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月11日寧夏舉行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
2月11日,寧夏舉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自治區黨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田豐年,自治區疫情防控及診療專家、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晨陽,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專家診療組組長周瑋,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主任醫師周莉薇出席發布會,介紹病例集中治療和治癒出院、發熱病例和疑似病例診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及社區防控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馬英俊主持新聞發布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外宣辦主任馬英俊:
各位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召開的第三次新聞發布會。
自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自治區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以來,已有近20天時間。這20天來,大家都很關注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發展態勢,尤其是相關人員救治和診療情況。自治區黨委2月6日晚召開全區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就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落細防、控、治、保各項措施,依法有效遏制疫情蔓延擴散,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出了明確要求。陳潤兒書記強調,要把疫情防控作為最緊迫的任務牢牢抓住,把防控治保作為最關鍵的舉措環環抓緊,把嚴格責任作為最根本的要求層層抓實。陳潤兒書記特別強調,要爭分奪秒突出治,落實「四個集中」、堅持「四個實行」,加強預檢分診,精簡診斷流程,提高救治能力,應收必收、應治必治。鹹輝主席在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第三次會議上也強調,要全力以赴救治病患,科學施治、分級診療,確保應收盡收、應診盡診、應治盡治。前幾天還專門到集中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調研。
這些要求落實的怎麼樣,既是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關注的重點,也是廣大人民群眾關切的焦點。為此,今天我們專門邀請自治區衛健委的負責同志和有關醫療專家,重點圍繞確診病例集中治療和治癒出院情況、發熱病例和疑似病例診療情況、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及社區防控情況,向大家介紹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他們是: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自治區黨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田豐年同志。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晨陽同志。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專家診療組組長周瑋同志。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主任醫師周莉薇同志。
首先,請田豐年同志介紹自治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方面的情況。
寧夏回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自治區黨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田豐年:
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和衛生健康委,對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疫情發生以來,大家都很關注自治區疫情防控工作。自治區黨委、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堅持全面部署早行動、壓實責任早隔離、精準施策早治療,從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到壓實屬地防控責任、強化防控措施落實,從全力救治患者,到保障物資供應、及時發布信息,全面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工作要求,在「防」上嚴格「五個凡是」、在「控」上深化「三個全面」、在「治」上做到「四個實行」、在「保」上加強「四個保障」,紮實推進「十條措施」落地,各項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開展。下面,我重點就全區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我先介紹疫情總體情況和患者治療情況。
截至2月10日24時,全區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3例,分布在5個地級市、12個縣(區)和寧東管委會,其中,銀川市30例、吳忠市15例、固原市3例、中衛市3例、石嘴山市1例、寧東1例。疑似病例34例。確診患者治癒出院14人,佔26%,其他患者病情總體平穩。
分析當前自治區疫情防控形勢,初步研判認為:整體疫情繼續呈現緩慢進展、小幅增長態勢,發病方式仍以「點」狀散發為主,家庭聚集性特點明顯,病例結構發生轉變,輸入病例為主基本轉為續發病例為主,尚未出現社區流行態勢和跡象。從近5天統計數據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波動中略有下降,5天新增的19個確診病例均為續發病例;累計確診53個病例中有36個屬於本地續發病例,佔到67.9%。發熱病人監測曲線作為疫情研判先導指標,進入二月以來呈現緩慢逐日下降態勢,目前全區72個發熱門診日平均就診患者在800-900人之間,發熱留觀病人在400人左右,此類人群屬疫情進展的高危人群,需要快速完成鑑別診斷,分類救治。
