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流落民間的匠人,以故宮館藏為原型,做出獨一無二的聖誕禮

2021-02-13 國家地理中文網

「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

兩千多年來,花絲鑲嵌工藝一直為宮廷御用,多用於帝王后妃的飾品、器物,用以凸顯皇家尊貴。

「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花絲鑲嵌將金銀的美感推向了極致。

抽金成絲,採用掐、填、堆、壘、編、織、攢、焊等傳統技法,將金絲彎曲勾勒成各種造型,鑲嵌以玉石。金絲比髮絲還細,紋樣如芝麻般大小,做一件花絲鑲嵌首飾,宛如在金上刺繡。

「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花絲鑲嵌將金銀的美感推向了極致。「它與景泰藍、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宮毯、京繡」共稱的燕京八絕,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最後一個高峰。而花絲鑲嵌位列燕京八絕之首,更被譽為活著的珠寶工藝歷史。

 

這項精妙絕倫的工藝被世界推崇、被奢侈品效仿。

但在國內,依舊避免不了「失傳」的境地。

花絲鑲嵌極依賴手工技巧和經驗,培養一名師傅的時間短則十幾年長則數十年。

很多人幾十年的心血研習尚不能完全掌握全部精妙所在,許多年輕學徒都望而卻步。

到今天,也僅在北京、成都等地有少量真正純手工的花絲鑲嵌工藝廠被保留下來。

2018年,為了尋訪失落的手藝「燕京八絕",

我們輾轉京、津、冀。

探故宮文物醫院,

拜訪修嬪妃首飾的文物修復師;

尋天津倒閉的花絲廠,

找到曾經傳承宮廷技藝的老師傅。

2008年,花絲鑲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曾經的花絲鑲嵌,

用金絲做底,點翠鑲嵌,

做起來不計工本,

是貴妃格格們居家宮鬥必備,

所以大清亡了後傳承都不好。

年邁的師傅帶著年輕的工匠和

用銀鍍金替代金絲,把點翠換成燒藍,

繼續花絲鑲嵌,

這傳唱了千年的的金與火之歌。

高爾基曾說「一門手藝的消亡,就代表著一個小型博物館的消失。」手藝的消亡並非僅僅失去一樣東西,而是工具、匠藝、心法等等整個系統都消亡殆盡了。為了讓更多人能看到花絲鑲嵌的美,我們選擇了幾款銀鍍金的花絲鑲嵌飾品,工藝不變,但價格相對更容易接受。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所選的每一款飾品都以故宮館藏文物為原型,在其基礎上進行創新復刻。花絲編織戒指、手鐲:編織是故宮館藏花絲鑲嵌文物最常用紋樣,一般作為襯底使用。

將其單獨提取出來做成戒指和手鐲,既有宮廷精緻又有現代簡約感。搭配挺括面料或有質感的羊絨衫/大衣,不僅能襯託出高貴華麗的風格,日常佩戴也不會顯得誇張。

花絲古錢紋手鐲:古錢紋是故宮館藏清宮后妃首飾常用花紋,採用累絲工藝,每一個小卷的彎曲弧度、大小都要精心的設計和製作。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整體造型復古簡約,搭配雪紡、絲綢、歐根紗等材質的服裝,完全將花絲的優雅和女人味顯現出來。

想要在傳統的花絲鐲上塑造出四龍戲珠效果,就必須要攢出立體又對稱的龍頭效果。

只有手藝非常純熟的老匠人才有信心做出這樣的效果。

整體設計既有金器的華美,舉手投足間又多了一絲古典韻味。

戴在手腕間不經意的優雅感,襯得整個人都多了幾分華貴氣質,如果要選擇一個買來贈人,它絕對是最不會出錯的選擇。

由於花絲鑲嵌全為手工製作,這為數不多的百件飾品,就已經耗費了他們半年的時間。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花絲鑲嵌的技藝高超、用料珍奇、工藝繁複,使其在許多收藏家的心裡,珍貴性絲毫不亞於唐畫與宋瓷。一件金絲鑲嵌的工藝品,想要完美成型,要經過「掐、填、攢、焊、堆、壘、織、編」八大工藝。

