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黛麗赫本曾說:「是紀梵希創造了我」
這個能在傳奇影后生命中和她的愛人與親人並列最重要的男子,就是設計大師紀梵希,以獨特的優雅格調,打造出奧黛莉赫本的經典形象,如果要說到「赫本旋風」,紀梵希絕對功不可沒。
紀梵希則說:「是赫本讓我看到了服裝的新生命。
每當腦海中浮現她的翩翩倩影,我總能挖掘新鮮的奇思妙想,她的風致不僅讓男人賞心悅目,更讓女人認同推崇。魅力不在於一個女人靜態時身體的某個部位,而是在舉手投足動態中流露出來的整體感覺。赫本就是這樣,她身上的氣質,不是由身體曲線表現出來的性感,而是一種特別的女人味和孩子氣。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賀涵也說了這麼一段話來形容這樣一種美妙的關係:「不管是哪種關係,如果想要跟誰共度後半生,都得是一個能激勵自己、新鮮自己的人」。紀梵希和奧黛麗卡赫本就給我們演繹了這樣一種特殊的關係,且互相激勵、互相成就,相互陪伴但卻沒有任何束縛。
我想人生最美好的關係,莫過於此,這也是我這階段連結到的能量,以及我想成為的這一類人。
在紀梵希的一生中,做了無數套衣服,也獲得過無數讚美,但他最為人樂道的還是與奧黛麗赫本的「曠世友誼」,男人與女人真會有純潔的友情嗎?
有的,儘管他對她那麼的不同與特殊關愛,但正是因為這份純粹無條件的愛,才讓他們共同走過了半個世紀。紀梵希也因為遇到了赫本這個女人,才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設計理念,他認為,女性需要舒適,而非禁錮。他說,女人不是單純地穿上衣服而已,她們是住在衣服裡面的。
這就是紀梵希,因為我愛你,不想束縛你,禁錮你。因此,讓我有了對愛的延生與創造力。所以紀梵希的品牌精神也是來源這份愛,所以他的品牌可以簡述為4G設計風格——即Genteel(古典)、Grace(優雅)、Gaiety(愉悅)、Givenchy(紀梵希)。
他曾說:「真正的美是來自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古典主義的仰慕」,一句話說出了設計的精髓。
他不是設計產品,他設計的是一種情懷與文化,是將內心那份深沉而深邃的愛化為實物帶給這個世界,是透過他的產品傳遞出他本人的生命品質。這也是我喜歡和欣賞一些奢侈品牌的原因,不是因為他是某一個品牌或者是哪一個明星同款。僅僅是因為透過這樣一件產品,我可以連結到這位創造人對於生命的這份態度,這正是我此階段需要拿到的能量。
對於靈性圈、修行圈來說,我認為我的文章、課程已經把三次元如何升級到五次元的內容講得太清楚太詳細了,而我是一個決不讓自己的今天重複昨天的人。因此我不會總是重複的寫文同類文章或者是講同樣換湯不換藥的課程,我覺得沒意義,浪費生命。
生命應該拿去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拿去探索生命的無限性與多元性。這也是我下一階段要做的事,做企業、做實事,將我曾經的這份了悟、這份情懷、這份愛心運用到實體企業,像紀梵希一樣,做這樣一位純粹、乾淨且專注的人。
再來看看紀梵希與赫本的故事,你就會知道,他這份對生命的態度,對創造設計的理念全是來自於生活中的這份情懷與愛的沉澱。
1927年,紀梵希出生於法國,家境優越富足。當紀梵希2歲剛剛學會走路的進候,奧黛麗赫本在布魯塞爾也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
1937年,紀梵希10歲,當他參觀了巴黎萬國博覽會的服裝館之後,就開始嚮往成為一位時裝設計師。這一年赫本8歲,2年後跟隨母親去到荷蘭,並走進安恆音樂學院開始學習芭蕾舞。
1945年,紀梵希從巴黎藝術學校畢業,家人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律師,但紀梵希遵從本心,將第一份工作選擇在巴黎Jacques Fath設計室,進行服裝設計,實現他10歲時候的設計師夢想。同年,遠在荷蘭的赫本,已經開始一些對外的芭蕾舞表演。
1952年,紀梵希創建「紀梵希工作室」。而赫本則憑藉電影《羅馬假日》,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名揚四海。
1953年,赫本要出演電影《龍鳳配》,親自前往法國選購服裝。從那次見面開始,兩個的生命和生活都開始新的連結,這一見就是42年的曠世友情。
當赫本穿上自己挑選的紀梵希設計的衣服的瞬間起,紀梵希的視線就再沒離開過她。他不得不折服,赫本在對服裝的表達有一種其他人無法比擬的天賦,這是與生俱來的魅力,任何人都無法抵擋她的美。
赫本為電影挑選了三套衣服,一件是深灰色羊毛套裝,雙排扣小腰身的設計盡顯名媛風。這件衣服作為影片中女主在巴黎學成回來,脫胎換骨後的第一亮相的造型,不僅是電影男主,連觀眾都為之沉迷,優雅大氣中還帶有一個感性女人的狂野與性感。
