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疫情從武漢蔓延至整個中國、甚至世界。每個人心裡都在為武漢、為祖國捏著一把汗;為白衣天使救死扶傷、勇往直前感動落淚;也為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健康提心弔膽。
鍾南山院士和很多專家都建議大家出門要戴口罩,因為口罩可以有效阻止飛沫的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正是通過人們呼吸、咳嗽、打噴嚏等飛沫感染人體。可這種口罩不同於我們平時戴的棉布口罩。醫用口罩、N95口罩是最好的選擇。
年前,我就去藥店買口罩,結果從年前到現在每次去藥店都吃「閉門羹」,口罩已售完。看著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家裡竟拿不出一個能夠有效阻止病毒入侵的口罩。很多同學在醫院工作都說醫院的口罩都快用完了,疫情重區醫療物資更是稀缺,更不要說她們那裡了。情急之下,大學護理學出身、當過多年護士的我,突然想到自己做口罩!
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分三層:最外層為阻水層,可以有效的阻隔飛濺的液體;中間層為過濾層,可有效阻隔空氣當中的細小顆粒;最裡層為吸水層,可以吸收口鼻的水氣。知道了這個原理我就在想吸水層可以用棉布或者紗布,這樣吸水性好佩戴也比較舒適。但是阻水層用什麼材質呢?保鮮袋、膜,不好縫製,而且太不美觀。想來想去,我忽然想到可以用一次性無菌敷料單,這個就是無紡布材質的,和醫用口罩那個極為相似。想到這裡,我果斷去藥店詢問,還真的有,全名叫一次性中單。有了材料,接下來就是製作了:
用品:圖紙、一次性中單、棉布(紗布)、鬆緊帶(沒有就用細繩),細鐵絲或者鋁片(我用的是女兒的玩具扭扭棒,實在沒有也可以省略)用於掐緊鼻梁、縫紉機(沒有縫紉機可用手縫)。
第一步:畫圖。說是畫圖,其實就是畫出口罩的形狀便於剪裁口罩樣體。結合了自己原來的棉布口罩和我臉的大小,在一張硬紙上畫一個長17釐米、寬14釐米的長方形,然後剪下備用。
第二步:剪裁。將一次性中單和棉布或者紗布按照圖紙一一剪下。
第三步:縫製。因為自身有點縫紉基礎,加上家裡也有縫紉機,我就用縫紉機縫紉的。這裡重點講一下沒有縫紉機怎樣用手縫製。按照外面兩層無紡布裡面一層棉布的順序放好,有細鐵絲的可以提前將細鐵絲放到無紡布和棉布層中間,再將四周縫合一下,把無紡布和棉布縫合在一起。縫合完以後在口罩橫向打兩條褶,因為我們的口鼻是立體突出的,打褶是為了增加口罩立體空間,這樣佩戴起來更舒適。最後就是縫製鬆緊帶了,按照戴上口罩距離耳朵的尺寸縫製鬆緊帶,也可以留出餘富最後再綁記。
這樣一個自製口罩就做好了。
如果單純是出門不去人多的地方可以重複利用,但次數不要多。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密閉公共場所的話,最好還是一次就扔掉吧。這種自製口罩雖然沒有外面賣的那樣美觀,防禦效果也會差一些,但是起碼要強於將我們自身裸露在病毒的環境裡。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四處買不到口罩,不妨也自己動手為自己、為家人做幾個。這不單是一個小小的口罩,更是一份大大的愛,是我們對家人的愛,是我們省出醫療物資讓疫情重區有保障的愛,是我們渴望祖國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讓人民快速恢復生產生活的愛……
雖然我們為這次肺炎戰役盡不了太多的力,但至少我們可以管住自己,奉勸家人,少出門、不聚眾、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我的祖國母親快點走出疫情的陰霾!
作者:陳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