這八種工藝細分起來每個都是千變萬化,在實際操作中也可進行不同次序上的搭配。

花絲鑲嵌,是用比頭髮絲還細的金絲銀線製成。但最開始時,金銀融化後,倒進溝漕後成型,都是比手指還粗的金(銀)杵。

工匠們要趁熱打金(銀),把手指粗的金銀杵捶打成粗線。然後把這些粗的金銀線穿過孔徑不一的拉絲板,用力拉伸,藉助金屬的延展性,最終把金銀杵拉成比頭髮線還細的金銀線。

從拉絲板中拉出來的單根絲表面是光滑的,這在行內被稱為「素絲」。素絲還需要經過一定的加工,搓製成為各種帶花紋的絲才可以使用,「花絲」之名由此而來。

一段20公分長的銀線,最終拉成製作花絲鑲嵌的銀線,要被拉長至200米。拉伸幅度整整是1000倍。人們常說,百鍊成鋼。但對於花絲來說,千拉方可成器。

掐絲:用鑷子或鉗子將花絲掐成各種紋樣的工藝,粘焊在器物上。由於花絲極細非常容易斷,注意力必須非常集中,所以掐絲既是基本功也是最難掌握的技術。

這是花絲鑲嵌中最「修身養性」的一環,填這種比芝麻粒還小的蔓兒,對工藝師的眼力和手力要求都極高。有時小東西不聽使喚,有勁也使不出,整個人都會喪氣的不得了。一根圖案大概需要填上百個蔓兒,哪怕是經驗非常豐富的技師,做一個簡單圖案也得要兩天多的時間。

攢:將珠寶粗坯的細部用工具敲打為更完美的形狀,並用金屬刀具在金銀片上一點點雕刻成所需的圖案。

堆壘、焊:用堆炭灰的方法將碼絲在炭灰上繞勻,壘出各種形狀。再將製成的紋樣拼在一起,通過焊接組成完整首飾,形成天衣無縫的奇效。

焊接對於工匠經驗有極高的要求,灑金焊藥,灑少了焊不上,灑多了影響花絲效果。

對火候也要有精準的判斷,如果花絲被燒斷,整個作品就前功盡棄了。

編織:將細絲編織邊緣紋樣和不同形體的底紋,在底紋上再粘以用各種工藝方法製成的不同花型紋樣。

鑲嵌:如果說花絲鑲嵌的精髓在花絲,那麼後期的鑲嵌則可以起到畫龍點晴的妙用。用挫、鎪、捶、悶、打、崩、擠 、鑲等技法,將金、銀薄片做成精緻的託槽或爪子形臥槽,點綴以珠寶翠鑽、精石美玉等。一定要「鑲好、鑲平、鑲俏」,才算得上一件完美的花絲鑲嵌工藝品。

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花絲鑲嵌這麼多步驟,中間有任何失手,都必須報廢重來,真的每一步都配得上匠心兩個字。 一件做了1個多月的作品,可能因為一點沒注意到,就前功盡棄。

頭髮絲般細的花絲在火中塑形,有時火稍微大一點花絲就會斷掉。
為了將八種工藝熟練於心,工匠們每天至少練習10個小時。冬天水涼,免不了凍手;點火加工時又燙得不行,手上新增不少被火星燙傷的疤;還有拉口子、酸腐蝕、扎刺……

在很多固執的老手藝人心中,花絲應該是被「嵌」在博物館內的。

 

他們只願意復刻以前老工匠給「宮裡」做的東西,覺得用傳統工藝做新設計就沒了老東西的味兒。

「我們嘗試將復刻產品推向市場了,很多人覺得好看是好看,可是買回來不好搭配,最終咱們的傳統工藝只落得個華而不實的名號。」「而且,很多重工復刻的,價格都非常高,幾萬到幾十萬的都有,除了懂行的人願意收藏,普通人可能就覺得:你這是什麼東西啊,賣這麼貴!」

