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時候,大家都讀過安徒生童話裡的《豌豆公主》,一個著名的故事。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安徒生會寫出這樣一個沒有歷史隱喻,沒有美學意義,甚至主角三觀還不太正的故事。
這樣的故事寫給小孩子們看,真的可以教給他們真善美麼?
整個故事套路滿滿:王子想要娶到一位真正的公主。在一個雨夜,公主來敲門,皇后為了考驗她。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取出二十張床墊子,把它們壓在豌豆上。又在這些墊子上放了二十床鴨絨被。這位公主夜裡就睡在這些東西上面。
第二天,皇后問公主睡得如何。
「啊,一點兒也不舒服!」公主說。」我差不多整夜都沒有合上眼!天曉得床下有什麼東西?有一粒很硬的東西硌著我,弄得我全身發紫,這真是太可怕了!」
大家看出來了,她的確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因為壓在這二十層床墊子和二十床鴨絨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還能感覺得出來。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會有這麼稚嫩的皮膚的。
讀完之後的感覺,小時候的我:床墊那麼高,公主是怎麼爬上去的?好麻煩哦!
現在的我:這個公主,不,這個故事有點問題呀……
我無意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視時代與人物,不過經過推測,大概還是可以還原出故事本身的用意。
這應當是一個很小的國度,小到王子連一位合適的妻子也無法找到。王室貴族似乎十分貧窮,窮到國王親自為公主開門,皇后親自為公主鋪床的地步。鑑於皇后居然能一口氣拿出二十個床墊和二十條鴨絨被,貴族的祖業和樂於助人的精神還沒有消失。
而公主呢,她十分神秘:不僅在雨夜匆匆來訪,身邊也沒有侍從,似乎也是落魄之中,讓人不禁揣測她的國家發生了什麼。
故事的核心是皇后對公主的考驗,最終,公主順利通過考驗,證明了自己的高貴。
雖然不知道為何要用皮膚的嬌嫩來衡量高貴,但總體來說,安徒生的《豌豆公主》依舊陳述了和《醜小鴨》類似的主題:一時的困厄不能掩蓋人本質的光芒,心靈高貴的人總能通過考驗,展現出最美麗的本質。這倒是沒什麼好說的。
但是從小時候,公主就讓我十分生氣:
貴族不是應當優雅體貼嗎?客人向主人抱怨,是不是太沒有風度了?
她不僅對王子一家人的熱情毫無感恩之心,還嬌生慣養,矯揉造作。
這一粒豌豆,就像是混入蚌殼中的沙粒,也意味許多挫折。大多數人,都要學會在疼痛中成熟,變得堅強,而克服的困難就會變成記憶寶庫中,一顆顆光澤的珍珠。
可悲的是, 生活中偏有不夠成熟、堅強的人, 無法忽略一粒小小的豌豆, 自我折磨, 以至於無緣享受生活的舒適和溫馨。
這就是我對《豌豆公主》的解讀。她的自私與敏感證明了所謂的「貴族氣質」,而今天的我們或許應該質疑,所謂「貴族氣質」真的高貴嗎?
顯然並不。
(圖片來自堆糖,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