第二件衣服是繡有黑色花瓣的無肩帶絲綢晚裝,在電影中女主穿著它在一場盛大的派對中亮相,有些俏皮又不失端莊,全場其他女性瞬間都黯然失色。
第三件衣服也是最有名的一件,是黑色雞尾酒禮裙,肩帶上有兩隻小蝴蝶。一字領的設計不僅蓋住了赫本有些突兀的鎖骨還襯託出了她完美的肩線。這件衣服大受歡迎,並且「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這種款式的裙子被命名為「sabrina裙」(sabrina為赫本在《龍鳳配》中的名字)。
赫本一躍成為好萊塢最當紅的明星,但是電影的服裝指導卻是另外一個人的名字Edith Head。赫本非常氣憤,她說:「以後我的每一部電影服裝搭配,都要由紀梵希設計。」從那時開始,赫本成了紀梵希專屬靈感女神,而紀梵希也成了赫本大部分電影服裝的來源。
赫本因為紀梵希找到了最能展現出自己優雅特質的服裝來源,紀梵希也為自己服裝的設計靈感找到了源頭。一種相互成就、相互支持,彼此為對方生命注入新鮮養料的關係發生了。正是這樣一種關係,非戀人、非愛人,似友人、似愛人、似知己、似戰友的關係,讓他們一直持續了一生一世。
都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當時裝在穿在赫本的身上,在國際舞臺的不斷亮相時,人們才理解了相得益彰,錦上添花等詞語的深意。紀梵希也由此不斷得到國際關注,美國甘迺迪總統的夫人傑奎琳、好萊塢的明星,都找他服裝設計。
在隨後四十年的時間裡,也就是從1953年延續到90年代,紀梵希不但為赫本設計日常衣飾,同時也負責設計赫本在電影中所穿的服裝,就連赫本第二次結婚時所穿的婚紗也由紀梵希一手包辦。真真正正的打造了「赫本風格」。兩個人的關係,也從陌生變成了朋友,知己和莫逆之交。
紀梵希曾經感嘆過:「赫本的美麗,是我旗下任何一個模特都無法比擬的,是她讓我看到了服裝的新生命。赫本與紀梵希倆人在工作中是最默契的搭檔,源於這兩位對於夢想的渴求和對待事物的完美主義都驚人的一致。
而他們倆人對待工作都是極其專注,並且竭盡全力,服裝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完美無瑕。赫本可以為了試裝幾個小時紋絲不動,這種毅力紀梵希也同樣具有。
在時裝方面,倆人是最合拍的工作夥伴,互相成就了彼此,在感情生活中,倆人是最親密的朋友,相互陪伴了42年時光。赫本生病時,紀梵希總會陪在她身邊,一起出席活動時,總能看到倆人牽手相伴的畫面。
時尚圈是個巨大的名利場,設計師與明星的關係,有時是合作,有時是利用,但紀梵希與赫本的友誼卻持續了一生。從此,赫本的每一部電影,都有了紀梵希的風格。無論是赫本年輕時,還是垂垂老矣,紀梵希都會把她當做「小女孩」一般寵愛,他對她最深情的愛,也不過是額頭上的輕輕一吻。
紀梵希曾對赫本說,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
赫本一生經歷了三段婚姻,但紀梵希終身未娶。赫本臨終前,想要回到瑞士,紀梵希用自己的私人飛機送她,飛機裡,他裝飾了滿滿一飛機的鮮花。赫本問他:「為什麼你知道我需要這些?紀梵希回答:「因為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赫本去世前,留給紀梵希一件大衣,她說:當你覺得孤獨,穿上這件大衣,就好像我緊緊擁抱著你。
1993年,赫本永遠地離開了。而她的抬棺人,除了丈夫和兒子,便是紀梵希。赫本去世多年,紀梵希專門出版主題書籍,懷念赫本。2018年,紀梵希也離開了。紀梵希和赫本,以他們的全部生命告訴我們,
無論是紀梵希與赫本的這種關係,還是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賀涵對唐晶的愛也好。都在這個時間點告訴我們,還有一種關係是超越戀人、超越婚姻的。因為我愛你,愛得足夠深邃,因此,我不想用世俗的婚姻毀了你,我更希望你活出你本來的狀態。視你如珍寶,但於我而言,只可遠觀而不想褻瀆,因為我愛你,只想珍惜你,陪伴你,支持你,而不是佔有你。
這就是這個階段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學會的一份更深沉久遠的愛,也因為這份對待生命的態度夠純粹、夠乾淨,夠純潔,因此才能創造出非凡的品質。人活一世,方不會辜負自己的這顆心,這份情,這份愛。
從做事的角度來總結:
若想成就極致非凡的品質,就得具有一顆足夠清透、純粹、乾淨、專一的心靈,我想,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成為的狀態。
最後跟大家說一聲,我以後不太會寫太多靈性或修行的相關文章,我會更多寫一些關於生活、經濟、情感等實實在在落地的、給大家生命啟示的文章。
因為,我會發現,修到最後,活明白了,一定是像個正常人一樣的,認真生活、認真工作、不負自己、不負身邊的人,每一個當下都讓自己活得了無遺憾、心無掛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