北京花絲廠的手藝人說:「傳統工藝想要傳承下去,不能只靠政府補貼,我們必須找到現在年輕人願意接受的方式。」自此,如何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老物件,用花絲鑲嵌的手藝做出新意,就成了北京花絲廠手藝人每天的必修課。如今,他們帶著最新的成果項鍊、耳飾,來到了風物小館,三個系列的花絲飾品,質地分銀和銀鍍金兩種,靈感皆源於故宮館藏文物,用花絲鑲嵌工藝進行創新,等待諸位的光臨品鑑。風物君的同事們說,這款花絲首飾:既保留宮廷絕技的古典韻味,還很貼合日常的審美。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汝窯,生產的瓷器專供北宋宮廷使用,是宮廷審美的代表。此系列靈感源於宮廷瓷器瓶,縱橫交錯的花絲,交織出瓶身精巧結構。

日常佩戴不僅能襯託出高貴華麗的風格,也不會顯得誇張。瓶安也有平安的寓意,是滲透到中國人骨子裡委婉含蓄的祝福,買來送給親人、朋友都是極誠心的。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此系列以水絡為設計靈感,提取水紋的特點賦予花絲圖案。輕盈點落,靈動起舞,絲縷繁複鋪陳出華麗旖旎的宮廷圖騰。整體設計都很簡約,搭配雪紡、絲綢、歐根紗等材質的服裝,完全將花絲的優雅和女人味顯現出來。耳飾有兩種不同的戴法,能滿足不同臉型、不同場合的需求。珍珠的溫潤和花絲的精緻,相輔相成,不會搶去彼此的風頭,增加了一點柔美溫婉的氣質。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狀圓形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此系列用黃金花絲工藝融入玉璧形制,純真與美豔相融,交錯目眩神迷。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金銀絲的纏繞做成的幾何造型,精緻小巧,既有古典的氣質,又顯靈動年輕。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每一款花絲鑲嵌首飾,都是由熟練的花絲師傅,伏案桌邊數小時,連續幾天才能做出來的由於花絲鑲嵌需要全手工製作,成本高,工期也比較長,所以現貨只有銀與銀鍍金兩種。而且這批現貨,已經是老師傅們趕工半年才做出來的了,這次趕不上,下一趟大概要等明年。

當那些偉大的工匠漸漸老去,曾經凝聚中華民族世代工藝傳人智慧的花絲鑲嵌,只能在博物館裡孤獨地回映著盛世的餘暉。幸好,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人為這樣一門手藝時刻努力著。他們精雕細琢,讓這門手藝承載的工匠精神,在千百年的沉澱中持續流光溢彩……戳下圖可直接購買

