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經典紅色電影,你都知道哪些?
六十多年前,新中國誕生了首部影片《橋》。鬥轉星移,歲月流金,一路放映而來的紅色經典電影,或黑白、或彩色,深深感染著千百萬電影觀眾。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十大中國紅色經典電影。
《南徵北戰》
龐大繁雜的戰爭題材表現得明快流暢
《南徵北戰》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52年,由成蔭、湯曉丹聯合執導,陳戈、馮喆、湯化達等主演的新中國第一部軍事影片。該片取材於解放戰爭中華東戰場的一個戰例,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正確運用毛澤東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取得勝利的過程,旨在表現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戰略思想。
《上甘嶺》
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願軍英雄群像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的戰爭故事片。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紅色娘子軍》
較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紅色娘子軍》是由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由謝晉執導,祝希娟、王心剛、向梅、陳強等主演的歷史故事電影。該片曾創造了總觀影人數6億人次。講述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鬥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鬥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青春之歌》
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普遍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
《青春之歌》是一部由崔嵬、陳懷皚指導,謝芳,于洋主演的影片。取材於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生動細緻的刻畫了主人公林道靜在複雜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中的成長過程,深入剖析她的精神面貌和個性,片中所展現的「林道靜的道路」,也正是那個時代進步青年知識分子普遍所經歷的曲折歷程的「縮影」。
《小兵張嘎》
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
《小兵張嘎》是由崔嵬、歐陽紅櫻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的抗戰故事片。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地道戰》
紅色經典中的經典
《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蕩」,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鬥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閃閃的紅星》
濃鬱的抒情氣息,清新而不失凝重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中國兒童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小花》
抒發了兄妹情、母女情
《小花》是張錚執導,劉曉慶、唐國強、陳衝等主演的愛情片,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製作。改編自小說《桐柏英雄》。講述了一個被賣的小姑娘長大後,成為戰士的故事。
《開國大典》
一部波瀾壯闊英雄史詩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歷史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黃凱、劉懷正、郭法曾等主演。影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開國大典這一歷史的瞬間,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蔣介石、宋慶齡等100多位歷史人物的風貌。該片為新中國成立40周年獻禮,於1989年上映。
《大決戰》
獨特魅力的戰爭影片
《大決戰》三部曲:第一部:遼瀋戰役,導演: 李俊,楊光遠,影片從史實出發,深入挖掘歷史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了毛澤東、林彪等人的軍事才能和解放軍的歷史功績。第二部:淮海戰役,導演: 李俊,蔡繼渭,影片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詳細描繪了解放軍的指揮官的高明和戰士的英勇善戰。第三部: 平津戰役,導演: 李俊,韋廉,影片深入刻畫了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政治大智慧。
作者:夢靈啷裡格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