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你想像中不一樣,這些致力於改變印度的人,才是可怕的對手

2020-12-13 小勳和媽媽

我和我老公因為「印度到底好不好」而大吵過一架。

當時我們坐在店裡吃飯,邊吃邊聊,聊到了這個話題。我說,印度好?你在開玩笑嗎?然後他列舉了一、二、三、四給我聽,聽完後我更氣了。

你說印度就說印度吧,非得拉上中國一塊來對比,並且列舉的那些全是在說印度如何如何比中國好。作為一個愛國主義青年,你說我可以,說我的國家比印度還差,那我就忍不了了。

然後兩人一頓辯論,飯也沒心思吃了,越講越起勁,就差動手了。坐在旁邊桌上的人說:你們的生活可真有意思,出來吃飯還能討論國際問題討論得這麼激烈。

最後,在我感覺詞窮的時候,我使出了殺手鐧,和我老公說:印度那麼好,那你去找個印度老婆,去印度生活啊。

然後我老公嘀咕一句:神經病。

之後畫風一轉:唉,今天這菜不錯,趕緊吃吧。

其實站在理性的角度上來說,我知道印度確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落後。不然也不會在全球500強的公司中,有30%的公司是由印度人擔任CEO了。

我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全部來自網絡上的道聽途說。當然,那些落後的問題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但如此貧窮的印度,為什麼在全球跨國企業中,印度CEO的數量會如此龐大呢?

這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話題。

我今天看了一部紀錄片,在裡面找到了答案。

那就是:在印度的混亂和落後之中總有個體在努力、在改變、在相互影響中成就了印度社會進步的動力和希望。

戰地記者周軼君主導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一共探訪了全球具有代表性的6個國家的教育。教育是中國各個階層共同焦慮的話題,也是在網絡上被討論得最多的話題。

每個人都希望孩子成才,有更好的教育資源,那麼什麼才是好的教育呢?尤其是印度這種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他們的教育又是怎麼樣呢?

一、吵架式課堂

都說印度人能言善辯,我想這和他們的課堂環境是有關係的。

在加爾各答的西孟加拉邦國立法學大學,有一位老師非常善於用哈利波特的故事作為案例,來教授法律知識。

他們的課堂氛圍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不需要有完整的、或是正確的答案就可以舉手回答問題,而是通過一邊辯論,一邊找到正確答案。

所以很多時候,看到的課堂是這樣的:兩個爭論得面紅耳赤的人,感覺再不剎車就要幹一架。

當然啦,肯定不會幹架的。他們的課堂就是鼓勵學生自我表達,哪怕是錯誤的觀點。印度人從不羞於表達意見,也不會等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再表達。

印度對自己生活的社會是這樣評價的:包容、友愛。

這一點,在中國臺灣的陳子齊身上體現得就非常明顯。他之前在臺灣上學,上得很不開心,課堂上只要他一動,就會遭到同學的嘲笑。

因為他有稍微的過動,注意力沒辦法集中,老師甚至建議父母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就連陳子齊自己也疑惑地問媽媽:我是不是全世界最笨的小孩?我是不是不配留在這個世界上?

聽了這個話,媽媽當然覺得心疼,正好自己在印度也有事業,就把他帶到了印度上學。結果發現他在印度上學上得非常開心,即使印度絕大部分是貧窮的,但是他們對小孩容忍度非常高。

比如,在公共場所調皮,如果在臺灣就會受到很多人的非議,但是印度的群眾會告訴她:沒關係,小孩子就是應該這樣吵鬧。

老師經常會誇陳子齊:你是最棒的。這種正面的鼓勵方式,很快就讓陳子齊融入到了當地的教學環境。現在的他喜歡樂高、繪畫,會用漢語、印語、英語交流,和同學也相處得其樂融融。

二、雲中的學校

從加爾各答開車3個小時、坐船半小時、三輪車一個多小時,到達了印度的貧民學校,位於卡拉卡提的「雲中學校」。

在這裡,生病的人很少能活下來,因為太窮了,還沒去醫院就已經病亡。

可是總有人願意幫助這樣的地方,蘇卡塔教授從1990年開始,在印度的貧困地區安裝電腦。

電腦是連同外部世界的一扇窗戶,每部電腦前坐著三四個孩子,他們學會了用搜尋引擎找到自己想了解的東西。也會有世界上的某個志願者,給孩子講課,讓孩子們學到最新的知識。

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那個窮得連足夠的衣服都沒有的地方,家長卻非常支持孩子學習知識,包括女孩子。那位父親說:

