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509字,閱讀約6分鐘
明珠和索額圖可以說是康熙朝早中期最有權勢的官員和外戚。
以明珠為代表的葉赫那拉氏家族,以索圖為代表的赫舍利氏家族,以佟國維、佟國綱為代表的佟佳氏家族被稱為康熙朝的"三外戚"。
之所以稱其為"三外戚家族",一方面是因為這三個家族都與康熙皇帝有姻親關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三個家族在當時都是有權有勢、財大氣粗,特別是家族中很多人在朝廷為官,門生和官員遍布朝政和全國各地,勢力巨大。其中,葉赫那拉氏的珍珠和赫舍利氏的梭爾圖絕對是康熙朝早中期最顯赫、最受人尊敬的官員。
我們先來看看珍珠。
納蘭明珠,葉赫部首領的孫子,尼雅哈的兒子,金臺吉的妹妹蒙古哲哲,是皇太極的生母,所以明珠與清聖祖有親戚關係,再加上明珠早年娶了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按輩分是康熙皇帝的堂弟。而珍珠的侄女是康熙皇帝"四妃"之首的惠妃娜拉,他自然也就成了大阿哥胤的舅舅。
人工智慧新嬌羅宣葉
由於明珠與阿濟格女兒的聯姻是為了依附多爾袞,多爾袞倒臺後,明珠的發展受到極大限制,直到清聖祖除掉鰲拜後,明珠才開始迅速發展。除了能力出眾外,明珠最大的優點是能準確把握康熙帝的思想,尤其是在廢除三藩、收復臺灣的和談中,一直與康熙帝保持高度一致,隨後她的官職也步步高升,先後擔任內務府總管、刑部侍郎、兵部侍郎、都察院左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
同時,明珠的幾個兒子在當時也頗有聲望,長子納蘭性德,號稱"滿清第一詩人",學識淵博;而納蘭次子麥敘,官至翰林院掌院學士,是康熙朝的中後期。他的孫輩也在雍正、乾隆兩朝擔任要職。
讓我們看一看圖表。
胡什裡索埃圖的產地明顯優於珍珠。赫舍利家族很早就臣服於努爾哈赤,而索圖的父親是康熙朝初年"四輔臣"之首,更重要的是,他的哥哥加布拉的女兒是康熙皇帝的妻子孝成仁皇后赫舍利,他的孫子是康熙朝的皇太子胤,與康熙皇帝過從甚密。
海什裡·索埃圖
早在康熙初年,索額圖就已擔任大學士、戶部侍郎等職。作為清聖祖"智取鰲拜"的首功之臣,梭額圖一直身居要職,歷任國史館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侍衛統領大臣等職。
可以說,明珠和索額圖作為康熙朝前期和中期最重要的兩位權臣,幾乎參與了包括平三藩、開墾臺灣、抗俄、平定噶爾丹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事件,他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康熙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這兩個人卻常年拉幫結派,相互碾壓,甚至參與了皇子之間的奪位鬥爭,最終導致了兩人慘澹的結局。
雖然珍珠是第一個倒下的,但相對於珍珠的結局,只能用悲慘來形容。
由於明珠和索爾圖兩人常年黨爭,一方面不斷發展自己的勢力,結黨營私,另一方面又不斷排斥異己,互相打壓,弄得朝廷烏煙瘴氣。
康熙皇帝先用珍珠開了刀。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朝的名臣、直隸總督長期彈劾明珠及其黨羽餘國柱,進而賣官以控制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令他們感嘆"明珠、餘國柱已賣盡"。
于成龍
然而,為了平衡朝廷權力,康熙皇帝將明珠恢復原職,但不再讓其負責具體事務,也不再重用,直到1708年明珠去世。
珍珠死後,康熙皇帝還念及舊情,派三阿哥去祭奠,可謂給了珍珠面子。康熙皇帝對明珠的處理,以及他對當年對鰲拜依戀的情況的處理,可以說非常能夠發揮他的"仁"的稱號。
然而,康熙帝對索爾圖的處理卻完全不同。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索額圖與太子保持著非常親密的關係,但太子的表現卻一天不如一天,上至康熙皇帝,下至皇子朝臣,對太子多有微詞。康熙皇帝因此對索額圖十分怨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時,太子病重,康熙皇帝特命索額圖陪同胤,之後胤的表現更令康熙皇帝失望,導致康熙皇帝震怒。此外,索爾圖長期拉幫結派,貪汙受賄,與明珠集團開展黨爭,搞得朝廷烏煙瘴氣。
人工智慧新嬌羅銀英
最後,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將索哀圖進行圈地,然後被餓死。而這並沒有結束,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對於索爾圖再次批評道:"前有索爾圖助伊謀大事,吾知其情必處決索爾圖.今尹哲欲為索爾圖報仇,成為其心腹之患。"。
同時,康熙帝還把"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額圖的頭上,抹殺了他的一切功績,索額圖身敗名裂。
因此,與明珠之死相比,索額圖不僅被康熙帝以正面、殘酷的方式處死,而且死後遭到徹底的否定和批判,其結局不可謂不悲慘。
康熙皇帝如此區別對待珍珠和索爾圖,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珍珠可以說是康熙皇帝提拔培養的,與索氏的身材形成對比。
如前文所說,明珠在順治年間因多爾袞的影響實際上受到壓制,即使在鰲拜專權期間,也因其出身而受到相應的排擠,直到鰲拜倒臺,其黨被清算,明珠才通過補缺重新獲得了升遷的機會。
瓜爾賈·奧拜
此後,他通過自己的能力和眼光,以及一次又一次與康熙皇帝的主張保持高度一致,官位不斷攀升,成為朝廷炙手可熱的人物。因此,珍珠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能力和原因,也有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尊重。憑藉家族的勢力和父親索尼的影響,這個起點較高的官員,可以樹立明珠為官的典型,也是康熙皇帝的榜樣,所以康熙皇帝不會輕易推翻自己。
其次,與索阿圖擁戴的太子尹相比,明珠擁戴的大阿哥尹在康熙心中太輕了。
康熙帝對須齊可以說是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不僅是對他系統耐心的訓練,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可以說須齊是康熙帝半輩子的希望,包括他和赫舍裡皇后之間的深厚感情,但是因為索爾圖和胤的關係,距離康熙皇帝的希望越來越遠,相當於斷送了康熙帝大半輩子的心血。而皇帝本人的憤怒可想而知。
從康熙皇帝後來以非常殘酷的方式處決參與"託和乞會飲酒案"的官員來看,須齊問題是康熙皇帝心中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經,一旦觸動,必然會招致康熙皇帝最殘酷、最激烈的回應。
康熙帝雖然也很看重珍珠扶持的大阿哥,但他對兒子的父愛並沒有涉及權力的更替和皇位的繼承,所以他的感情和付出遠不如殷氏。而且,明珠隕落時,阿哥和太子還年輕,沒有進行實質性的爭奪,不會牽連到皇位之爭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珠末和索額的結局在數字上有著天壤之別。
這裡是《醉影在心》,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