綜合以上分析,研判自治區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落實效果,我們認為:當前,自治區疫情防控總體上處於可防可控關鍵階段,採取的「防、控、治、保」策略和全面控制傳染源、堅決切斷傳播途徑、切實提高救治能力的重點環節措施是依法的、科學的、有效的,控制疫情的主動權還在、堅決防範疫情形成社區傳播的手段還有。下一階段,要在密切關注外防輸入的同時,更加重視內防擴散,堅持圍點控源、精準排查、果斷隔離、早診早治、徹底消毒等策略措施,堅決切斷傳播途徑,以更有力的措施管控輸入及密接人員帶來的風險。
下面,我再介紹一下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情況
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三防」(防病例輸入、防病毒感染、防本地續發)「三減」(減少人員流動、減少人群聚集、減少傳染可能)的要求,我們堅持把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作為最重要的抓手,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
第一,及早發現,果斷封堵傳染源頭。把封堵傳染源頭作為重點,採取設立查驗站查、利用大數據查、主動入社區查等多種方式,開展掃描式「回頭看」、組織地毯式「大起底」、落實閉環式「雙向查」,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累計主動搜索到外省(市)來寧、返寧人員149068人,其中武漢來寧、返寧人員11146人,累計發現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384人,按照規範要求轉至級定點醫院觀察治療364人。對「三類人員」,即對來自疫情嚴重的地區的人員,與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其他地區有不適症狀的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全部進行實驗室核酸檢測,最大限度防範疫情擴散。全區共設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103處,集中隔離5050人。對「兩類人員」,即來自非疫情嚴重地區無不適症狀的人員,與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有一般接觸的人員,一律實行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對居家隔離人員採取「四包一」「四服務」工作方式,及時提供健康監測、生活服務、心理疏導等服務。
第二,及早篩查,嚴格人群管控。對密切接觸者,全部提前進行核酸檢測,對核酸檢測初篩陽性者,參照疑似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排查其密切接觸者。對核酸檢測初篩陰性且在觀察期內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密切接觸者,及時進行二次核酸檢測;對發現陽性的,再追蹤這些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最大限度防範疫情擴散。全區累計管理密切接觸者2743人,其中累計解除醫學觀察1354人,累計轉為確診或疑似病例28人,現有管理密切接觸者1361人。對發熱病例,進入醫療場所的全部實行預檢分診,把普通感冒、疑似病例及肺炎進行區分,防止交叉感染。對有流行病學史、有臨床表現的人員,第一時間由專人轉送到發熱門診。全區發熱門診累計接診21319人,其中有武漢旅行史、居住史等流行病學史的就診人數累計1362人。對一般群體,通過製作科普短視頻,發放宣傳折頁、海報,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引導公眾科學客觀認識疫情。聯合寧夏新聞廣播電臺、寧夏經濟廣播電臺連線開展心理幹預直播節目,開通心理援助諮詢熱線,普及個人、家庭心理防護技能,協助廣大居民積極應對疫情。同時,還發動各方力量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指導各地各單位對辦公樓、商場、餐飲娛樂、工廠車間和公共運輸工具等重點區域進行清潔、消毒,防止疾病傳播。
第三,及早治療,守好不發生死亡病例底線。把精準治療作為疫情防控的突出任務,做到應檢必檢、應收必收、應治必治,全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一是實行定點治療。把疑似病例全部收治在市級以上定點醫院,堅持邊診斷、邊檢測、邊治療,確保第一時間快速收治。自治區診療專家組採取現場或者網際網路遠程會診,快速分析研判,確認診斷結果。對核酸檢測為陽性的患者,安排專人專車迅速轉至定點醫院,確保第一時間得到治療。二是實行專家治療。抽調全區骨幹力量,成立由32名專家組成的自治區診療專家組,由76人組成的6個應急救治專家組和由1636人組成的專業醫師和護士應急隊伍。根據患者病情,及時制定診療方案開展救治。三是實行科學治療。加強重症病例會診,對重症病例實施動態評估,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對個案病情精準分型,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科學救治。四是實行免費治療。所有的治療,包括在發熱門診或預檢分診的都一律免費,決不因費用問題拒收拒治、延誤救治,導致疫情擴散。截止目前,全區為各級醫療機構拔付醫保資金1.7億元,沒有出現因費用問題延誤救治。
另外,我們還加大了醫用物資保障力度,建立了應急藥品、醫用物資預警機制和調用機制,自治區指揮部千方百計協調醫療物資,目前醫用物資短缺得到緩解,近期還將為全區市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購置10輛負壓救護車,專門用於新冠肺炎病人轉運。全力提升救治能力,自治區調動各方力量成立專班,日夜加班,加快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傳染病防治綜合樓建設,有望在20號建成投入使用。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將所有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從醫院門診或急診科轉至醫院空曠場所,進一步規範發熱門診布局和流程,有效控制人員聚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加強醫護力量統籌配置和梯隊安排,避免過度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我們還先後派出兩批醫療隊共275人,馳援武漢和襄陽,與湖北人民攜手並肩、戰勝疫情。
謝謝大家!