我自己沒有智慧型手機,現在我女兒知道得比我還多,也許我們的生活從現在開始會變好了。我的女兒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將來她會去到一個像樣的地方。

你看,原來我們對印度的刻板印象實在是太深了,並不是每一個貧困地區的父母都是愚昧無知的。

同樣採用「雲中教學」的還有位於果阿的天堂學校,這是一間條件富裕的國際學校。

天堂學校的創始人希爾帕·梅赫塔說:

我發現現在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斷下降,我認為這是過時的教育系統造成的,這種系統總是要求服從,會降低人的自信心。並且我非常反感等級,我不認為權利應該是自上而下的,權利應該分享。

所以,她被「雲中教學」這種方法吸引了,她認為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使用各種資源,包括網絡。

閱讀會促進長期記憶,網際網路可以刺激大腦的不同區域,讓孩子們學會自我調節,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來學習。

這應該是印度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種教學理念了。

三、不止有護墊俠,也有科普漫畫

我們對印度最深的印象應該就廁所和女孩了,前有電影《廁所英雄》,後有《護墊俠》,正是這些電影讓我們知道了,印度居然這麼的愚昧與落後。

可是,總有一些人在致力於改變的。

比如,阿迪提和圖印這對夫婦,他們因為插畫這個共同愛好而走在一起。作為女孩的阿迪提,第一次來月經時,以為自己得了癌症,連最基本的生理知識也一概不知道。因為她們的媽媽從來不會主動和孩子講起這個話題。

在他們的傳統社會裡,認為來月經的女孩是不純潔的,就連這個話題都是一個很大的禁忌。於是夫婦倆決定畫一本漫畫,讓所有女孩了解「月經」,讓她們不再認為自己是不純潔的。

可是漫畫畫完後,卻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就連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對這個忌諱如深,可想而知其他貧困的女孩是什麼境地了。

後來,他們選擇眾籌的方式出版了第一版。正是這套漫畫,改變了成千上萬女孩的選擇,也有很多學校開始給女孩建廁所、送漫畫書、送衛生巾焚燒爐。

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個議題,政府也開始關注女童教育。要知道,有一部分女孩輟學就是因為生理期的原因,她們沒有廁所,沒有衛生巾,不得不輟學。

印度確實貧富差距大,也有很多落後的方面,但是致力於改變的人卻一直在不斷增多,比如「廢物變玩具」的倡導者阿爾溫德·庫本塔。

他在年輕時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師,後來他覺得這個世界只是為了富人的世界,窮人孩子沒有玩具,也沒有其他途徑得到任何東西,在生活各個方面都落在後面,逐漸被邊緣化。

所以,他變廢為寶,用身邊隨處可見、或是地上撿來的東西,做成小玩具,拍成視頻傳到網上。讓那些孩子們不需要花錢也能製造出來。

再比如,位於艾哈邁達徳的河濱學校,老師也會教他們變廢為寶,學習做一些對城市有益的是事情。

你看,這些都是印度的另一個面,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選的印度好的地方拍,敢不敢去真正的貧民窟?

