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個註定值得銘記的一年,疫情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卻沒有阻止科技的發展,而這其中手機行業似乎受到的影響比較少,這一年也推出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要我說今年手機行業的關鍵詞我覺得是高刷,快充和旗艦體驗。
而對於我這名大學生來說又多了 「今年 5G 手機貴了不少」的吐槽。各家產品各有各自的賣點和優勢,無論是高端旗艦產品、中端機還是追求極致性價比的手機比比皆是。一加手機在上半年發布了一加 8 系列和一加 8 Pro 系列,作為一名使用多年的一加手機用戶,我很喜歡一加 8 的輕薄和奪人眼球的銀翼配色,也感嘆於 8 Pro 繼承了 7 Pro 的 2K 屏和高刷等硬體上的的優秀品質,把硬體各項數值拉滿,又增加了無線充電、MEMC 晶片、前後感光等補齊短板又引領行業的功能,使得一加 8 Pro 成功躋身旗艦機的行列。
而隨著 8 系列的發布,除了讚美之外,不同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人說,「我們不要旗艦,而是旗艦殺手」,認為定價過高;也有人說,「一加系統太簡陋」,在同價位會選擇系統更好的;甚至有人對一加 「不將就」產生了質疑……
時間線推回到去年,是 7 Pro 的成功讓一加 「出圈」,越來越多的進入公眾視野是人們對一加這個品牌有了不同的標準和要求。當然,一加也是明白這些用戶的聲音的,如何抓住新了解的消費者注意力,一加也需要自身的改變。從年初的改變 LOGO 設計語言,到 8 系列多次進行促銷活動,面向海外發布價格更實惠的 Nord 系列產品,到下半年氫 OS11 的發布,而一加 8T 系列的發布是一加對於種種聲音的回應。我將從我 8T 發布後至拿到IT之家提供的測試機使用的這段時間順序來聊聊我對這款產品的主觀理解,探討這款產品所詮釋出來的意義。
獲得體驗資格前的感受
我的主力機是一加 7T,根據我自身的手機使用習慣,並沒有考慮在今年換機,在一加 8T 發布時並沒有仔細研究,只是驚訝於一加 8T 的 3399 的起售價和《賽博朋克 2077》定製聯名款的推出,對於詳細的配置方面沒有過多關注。
▲圖源:一加官網
3399 的起售價定位,在我看來是一加對於上半年 8 系列後外部聲音的一種回應。與 7T 當時 2999 的起售價相比,多了 400 元能體驗到 5G,還有旗艦級別的 120Hz 屏幕顯示效果等等,是回歸了一加最初對於性價比和品質的追求,不同於更低價位的簡單粗暴,一加一直擁有對產品獨一套的品質追求,從而產生了超越其價位的越級體驗。當時的我認為這可能是符合大多數消費者對一加的定位而推出的產品。
眼看 8T 將要淡出我的視野,IT之家發布了眾測資格的邀請,而抱著試一試心態的我最終成功獲得了眾測資格,在此感謝IT之家能給予我這次體驗機會。而使用過一加 8T 之後我又對它的總體感受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先讓我正式帶大家一起看看這款產品吧。
開箱與外觀體驗
包裝無論內外部設計延續 7T 以來的風格,簡潔而擺放有序。我拿到的是青域版本,順應時下流行的綠色。第一次拿起,我發現:一是與 7T 的 AG 磨砂工藝背面觸感的冰涼不同,青域 8T 拿在手中有溫潤如玉如陶瓷一般的感受;二是仔細撫摸,的確是玻璃的觸感,卻又沒有發現明顯的指紋殘留。此為一加在背板工藝上的又一次嘗試與突破,也是這款產品超出我期待的第一個地方。
一加 8T 相比 8 系列外觀最大的改變是攝像頭模組放在了左上角,另外多增加了一個光線識別傳感器。這樣的設計和當時 7T 的想法一樣,都是在尋求背部多傳感器多開口下的美觀設計排布。除此之外,也有許多改動的小細節。背部邊緣弧度的增大,一些開孔形狀和按鍵位置也有小調整,最終為的是進一步提升握持手感。
▲左:一加 8T,右:7T,下同
正面,8T 採用與 8 系相同的左上角挖孔設計,邊框相較 7T 也有了進一步的縮小。比較有趣的是,一加這次隨機贈的透明保護殼也進行了重新設計,背面刻印 「NEVER SETTLE」的標語,正面四周高於屏幕,進一步縮小了視線對邊框的感知。