滿減優惠

滿300-40

滿600-100


當那些偉大的工匠漸漸老去,曾經凝聚中華民族世代工藝傳人智慧的花絲鑲嵌,只能在博物館裡孤獨地回映著盛世的餘暉。
幸好,在我們身邊,仍有一些人為這樣一門手藝時刻努力著。他們精雕細琢,讓這門手藝承載的工匠精神,在千百年的沉澱中持續流光溢彩……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京港地鐵攜手故宮宮廷文化推出新年福筒及鼠票,福從天降送吉祥
    據史料記載,清代自康熙以後,每年入冬,皇帝都要親自書寫「福」字頒賜王公大臣,意為天賜福祿。比如,雍正帝即位後,把「書福頒賜」著為成例,他在位13年,每年臘月底都要開筆書「福」;乾隆二年起,乾隆皇帝選定臘月初一為書「福」吉日,用「賜福蒼生筆」書寫第一個「福」字。年貨作為春節特殊的節日符號,有重要的文化價值。
  • 宮迎萬象,以珠寶藝術品味宮廷文化魅力
    年創立以來,秉持傳承和創新精神,傳承匠心珠寶工藝,匯聚優秀匠人大師。此次,周大福以宮迎萬象為題,從「宮中瑞靈、宮中生機、宮中趣事」中感悟歷史,向大家復原美好的故宮生活景象,將皇家宮廷的文化內涵與當下時尚完美結合,用珠寶講述宮廷傳統文化,得以一窺故宮永恆的經典與魅力
  • 匠心手藝人:鐵柱磨成針,不過是花絲匠人的入行基礎
    五十六年前,劉超的外公李玉成跟著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老手藝人學習「花絲鑲嵌」手藝。而後,家裡依靠這門手藝,置辦了這個小院。到劉超這一代時,大量從北京擠出的年輕人,到香河置辦房產。劉超家所在的村莊,絕大部分地方都被拆遷,年輕一代都變成了拆二代。
  • 象牙涼蓆·故宮館藏之物
    <館藏之作·故宮牙席> 北京猛獁珍藏·bjmmzc象牙編制席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北京猛獁珍藏·bjmmzc如今,編織牙席的技藝被拾起,流傳千古的文化被傳承,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匠人的絕頂技藝!有幸可以在現今看到完整無缺的象牙編制涼蓆讓人無比讚嘆。
  • 鐵柱磨成針,不過是花絲匠人的入行基礎
    五十六年前,劉超的外公李玉成跟著從宮廷流落到民間的老手藝人學習「花絲鑲嵌」手藝。而後,家裡依靠這門手藝,置辦了這個小院。到劉超這一代時,大量從北京擠出的年輕人,到香河置辦房產。劉超家所在的村莊,絕大部分地方都被拆遷,年輕一代都變成了拆二代。
  • 故宮又放大招!1個福筒,6種禮物,集萬般美好佑你福氣滿滿!
    「 來自宮裡的好禮~ 不論古代抑或今天 不論宮廷還是民間 貼福字、春聯、門神...祈福迎祥 都是過年不可或缺的儀式
  • 六桂福「福韻·故宮」古法黃金婚嫁新品,顏值高更顯東方神韻
    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年,六桂福珠寶再度攜手故宮文創推出福韻·故宮古法黃金婚嫁「宮廷嫁禮」系列,以皇家六韻古法制金工藝,復刻皇家經典吉祥圖案,再現帝後大婚時的吉服嘉禮,承百年禮儀,啟宮廷福運,締今世良緣。
  • 致敬匠人精神——觀《我在故宮修文物》有感
    那個幾多朝代更迭,幾多流轉歲月,幾多故事吟唱建成將近六百年的故宮,收藏著包括《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在內的180多萬件珍貴文物。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載體,有靈魂,有生命,它們和人類的內心緊緊相連,歷經百年滄桑,這些人類共同的瑰寶或多或少蒙上塵埃,破損不堪。從故宮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師走入紫禁城的紅牆,通過他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將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
  • 打開宮廷文創的新方式 金笙記
    如果讓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金笙記的產品是新式宮廷珠寶的代名詞,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美學完美結合。每件宮廷珠寶都來源於宮廷藏品,又採用傳承宮廷造辦處的純手工技藝製造而成。用時代印記雕刻,創造出新式宮廷珠寶。,也在不斷思考如何讓用戶既能感受宮廷珠寶散發的獨特魅力,又能讓您的每次佩戴彰顯貴族氣質。