可是,這些好的地方也屬於印度啊,並且我們看視頻的意義不就在於:學習與探索,師夷長技以制夷嘛。

印度的教育有沉重的話題,更有個性和友愛、思辯與變革。

在印度的貧窮、落後和混亂裡,總有一些個體在努力改變,也總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印度小夥: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有「神仙轉世」的人
    不知道有沒有一些非常細心的小夥伴們察覺到了呢?隨著我們現在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和從前相比較來說的話也都是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我們現在各位小夥伴們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的話改變可以說是非常的巨大的。
  • 印度的精神勝利法:殲20不可怕,那就是個空殼
    說到精神勝利法,你會想到誰?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阿Q,但其實這一精神制勝法寶現在在印度也發揚光大了!一位印度空軍的退役將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語出驚人:中國殲-20沒啥可怕的,那就是個空殼子,壓根不是印度先進戰機的對手!
  • 中國在印度有多少中國人 河汙染達到一種可怕的程度
    我們中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加強,使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比其他國家的條件好很多,通過國家的交通上就能看出明顯的變化,由於人們的交通工具越來越方便,使得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很多,這些都是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的一個證明,對於生活環境的改變,國人們便產生了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念頭。
  • 印度小夥: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能夠全民通電
    提到用電,相信現在許多的人們那必然是不陌生的,畢竟用電在我們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那可以稱得上是舉足輕重,可以說,如果我們現在的人們沒有用電的機會,那我們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環境將會遭受重大的衝擊。畢竟我們現在的人們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那都是需要使用到電的,要是沒有電,那我們許多的事情都無法完成,直接會影響到我們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所以用電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相信各位也一定是能夠因此而感受到的。
  • 日本和印度的差距,比想像的還可怕,一組圖讓你看清真相!
    但,另一個同為亞洲國家的印度,給世人的印象便是亂糟糟的,繁雜的街道、擁堵的環境都是第一時間能想到的。要拿這兩個國家來相比,差別就不僅僅在環境上了。不止是環境,其他方面日本和印度也存在著相當多的不同,接下來就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看吧。日本作為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早在很久之前把環境治理提上日程,對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普及也相當的到位。
  • 烏鴉校尉:比印度神油還猛的,是印度的「抗中神劇」
    按照印度以往的調性,這部電影拍出來八成會是一部「抗中神劇」。可能有網友不太信,因為說道印度電影,大伙兒第一時間會想到寶萊塢,《三傻》《摔跤吧爸爸》《OMG》,這些電影質量是很不錯的。然後,有一個印度軍官被解放軍抓住了,解放軍為了從他嘴裡套取重要情報,對他採取了各種花裡胡哨的逼供、誘供方式。主角牴抗這些「酷刑」的方式也很具有三哥特色。比如把男主角關起來,放「讓人聽到就像喝廁所水一樣難受」的魔音,結果男主用瑜伽解放雙手,捂住耳朵解決了。
  • 人種性的因緣與印度種性制度
    去印度旅遊,仔細觀察印度一下人,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皮膚淺褐色,中等身材,薄唇,黑色捲髮的,是印度人。一些白皮膚,身材高大,眼眶深陷鼻梁高,黑髮黑眸的,也是印度人。一些皮膚暗黑,身材矮小,鼻子扁,嘴唇厚,依然還是印度人。將這麼多人種整合在一起,而又特徵涇渭分明,這就要說到印度一個畸形的社會體系——種姓制度。
  • 印度土豪穿「金衣」來中國炫富,結果被「教育」,有錢人該是這樣
    引言:「印度土豪穿「金衣」來中國炫富,結果被「教育」,有錢人該是這樣」歡迎收看本期本期內容,小編在此感謝觀眾大大們的賞臉,小編致力於傳播最優質的旅遊內容,讓你足不出戶,看遍世界!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也讓我們國民們的生活質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些也是我們中國人自己能夠看在眼裡的,但是奇怪的是,在世界上,仍然有部分國家,通過各種各樣的輿論導向,造成信息差,試圖蒙蔽自己的國民,尤其是對我們國家不友好的國家,更是通過各種方式抹黑我們,以致於他們的國民對我們國家知之甚少,乃至對我們的看法還停留在上世紀!
  • GDP大比拼,印度VS俄羅斯,印度:你不中!
