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許多為生存而奮鬥的鋼鐵城一樣,印第安娜州的加裡也成了昔日輝煌的幽靈外殼。
人口的減少和廢棄的建築使它成為美國最悲慘的城市。可悲的是,住在城裡的人似乎並不反對。加裡也是美國一些最優秀、最具前瞻性的學校的所在地,這些學校有著革命性的辦學體制。
這座城市衰落後發生了什麼,從那以後那些學校發生了什麼?小編帶你了解這座城市的興衰,同時看看愛默生學校的故事,它經歷了過去的輝煌,最終與城市一起倒塌。
現在的印第安納州加裡市
教育就是城市繁榮的核心
印第安納州加裡市不乏廢棄的學校;最後一項統計顯示,在苦苦掙扎的加裡社區中,有21所前公立學校的廢墟。曾經,這些以前的公立學校是繁榮城市的核心,吸引了富裕家庭和全國最聰明的學生。
愛默生學校(Emerson High School)是加裡的,建於1909年,是美國第一所高中,也是美國最著名的學校之一。這是一個自信的美國富人新階層的驕傲工作,幾十年後將走在種族融合的最前沿。20世紀80年代早期,由於人口減少導致學校生源不足,該區將愛默生重新組建成一所視覺與表演藝術磁石學校,以保持學校的開放。
這所學校將在2008年正式停課前再持續一段時間,離100周年還有一年。
愛默生中學歷史效果圖
愛默生學校的歷史
1909年9月,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學校(Ralph Waldo Emerson School)在加裡開學。這是所學校當時被稱為一個傑作,一座宏偉的建築,擁有所有最新的便利設施。愛默生是加裡的第一所高中,非常前衛,甚至還合併了學生經營的銀行和動物園。
學校的新的學習中心是第一所擁有室內遊泳池的學校,再加上帶有樓上跑道的雙層健身房,他們是世界上同類學校中最先進的。
愛默生學校新學習中心的室內遊泳池
愛默生學校是加裡市的旗艦學習機構,在當時被認為是教育的創新。愛默生學校將率先採用一種革命性的新的勤工儉學教育體系。
勤工儉學遊戲要求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使用學術設施,第二組使用非學術設施(健身房、車間、禮堂和田徑場)。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上堅強起來,同時也了解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並有廣大的課外活動選擇。
這些概念在今天看來可能是直截了當的,在100年前對教育是革命性的。
種族融合的嘗試與失敗
愛默生最初是一所白人學校,但20世紀20年代由於人滿為患,加裡看到白人學校引進了黑人學生。為了緩解擁擠的問題,愛默生學校校長批准將黑人學生轉移到加裡的白人學校。
1926年將有6名黑人學生就讀愛默生,1927年又有18名黑人學生獲準就讀。許多白人社區的人並不支持這一點,大批學生舉行了一次示威遊行,最終演變成了一場罷工。
1300多名學生、家長和其他抗議者站在愛默生學校門前,在學校恢復「全白」狀態之前,他們拒絕返回學校內部或驅散。
現在的愛默生學校
校長同意為黑人學生建立另一所學校,並把黑人愛默生學生轉到當時的西奧多羅斯福高中。1945年,分離愛默生的壓力將再次出現,但白人學生將再次遊行抗議。
到1948年,加裡領導層的變動終於阻止了愛默生學派的種族融合。
新方向與一個時代的結束
到了1981年,入學率如此之低,該區被迫將該設施轉型。愛默生1981年高中畢業。它將在一年後重新開放,成為一所吸引人的藝術學校,有120名5至7年級的學生。多年來,愛默生一直在擴大招生規模,直到最終將6到12年級納入其中。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由於學校努力爭取資金,人們對學校的使命和名稱一直感到困惑。
到2007年,愛默生離100歲生日只有兩年的時間,這棟建築看起來已經很老了。多年來,未解決的結構性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座建築群,而學區也無法再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的愛默生學校
人們很快發現愛默生有一個嚴重的模具問題,儘管其程度最初被低估了。一個破舊的屋頂和陳舊的水管從教室上方和牆後漏了出來,這時黴菌已經滲透到了學校的大部分地方。
學校董事會利用有限的資金迅速採取行動。2008年3月,艾默生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工作;承包商更換了幹牆、天花板瓷磚、發黴的窗簾,水管工處理了漏水的管道。學校的部分屋頂被修補了。幾間教室鋪了新地毯,走廊刷了新漆。
然而,更徹底的檢查發現,模具問題不僅仍然存在,而且比原先認為的更嚴重。由於資金枯竭,校董會別無選擇。在2008學年的最後一周,董事會宣布明年他們將把學生從愛默生轉到前甘迺迪國王小學。
當2008年引入夏季的鐘聲敲響時,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學校終於關門了。當學校關閉時,一點東西在被遺棄之前就被搬走了。儀器和學生檔案都被保存起來了,但設備、家具和書籍都被留下了。
印第安納州加裡市鋼鐵工業
如果了解加裡所在學區面臨的挑戰,這種情況就更容易理解。
20世紀上半葉,鋼鐵工業為加裡提供了快速增長和多樣化的人口。1920年,加裡當時29.7%的人口被歸類為外國出生,大部分來自東歐國家,另有30.8%的人口被歸類為本國出生,至少有一個外國出生的父母。
鋼鐵工業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繁榮。1970年,加裡擁有32000名鋼鐵工人和175415名居民,被稱為「世紀之城」。但居民們幾乎不知道,新的十年將標誌著美國鋼鐵以及他們的城鎮開始崩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加裡就開始追隨所謂的「鐵鏽帶」的命運。鋼鐵行業日益增強的海外競爭力導致美國鋼鐵公司從加裡地區解僱了許多工人。隨著城市的衰落,犯罪率上升,越來越多的建築物被遺棄。
今天,據估計,加裡三分之一的房屋無人居住和/或被遺棄。今天,這個城市只有不到8萬人居住,比1960年減少了55%。雖然美國鋼鐵業仍然是一個主要的鋼鐵生產國,但與過去相比,它僱傭了少量工人。這座城市面臨著大量失業、基礎設施日益衰敗、識字率和教育水平低下的問題。
房產稅的上限,城市的低稅率,以及人口的大量減少,使得這個地區的財政遭受重創,迫使學校董事會做出大幅削減。每年從預算中損失數百萬美元構成了每年一次的重組噩夢。
無論老愛默生學派的命運如何,它已經在歷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現在破舊的建築改變了全世界的教育,是20世紀中期美國種族緊張局勢的中心,見證了從美國種族融合到計算機時代的一切。
Ref.Sometimes 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