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法國的時尚,最近熱門的美劇《艾米麗在巴黎》(Emily in Paris)就講述了來自美國的Emily出乎意料地在巴黎尋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時尚行業工作,然後在這座浪漫的城市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劇主打的是時尚愛情劇,女主角Lily Collins當然在劇中基本每個場景就能換一套時裝。
但似乎觀眾並不買帳,這部劇大熱以來,一直被吐槽「服裝最丑時裝劇」,這個「醜」,重點還是出現在女主角Emily身上,剛到法國的她,就把巴黎的元素全部堆砌在了身上,貝雷帽,皮手套,甚至還有艾菲爾鐵塔,完全就是一鍋亂燉。
所以在劇裡她也被同事吐槽為「La Plouc」(鄉下人)。但是只要造型簡潔而優雅,Emily就能非常時髦,而且就如同赫本一樣。
不過法國人對美國人的諷刺也是一個老梗了,在《摩登家庭》中的一幕,就體現了忍俊不禁的「法式歧視」。
從劇中的角色設定來說,Emily的穿搭也是蠻符合她來自美國的甜心個性,但是的確是一點也不「法式」。
那什麼才是真的法式風格呢?
我們可以先從一些法國電影中找尋一些靈感。
導演埃裡克·侯麥(Eric Rohmer)是新浪潮運動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侯麥49歲時以《我與慕德的一夜》受到國際影評人的熱烈喝彩。自此,他也始終如一地堅持著自己電影簡約和散淡風格,優雅又深刻。
候麥對電影色彩的運用充滿著濃鬱的文藝氣息和浪漫氛圍,他鏡頭下的女性都有著毫不費力的時髦和美而不自知的精緻。
《春天的故事》裡展現了非常舒適的法式風格
而法國老牌時裝貢獻出的經典設計,以及經典的法式風格代表名流,如簡鉑金(Jane Birkin)等, 也一再加深了一些法式風格的印象。
Jane Birkin以她的劉海以及穿搭風格成為法式經典的代表人物之一,而HERMES以她命名的包袋更是讓她的風格印象在未來不斷被更新加深。
而CHANEL Christian Dior 等法國時裝品牌,也展現著經典的法式風格。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我們更容易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因此我們也能在INS上看到更多法國時尚博主們的穿搭,她們的穿搭也結合了經典的法式元素,同時和最新的潮流趨勢,更能體現現在最盛行的法式風格。
知名法國博主jenne damas深受大眾追捧和模仿
你能定義什麼是法式風格嗎?
其實不能,因為有太多風格了,有用中性廓形的西裝展現的瀟灑,也有優雅裙擺演繹的浪漫。但是你一看就覺得這是一種「法式風格」。
那怎麼能穿出這種法式感呢?
你隨便在書庫進行關鍵詞搜索,都能出來很多相關穿搭資料,但風格這種事,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否適合自己還是不能夠一概而論。
其中,最為出名的一本講述法式風格的書,應該是Caroline de Maigret 的那本《How to Be Parisian Wherever You Are: Love, Style, and Bad Habits》。
Caroline de Maigret是著名的法國模特及音樂製作人,她把法式風格和搖滾精神融合起來,可以說是法式風格的代表人物。
她在書中也調侃了很多關於法式風格的元素,同時要告訴了讀者,做自己最重要。
Alexa Chung曾經去時尚博主Camille Charriere家做過一次採訪,解讀了一些法式風格,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有趣又不為人知的小細節。
比如每本法式穿搭教程裡都會告訴大家,「牛仔褲必備,因為它舒適又百搭。」然而必備的確是必備,但牛仔褲真的不舒適。
再比如,很多人說法國女生不健身,其實法國女生要健身,但她們不會穿著健身服到處跑,只是屬於優等生悄悄努力罷了。
然後她們也有一些特別的小心思,比如沙發專門選小一點,顯得自己更修長,選擇衣服的時候,也會考慮更多的因素。
但同樣,她們也真的在追求自我的特色,她們更自然,想要保留自己的特點。
比如她們認為妊娠紋很酷,會保留自己的細紋和皮膚質感。
▂
所以真的定義法式風格很難,法式風格到底適不適合你自己,也只能自己去判斷。
其實我們更應該明白,看著那些獨一無二的法國女星,法式風格最核心的元素,除了老生常談的白T恤、條紋衫、牛仔褲、貝雷帽等,更重要的是自信、自我、自然(or看起來自然)。
愛自己,或許才是最好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