    進入2020年以來,我們的鄰居印度發生的事情非常多,天災、洪水、地震、蝗蟲。可就是處於這樣的情況,印度總理莫迪仍堅持以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那麼印度真的像他自己所感覺的那麼強大嗎?從某些數據來看,印度比俄羅斯還要強。
  • 謎一樣的印度古典音樂
    說它是謎一般,並非是它不被人了解,而是印度音樂給人帶來的一種遊移神秘、難以捉摸的感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之前爆火的《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這不是一首印度古典音樂,但是印度許多流行音樂或輕音樂都是基於印度古典音樂而來的。
  • 食物才是打開印度的正確方式
    「在印度,城裡的年輕人手裡都有一臺小米手機,」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修讀食物人類學的博士研究生、第二代印度移民慕愛珍(Mukta Das)說,「他們也很喜歡在用餐前拿手機對著食物拍拍拍,但並非所有好吃的都發到Facebook、Twitter 或微信朋友圈——是的,他們也會用微信。」
  • 蝸牛在印度----讓你知道印度不只有咖喱!(主食篇)
    饢是印度北方人認為最配咖喱的主食。捏咖喱吃,很有嚼勁我自己把它叫做印度千層餅。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印度飛餅嗎?那些飯店師傅們誇張的表演我現在還記得,我每次去都會點香蕉飛餅。然而到了印度才知道,根本就沒有什麼印度飛餅,更沒有香蕉、菠蘿、火腿、奶油… 這些口味的。其實我們所謂的飛餅,就是paratha。
  • 印度正在大國崛起,為什麼美國不圍堵反而不斷對印度示好呢?
    所以,現在美國和印度之間看似友好,只不過是一種假象,美國不希望這些強國聯合起來和他對抗,所以選擇了暫時對印度置之不理,甚至是交好的態度,當解決掉眼前的對手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會變成印度了。到那個時候,就算是印度高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回,也沒用了。首先,印度的崛起肯定會能影響到美國的霸權,兩國早晚會產生對抗。
  • 《紐約客》起底印度莫迪政府黑幕:多數人的暴政有多可怕
    「我小時候,每個人都說,『她是個柔弱的孩子,』」她告訴我,「你必須向每個人證明:不,我不是一個無力的孩子。」最開始,她想通過加入公務員隊伍來改變現狀。但是,她說,「人們告訴我,『作為一名警察,你不可能有任何作為,因為你必須遵從上級警察和腐敗的政客的領導。』」從孟買的索菲亞學院獲得英國文學學位後,阿尤布輾轉於各個網站和電視臺之間,最後在一本名為《泰赫爾卡》的雜誌就職。
  • 無法阻止的印度汙染,你以為這些人都站在雪裡,其實是工廠的廢料
    筆者-小文印度是世界上受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的汙染一方面和人們的生活習性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工廠排汙處理的不恰當以及來自歐美國家的洋垃圾。在去年的時候,一組關於印度汙染的圖片就在網上瘋傳,以至於所有人都看到了印度汙染背後可怕的真相。
  • 盛產大眼美女的印度為什麼這麼膈應人?
    如果你關心國際時事,應該會有這麼一種感覺,隔三差五,印度就會在中印邊境上刷一下存在感。每次鬧事又佔不了什麼便宜,但就是這樣不斷反覆膈應人,這真是一個奇葩的國度。如果你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印度不止和我國有矛盾,幾乎和周邊所有國家都有矛盾。
  • 在印度,「月經」是最大的禁忌
    與之前大熱的《護墊俠》(又叫《印度合伙人》)一樣,影片也是講述印度婦女為獲得衛生巾權利而努力抗爭的故事。在印度,你幾乎無法想像,月經是一種怎樣「不堪的存在」。你們知道什麼是「月經」嗎?每次換布條,她們都要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避免被人看見,一天要來回很多趟。這簡直就是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時間一長,很多女孩子就吃不消了,不得不輟學。你相信嗎?來月經,居然也會成為孩子們輟學的原因之一。
  • 煤氣罐兒,正在改變印度-虎嗅網
    印度燃料問題木柴和牛糞是印度的傳統燃料,地處熱帶的印度光熱條件較好,木柴是易得的燃料;而牛在印度教中地位較高,被印度人特殊優待。,更清潔更現代的燃料太貴才是癥結所在。在平均壽命不高的年代,這種影響不明顯,但醫療水平提升後傳統燃料對人身體的影響就顯現了出來。
  • 長城即將登陸印度,最大對手你都沒聽說過
    雖然2019年印度市場整體銷量並不樂觀,但是印度汽車市場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僅次於中、美、日的世界第四大市場,有望在2026年左右成為僅次於中國、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商用車以及皮卡市場同樣潛力巨大,商用車市場目前已經是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市場。那麼在印度最受歡迎的皮卡產品有哪些呢?未來長城皮卡進軍印度市場又將面對哪些對手呢。
  • 五部改變法律的電影:護墊俠完勝神秘巨星,成功造福5億印度女性
    五部改變法律的電影:一、《美國田園下的罪惡》,被稱為全世界最虐心絕望的電影,很難想像,它其實是由一起轟動全美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電影講述一對姐妹被寄宿家庭的單親母親殘害的故事,更可怕的是,參與這場折磨遊戲的人除了這位單身女人,還有她的五個大孩子以及鄰居的孩子們,影片中所有證詞都來自法庭記錄,電影一經上映便登上了時代周刊,最終還影響了美國對兒童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