馬英俊:
謝謝豐年同志。
下面,進行記者提問。請大家圍繞發布的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寧夏日報記者:
目前針對發熱病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都採取了哪些治療措施?自治區在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方面都採取了哪些具體的舉措?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專家診療組組長周瑋:
首先,發熱患者會通過醫院的預檢分診處、發熱門診和專家會診三道關口,分為普通發熱患者和疑似患者。普通發熱患者會根據各自病情不同引導到相應的科室去就診,給予專科治療。而疑似患者會收住感染疾病科隔離治療。疑似病例必須單人單間隔離治療,確診病例可以共處一室,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在治療上是一樣的,以中西醫聯合的綜合治療和廣譜抗病毒治療為主(如a幹擾素霧化吸入、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口服,或者聯合利巴韋林靜脈滴注等)。重型患者會根據病情使用高流量氧療、加用糖皮質激素抗炎、血必淨抗毒治療等,危重型患者還會考慮血液淨化、無創機械通氣、氣管插管有創機械通氣,甚至體外膜肺氧和ECMO治療(也就是人工肺)等。總之,為了挽救生命,國內所有的先進技術我們都會採用。專家資源、設備資源、技術資源都會區內統一調配。請大家放心。
其次,自治區在提高收治率、治癒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方面:
一是集中最強專家力量。在定點醫院設立了駐點救治專家小組,自治區專家組組長與定點醫院專家組組長共同掛帥,抽調總醫院和自治區人民醫院三位頂尖呼吸與重症專家進駐第四人民醫院,全程參與所有患者的救治。
二是強化早診早治措施。每日晚上篩查寧夏各市縣的可疑病例,並建立登記制度,提前發現疑似病例並密切關注。同時,成立自治區篩查專家組,設5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篩查一個市的可疑患者,在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之間增加臨床診斷病例,並設置嚴格標準,對臨床診斷病例即刻開始按照確診病例治療,同時啟動密接人員流調和管控。這一做法寧夏是在2月1日正式執行,2月5日第五版的診療方案湖北版也採取了同樣的分型。通過例會制度早發現重症患者,早幹預治療,避免重型患者進展為危重型。寧夏的8例重症患者中6例經過及時幹預都很快轉為普通型。
三是發揮中西醫結合作用。調集寧夏中醫領域的高級專家進駐定點醫院,每日和西醫專家一起查看病人,討論制定中醫辨證施治方案。
四是推行診治標準化。啟動制定了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的臨床路徑,診斷治療路徑標準化,保證了患者一入院就可得到及時的標準化的診療。
五是加強患者心理疏導。新冠肺炎患者很多都有恐慌、內疚、怨憤等情緒,有些患者會受到網絡攻擊,專家組及時增加心身醫學科專家定期進病房和專家一起查房,儘早發現患者心理問題,主動提前幹預,幫助患者減輕恐懼心理,保持心情愉悅,更好的配合治療。在患者快出院的時候,提前進行患者出院後進入社會的心理幹預。
寧夏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技術水平都是過硬的、是值得信賴的,能夠為廣大患者提供安全、優質的醫療救護,請大家放心。相信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寧夏新聞廣播記者:
重點人群的管控對於疫情防控非常重要,我想了解的是,衛生部門都採取哪些措施確保能夠快速的找到密切接觸者?
寧夏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主任醫師周莉薇:
針對病例(包括確證病例和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追蹤,我們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通過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判定密切接觸者。各級疾控中心流調人員對病例或者病例家屬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時問詢,收集到大量、細緻、詳實的資料,目的是摸清病例發病前14天和發病後的行動軌跡、生活工作狀況、重要的活動場所、以及各項活動的具體時間等等,根據判定標準,進行比對分析、綜合研判,來確定密切接觸者。二是藉助大數據平臺搜索密切接觸者。針對一些病例發病前後活動軌跡回憶不清的情況,各市縣衛生行政部門和通信管理、公安等部門以及三大運營商建立信息排查機制,運用信息化手段追蹤密切接觸人員。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各級疾控中心密切配合,通過社區排查、主動搜索找到密切接觸人員並納入管理。
新華社記者:
隨著疫情發展,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有可能持續增加,我想了解一下,寧夏在病人醫療救治準備方面有沒有預案,相關措施是什麼?