  • 【故宮再跨界】顏值炸裂的獨寵月餅,滿滿的宮廷儀式感!
    一款由兩岸非遺宗師締造的宮廷臻味【朕的心意 故宮錦盒月餅】讓中秋節品著這樣一盒月餅滿滿的宮廷奢華儀式感而今年~他的名字又與故宮錦盒產生了關聯一個一直生活在景德鎮的傳統匠人又是如何與故宮錦盒聯繫到一起的?從陶瓷到錦盒...這中間發生了什麼?
  • 國家非遺Ⅰ甌塑 青弘克隆故宮博物院《千裡江山圖》系列作品賞析
    這位藝術家只對國家文物感興趣,先是用泥土克隆浙江省博物館的一件北宋彩塑,緊接著高仿一批溫州博物館館藏的文物,然後盜版了遼寧省博物館一級文物,幾年來,她一直痴迷雕塑藝術,把好幾個博物館收藏的歷代名畫,從平面變成了立體的浮雕。如今克隆了故宮博物院一組《千裡江山圖》,讓大好江山立體呈現在眼前!
  • 清朝巧奪天工的牙雕工藝,及故宮珍藏牙雕藝術品
    我國諸多工藝品之中,象牙雕刻是獨一無二的頂尖藝術品。象牙表面潤透如玉,紋理細膩規整。因為象牙容易雕刻,是古今中外雕刻大師施展才能的絕佳原料,頂級象牙雕刻藝術品是天然和人工雕刻藝術的完美結合。早在元代宮廷,就已經有了專門雕刻象牙和犀牛角的作坊。明代皇家所用的牙雕製品是由「御用監」製作的。清朝早期,宮廷牙雕工藝還在繼承明朝的傳統,無論是在雕刻技術還是藝術審美上都有了一定的發展。而到了清朝中期,象牙雕刻的藝術創作更加繁瑣奢華,那時候的牙雕工藝分為宮廷手工藝和民間手工藝兩類,而在民間,牙雕技藝分為江南和廣東兩大流派。
  • 共享充電寶颳起中國風,故宮宮廷文化X街電幫你「為愛充電」
    時逢七夕佳節將至,北京故宮宮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街電共同推出了「來宮裡為愛充電」的主題活動,為人們送上節日的甜蜜祝福。針對此次主題活動,街電推出四款故宮宮廷文化定製款充電寶,其中三款為共享充電寶,一款為售賣版充電寶禮盒,為用戶送上一份專屬的七夕好禮。
  • 國學文化「穿越」京東618 故宮授權家具品牌滑氏紅木傳遞匠人精神
    這其中,故宮博物院無疑是集大成者。有數據顯示,故宮館藏家具數量在7000件以上,其中包括了諸多明清家具精品。有張揚皇家威嚴、裝飾繁複華麗的清式家具,也有簡美沉靜的明式家具,更有一些世所罕有的孤品、絕品。
  • 傳承宮廷美學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
    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以及著名演員、兼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禮儀指導張曉龍先生、美籍華人設計師Grace Chen陳野槐女士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宮廷禮儀的精髓以及宮廷珠寶搭配的訣竅和秘笈。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搭配Grace Chen高級訂製禮  服周大福華東區品牌副總 嵇萍莉女士  故宮博物院的特約專家——苑洪琪老師  周大福故宮文化珠寶上海K11展活動現場  【2015年4月3日,上海】周大福2015故宮文化珠寶系列展在上海K11如期舉行,向傳統美學致敬,再續古代珠寶與現代時尚的華麗緣,再造今日珠寶風尚新範。
  • 故宮推出「賀歲片」,揭秘宮廷過年五大習俗
    故宮出版社表示,這部「賀歲片」是2019年《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的延續和新形態的嘗試。5集「賀歲片」中,竇文濤帶著文化嘉賓王剛、馮唐、羅晉、詠梅、王佩瑜,走進故宮,和故宮專家一起,在真實的歷史空間和文物中體驗宮廷過年的別樣習俗。
  • ICY全球設計師平臺攜手故宮宮廷文化
    「吉服回潮」:故宮宮廷文化與女裝領域的跨界合作吉服最初形成於明代,到清代正式成為冠服制度中的一個專門分類,泛用於各種吉慶場合,是古人們求取喜慶、吉利時穿著的專屬服飾。「吉服回潮」系列是故宮宮廷文化與女裝領域的跨界合作。
  • 紫禁城「十二花神」新年禮——2021故宮掛曆花開富貴的喜氣,給你!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一條君用五百裡加急的速度,為大家獻上一份來自宮裡的年禮——2021故宮掛曆!2021年的故宮掛曆,以康熙年間的「十二花神杯」為靈感,請來了故宮裡的「十二位花神」,陪你度過一年十二月。起名就叫《故宮掛曆·2021年·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