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絡上不時會有關於小S徐熙娣被家暴的傳聞,雖然經過她本人多次闢謠,但都無濟於事,甚至越演越烈。小S徐熙娣因與老公結婚後,很少在公開場合或社交網站秀恩愛,因而他們的感情一直受到外界不少人的質疑。網絡上也有不少傳聞,小S徐熙娣被家暴不止一兩次,甚至有人給她貼了標籤:卑微的女人。不過在12月6日,小S徐熙娣突然在社交網站曬夫妻二人合照,並聲稱:「我老公是世界上最愛我,最疼愛我,心中只有我的男人,我愛他,從20年前到現在,我只有越來越愛他,我感謝一切。」
關於小S徐熙娣是否被家暴,她和老公的感情如何,我不想過多討論,我今天想討論的是家暴問題以及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家暴很容易傷害受害者的人格尊嚴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脅其生命,極大的危害了和諧社會的建設。
在日常生活中,家暴一般包含語言暴力、冷暴力和肢體暴力,不過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不少來訪者反映日常生活中肢體暴力倒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語言暴力和冷暴力。家暴一般是由於部分男性因原生家庭影響、性格原因、工作不順或在外面遭受挫折等問題導致過大心理壓力,因沒有及時通過合理途徑宣洩,最終將怒火發洩到家庭成員身上,特別是很容易發洩到妻子或孩子身上。
一般而言,大男子主義者往往喜歡打罵妻兒,實施家暴。不過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我及同事發現不少偏女性化的男性往往更易實施家庭暴力。女性化的男人大多比較敏感,情緒控制力相對較弱,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如果妻子長期對其壓制,情緒沒有合適的發洩出口,則十分容易對妻子及子女大打出手,以此來滿足其自尊心。甚至,上一秒對你溫柔體貼下一秒則咆哮毆打你,負面情緒隨時隨地爆發。
有些喜歡家暴的人由於大腦結構異常導致個體控制力比較差,如果這個人的原生家庭存在家暴,成年後由於遺傳基因及家暴的成長環境,很可能會延續家暴的行為模式。這種家庭成長起來的男性,一般會討厭自己的父母,害怕自己長大後也變成自己父母的樣子。因為害怕才不停的關注,因為關注才會敏感,因為敏感則容易觸發。不過,由於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覺中將父母的陋習繼承到了自己身上,難免處處需要與自己內心的「厭惡意識」作鬥爭,進而竭盡全力去控制實施家暴。不過恰恰是因為時刻關注,時刻控制這種情緒,最終導致情緒爆發,進而實施家暴行為。
最後,這個話題還有更多值得探討的內容,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希望你留言,歡迎大家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