寧夏回族自治區疫情防控及診療專家、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晨陽:
目前,寧夏與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一樣,依然嚴峻複雜,為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寧夏制定了救治應急預案,做了以下準備:
一是設置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隔離點。從即日起,要求各地要在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周邊就近選擇場所作為首診隔離點(原則上可步行前往),對醫療機構首診的疑似病例輕症患者進行集中隔離觀察,避免醫院發熱門診人員聚焦和隔離留觀治療場所不足問題。二是做好床位儲備。自治區4家定點醫院現有符合要求的床位285張,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二期工程完工後可增加150張,預計本月20日左右竣工投入使用。累計床位儲備是335張。各市定點醫院也在加緊改造感染性疾病科,增加床位儲備,如有需要,及時啟動接診患者準備。三是做好人員儲備。通過單位組織、個人自願報名方式,組建了1636人組成的三級專業醫師和專業護士隊伍,目前正在加緊實踐培訓,做好進點工作準備。根據疫情發展,再從全區各級各類醫院抽調人員參與救治工作。四是做好設施儲備。在定點醫院就近選擇部分賓館,用於醫護人員離開隔離病區後的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緊急採購負壓救護車等必須物資,確保確診患者及時轉運。
銀川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我們了解到,為抓好源頭控制,自治區要求實行全覆蓋地毯式的大排查,無論是參與排查的工作人員,還是接受排查的廣大居民,都非常關擔心排查中的傳染風險。我們採取了哪些防護措施消除這些傳染風險?
田豐年:
社區防控是防止疫情擴散的第一道防線。在全區範圍內開展入戶排查和信息登記,是全面落實社區綜合防控的重要舉措,對有效遏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意義重大。目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刻,我們必須實行地毯式的追蹤、網格化的管理,將防控措施落實到戶、到人,群防群控,穩防穩控,才能有效實現防輸入、防蔓延、防擴散。
在開展入戶排查和信息登記過程中,我們儘量通過信息化手段減少排查人員和居民的接觸。對確需上門開展信息登記工作時,我們主要是做好「兩個防護」:一是排查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入戶調查前正確佩戴好口罩,並且勤洗手。在和居民交談過程中儘量減少肢體接觸,在不影響交流情況下儘可能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二是對於市民我們引導他們做好個人防護:開門前先正確佩戴好口罩,再接受排查;在交談過程中避免和排查人員肢體接觸,並主動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離;儘快、如實告知排查人員相關信息,調查結束後進行室內開窗通風,做好居家消毒。
入戶信息登記,事關疫情防控大局,關乎每一個人的安全健康,也是每一位公民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我也希望廣大市民朋友們消除顧慮,積極配合,共同做好信息排查登記工作。
中央廣電總臺央廣記者:
從田豐年書記剛才的情況介紹中我們了解到,寧夏現在有集中隔離人員5050人,居家隔離人員的數量也不小。請問兩種隔離都有哪些技術操作規範和要求?重點人群隔離醫學觀察怎麼開展?如何解除醫學觀察?
