為全國首個地市級破產法庭。這是國家層面對溫州破產制度改革的又一次肯定。
自2011年區域性金融風波爆發以來,越來越多的溫州企業從談「破」色變到重振旗鼓,讓「破產」成為一種選擇,而非絕路。
需求帶動市場。過去的十餘年,幫助企業如何通過破產實現重生成為溫州本土眾多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業務,「破產管理人」這一新身份也在我市悄然興起。
溫州中源立德會計師事務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溫州首例破產案件、首例跑路案件、首例破產重整案件的接管者,中源立德見證了溫州企業在金融風波之中直面困局的擔當,與奮力涅槃的作為。
破產管家,讓企業穩渡金融風波
時間回到2011年4月,一場由民間借貸危機引發的「跑路」風波席捲溫州,數月間,多家溫州企業老闆負債出走,關停倒閉企業的現象從個別向全市蔓延。據當時央行溫州中心支行調查顯示,民間借貸的市場規模超百億元。
在金融危機四伏的那幾年,作為「破產管理人」身份,中源立德接手了幾乎所有備受關注的企業破產重整案件,參與處理了包括信泰集團、立人教育、海鶴藥業、泰宇房開等在內的諸多重要案件。中源立德會計師事務所主任會計師劉旭海和他的團隊,像金融醫生一樣,每天在企業、法院和各方利益主體間奔走協調,儘可能地為各類企業開具不同的「對症之藥」。
2013年6月,浙江東日藥業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永嘉縣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浙江東日藥業在申請中稱,公司因銀行貸款和擔保債務,面臨10多起銀行金融借款糾紛訴訟。「東日藥業的主業並沒有問題,企業只因擔保鏈斷裂而倒下,非常令人心痛。」劉旭海說,對於這樣的企業,「跑路」不是出路,走破產重整、和解之路,才可拼殺出企業的生路。
當年7月,中源立德正式作為破產管理人接管浙江東日藥業有限公司,並創造性地採用債務剝離、股權拍賣的方式,在半年內協助企業完成破產重整,使企業核心持續經營,企業因此重獲新生。
專業精神,為溫州「兩區」建設服務
過去的十餘年裡,經歷了眾多關係企業生死的「戰鬥」,劉旭海越來越意識到溫州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在幫助本土中小企業穩健發展,助力溫州「兩區」建設的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源立德確立了從事破產管理業務的專職人員和專職機構,並定期組織員工參與破產管理專業理論學習和破產管理實務知識培訓,此外還建立了系統性的破產管理人工作制度和規範,積極開展與破產管理有關理論的探索和研究。公司現有註冊會計師、資產評估師、稅務師等各類專業人士80多名,是包含溫州中源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溫州中源工程造價諮詢有限公司在內的具有三大專業經濟鑑證功能的社會中介機構,業務遍及浙江、上海、重慶、山東、遼寧、江蘇、內蒙古等地。
日前,由溫州中源立德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管理人的浙江新廣發置業有限公司破產重整轉和解一案,入選杭州法院2018年十大破產審判典型案件,該案件在辦案思路上將破產企業從執行程序轉為破產重整,再從破產重整轉至破產和解,最終實現債權全部清償,成為我市經濟鑑證類社會中介機構幫助破產企業重獲新生的經典案例。在20年的執業生涯中,中源立德始終秉持著「專職、專識、專規、專研」的特色,已出具各類業務報告3萬餘份,像這樣經由中源立德成功參與、辦結的經典案例可謂比比皆是。
劉旭海說,「溫州這塊熱土孕育了這麼多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如今這些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希望中源立德能夠為溫企帶來更專業的服務,能夠在助力溫州『兩區』建設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