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和風俗,基本上每一個歷史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穿衣風格,面對眾多的穿衣風格,不能簡單的評論是好還是不好。
畢竟當一種潮流流行起來的時候,背後都有它的道理,可能這一道理是很荒誕的,或者說存在不等於合理。
但這些文化和風俗無論怎樣,都在歷史留下了深刻的痕跡,並不是你我能夠抹殺與塗改的,我們只有坦然的去面對。
漢代女子流行穿開襠褲
歷史上有一些服飾,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讓我們根本無法理解,不過細細品味其背後的歷史背景,又能讓我們多一份理解。
就比如漢代,當時舉國上下女子都流行穿開襠褲,這個在我們現如今人們的眼中,便是不能夠接受的。
開襠褲在我們的印象中,只有襁褓之內的嬰兒才會去穿,當然嬰兒穿開襠褲目的就是一個,為了大小便方便。
嬰兒大小便很難提前告訴父母,如果不給嬰兒穿開襠褲,孩子很容易拉了尿了,作為大人收拾起來是很費力的一件事。
養過小孩的家長都深有體會,當然現在的孩子很多都選擇穿尿不溼,其實從舒適度來考慮,尿不溼的舒適度是沒有開襠褲舒服的。
畢竟尿不溼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有束縛感,尤其是當孩子尿完之後,會讓孩子很不舒服,這也是小孩子經常莫名其妙的哭起來,家長還不知道緣由。
言歸正傳,小孩子穿開襠褲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成年的女孩,穿著開襠褲在大街上溜達,想想那種畫風就很有傷風化。
況且在古代人們對於禮制的重視程度還是遠遠要比現在的人更重視,那漢代女孩為什麼會選擇穿開襠褲呢?
漢靈帝掀起穿開襠褲潮流
其實在古代,只有到了宋朝程朱理學之後,社會對於女子的態度才變得束縛起來,程朱理學之前,社會是非常開放的狀態。
就比如唐朝,唐朝就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朝代,說唐朝開放不僅僅是唐朝對外開放程度高,就從唐朝女子的穿著上來看,唐朝也是足夠開放。
唐朝女子當時流行半胸裝,所謂的半胸裝從字面意思就能得知,是女子穿上這種衣服胸部是處於一半遮住一半露出的狀態。
你想想這種衣服即便是放到今天,估計也沒幾個人好意思穿出去,但是在唐朝大家都這麼穿,從武則天到下邊的老百姓,大家都喜歡這樣穿。
唐朝大詩人歐陽詢有詩為證「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胸前如雪這一比喻恰到好處,也說明正是因為女孩子都這麼穿,才給了歐陽詢的創作靈感。
漢代其實也沒有各種封建禮教的禁忌,到了漢靈帝這一代,漢靈帝由於缺乏子嗣,自然希望能夠龍脈興盛。
所以他為妃嬪發明了這一開襠褲著裝,目的是為了皇室子嗣的繁衍,當然這兩者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但是無論怎樣,皇帝都發話了要鼓勵推廣這種服飾,自然下邊也要貫徹落實,在那樣一個信息不發達的社會。
皇家是時尚潮流的引領者,這與楚靈王喜歡細腰,宮中的人以此為美,節食減肥希望自己的腰變細,結果很多人最後腰沒變細,卻把自己餓死了,其實是一個道理。
所以漢代穿開襠褲的潮流就是漢靈帝掀起的,剛開始很多女孩子也不好意思穿,但是當她們看見,比自己高貴的皇貴妃都穿著開襠褲,自然也都跟風開始穿。
冬天是如何抵禦嚴寒的?
其實穿開襠褲除了有傷風化之外,還是有優點的,比如夏天的時候穿開襠褲會很通透涼爽,這樣就不容易起痱子。
另外下邊通風就會很乾爽,我們學過生物課的都知道,很多真菌都是厭氧型,如果能夠做到通風乾燥,就可以很好的抑制真菌的滋生。
但是凡事有利則有弊,穿開襠褲夏天確實是通透涼爽,但是到了冬天便會很冷,那麼漢朝的女子冬天是如何抵禦嚴寒的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俗話說活人是不會被尿憋死的,漢朝女孩到了冬天便會在開襠褲外邊穿一件外套,類似於現在的風衣,這件風衣當時叫做「裳」。
到了室外就會穿上裳,進到室內由於室內有取暖的火盆,火炕,溫度是很溫暖的,這時候依然可以繼續穿開襠褲。
當然漢代的開襠褲服飾並沒有流傳太久,畢竟這種服飾會導致社會犯罪率的上升,到了漢朝末年,由於各地群雄揭竿而起,社會變得不再太平,這種開襠褲也隨之消失了。
文/閱史明心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漢史》
《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