周莉薇:
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兩種隔離都有哪些技術操作規範和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規定,密切接觸者的判定由市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指導下進行,分為一般密切接觸者和重點密切接觸者,密切程度進行分類管理,一般密切接觸者實行集中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重點密切接觸者一律實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如果被判定為居家隔離的人員,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可以選擇家庭中通風較好的房間隔離,多開窗通風;保持房門隨時關閉,在打開與其他家庭成員或室友相通的房門時先開窗通風。2.在隔離房間活動可以不戴口罩,離開隔離房間時先戴外科口罩。佩戴新外科口罩前後和處理用後的口罩後,應當及時洗手。3.必須離開隔離房間時,先戴好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後再出門。不隨意離開隔離房間。4.儘可能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儘量處於下風向。5.生活用品與其他家庭成員或室友分開,避免交叉汙染。6.避免使用中央空調(即安裝新風系統的家庭)。7.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充足的營養。最好限制在隔離房間進食、飲水。儘量不要共用衛生間,必須共用時須分時段,用後通風並用酒精等消毒劑消毒身體接觸的物體表面。8.講究咳嗽禮儀,咳嗽時用紙巾遮蓋口鼻,不隨地吐痰,用後紙巾及口罩丟入專門的帶蓋垃圾桶內。9.用過的物品及時清潔消毒。10.按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通知,每日上午下午測量體溫,自覺發熱時隨時測量並記錄。出現發熱、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狀時,及時聯繫隔離點觀察人員。
第二個問題(重點人群隔離醫學觀察怎麼開展),集中隔離在場所選擇、人員培訓、設備器材配置和管理方面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例如要距人群聚集地或居民居住地超過一定距離(超過500米)、在下風向、上下水要有無害化處理裝置、確保單人單間等等。隔離點都有指定的醫護人員對此場所人員進行醫學觀察。無論集中醫學觀察還是居家醫學觀察,要求每日上午下午測量體溫,觀察是否有發熱、咳嗽、氣促、腹痛、腹瀉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及時聯繫隔離點觀察人員進行就醫。
第三個問題(如何解除醫學觀察),隔離期自最後一次與病例在無有效防護的情況下接觸後14天,期間未發生異常,按照相關工作規定,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做出解除醫學觀察決定,並下達解除通知書即可解除醫學觀察。
新消息報記者:
剛才田豐年書記在情況介紹中談到,自治區確診的病例很多是由家庭聚集、聚餐等造成的。請問寧夏近期疫情傳播都有什麼特點?公眾怎麼做好防護?
周莉薇:
目前寧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本地感染病例和聚集性病例為主。報告病例數仍呈現低量增長態勢。
寧夏報告確診病例中,本地感染病例和聚集性病例所佔比例分別為65.3%和67.34%。在本地感染病例中,可能的感染途徑仍以同餐、同住的家庭聚集為主。無症狀感染者病例不斷出現,通過對正在管理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目前檢出8例陽性,此類病例會增加本地傳播的風險。
自治區疫情發生至今,先後出現在同一個家庭的聚集性疫情、在公共場所的聚集性疫情、在婚宴上的聚集性疫情,這類疫情都不排除後續病例增加的可能,也是我們高度關注的具體事件。
關於個人防護這個問題,希望大家一定要看正規渠道的信息,做好自我防護,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不串門、不參加聚會活動;隨時保持手衛生,外出佩戴口罩,居室勤開窗、常通風,保持良好衛生和健康習慣等等;做好健康監測與就醫,要提高自我發現能力,如果身體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儘管沒有外出史、疫區接觸史,建議你不要簡單地上網查資料,照著網上亂吃藥,而是要充分利用正規的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醫生或家庭醫生,及時電話諮詢,確實需要去醫院就診時要戴好口罩等防護設施。從醫療機構或人口密集場所回來後,可以用75%酒精、免洗的手消(可以隨身攜帶)等進行個人消毒。
中國新聞社記者:
我們從新聞報導中看到,有很多人不配合疫情排查、隔離等措施。請問在防控傳染病的過程中,法律方面對普通居民有什麼約束和規定?
宋晨陽:
在近一階段疫情防控工作中,大多數公眾能夠服從命令、遵守規定和要求,積極參與疫情防控。但也有少數人不予配合,對防控疫情造成一定阻力。這種行為是違法行為。
國家明確規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各級人民政府、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其他政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可以依法採取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隔離醫學觀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預防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傳播。
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另外,根據《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發生地的公民應當服從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所屬單位的指揮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採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積極參加應急救援工作,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對於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不配合隔離治療的情況,傳染病防治法明確,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對於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不服從、不配合或者拒絕執行有關政府決定、命令或者措施等行為,《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根據刑法,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馬英俊:
現場提問就到這裡,各位記者如還有其他方面的問題,可到我們指揮部輿論引導組諮詢。另外,針對社會關注的其他問題,後續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還將陸續舉辦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情況。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謝謝幾位發布人,也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