屏幕體驗
第一感受:比一加 7T 亮了許多,顯示更加通透了,120Hz 體驗更上一步,這對我來說是第二個驚喜。雖說有和一加 7T 差不多的參數——6.55 英寸、1080P 顯示級別的 OLED 直屏,但面板產品迭代必然會帶來顯示效果的革新。一加 8T 這次毫不客氣的採用了 8Pro 定位的 120Hz 刷新率和 240Hz 採樣率,同樣支持 HDR10 + 內容播放,獲得了測試機構 DisplayMate A + 的評分。不同的是升級為 8196 級亮度調節,閹割了 MEMC 晶片。
OLED 高刷新率屏作為一加的當家本領,在 8T 上使用操作十分順滑,滑動還是系統動畫都十分細膩,並且不會出現 LCD 高刷屏的拖影問題。同時亮度變化也更為準確與細膩,這是因為我前面提到過的背部感光晶片和 8196 級亮度調節,日常使用中如有在背著檯燈的情況下也不會出現 7T 屏幕突然變暗的情況。算是解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大痛點,為此我要點一個大大的贊。
▲左:一加 8T,右:7T
其它細節調整有屏下指紋支持黑屏盲解,識別區域也作了提高,提升解鎖體驗。
5G、遊戲、充電與續航體驗
配置
性能配置方面你永遠可以相信一加。毫無疑問是高通驍龍 865 平臺與 UFS 3.1 快閃記憶體。Geekbench5 分數測試也屬於 865 的正常水平,單核 888 分,多核 3145 分。安兔兔存儲性能測試中 8T 的兩項讀取速度相比搭載 UFS3.0 的 7T 有 20% 至 25% 左右的提升,而兩項寫入速度則有接近一倍的提升。日常使用時,旗艦級的 CPU 毫無疑問是更快的軟體加載、更好的功耗表現,而快閃記憶體升級主要體現在能明顯感知到安裝軟體、大型文件加載時間的大幅減少。
5G
支持 5G 大概是今年手機最基本的賣點了,但一加 8T 全球不同版本能支持幾乎所有 5G 頻段,實現 5G 全球通。當然,對於大多數國內消費來著來說,我們只需知道一加 8T 是支持國內運營商 5G 的 NSA/SA 服務就行了。SA(即獨立組網)近期才在小範圍上線,大部分 5G 覆蓋範圍為 NSA(即非獨立組網)。不過我個人認為,現在仍然是 5G 建設的初期階段,速度快只是 5G 最基礎的特性,體現在快速下載、在線視頻、高清直播等等方面,而結合速率、覆蓋、與套餐價格等等因素,5G 的使用目前對網民來說顯然不是特別實惠。如今的 5G 手機為未來 5G 建設和大規模商用打下了用戶基礎。未來的 5G 還有低延遲的實現,對於雲遊戲等方面的體驗有重大的提升。
我辦理了移動的極速 5G 業務進行測試,最高下載速率超過 700Mbps,上傳超過 80Mbps,相比 4G 時的網速有了翻倍的提升。一加 8T 在有 5G 覆蓋時會顯示 5G 信號圖標,在系統設置中開啟智能 5G 功能後,平時大多數都處於 4G 網絡下,當有大流量需求時會自動啟用 5G,這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保證了續航。日常使用中我測試了一加雲服務中雲盤的上傳與下載功能。在 5G 環境下,大文件的上傳速率能穩定在 10MB/s 左右,在軟體商店中下載王者榮耀速度能超過 80MB/s,整個下載加上安裝在 1 分鐘之內就完成了。
遊戲
有著頂級的硬體,一加 8T 對應大多數遊戲也毫無壓力。《和平精英》實測中,開啟 HDR 畫質和極限幀數,遊戲幀率維持在 60fps 左右十分穩定,在超高清畫質超高幀數下也能維持在設定上限的 40fps。遊戲半小時後,機身保持溫熱,耗電 11% 左右,表現優異。
《原神》在移動端被視為是性能大戶,市面上大多數旗艦行動裝置都無法很好的運行自定義最高畫質。實測在推薦的中畫質選項中手動選擇幀數 60 能保持 60fps 穩定流暢運行,而在默認極高畫質、幀率設置 60fps 下,實測平均幀率 53fps,基本感受不到卡頓。而在我把各項畫質拉到最高后,實測下幀率在 30~60fps 間波動明顯,機身溫度明顯上升。
▲和平精英 HDR 高清畫質,極限幀數
▲和平精英超高清畫質,超高幀數
▲原神默認極高畫質,開啟 60 幀
充電與續航
一加 8T 採用了 4500mAh 雙電芯電池設計,支持最高 65W 閃充,實測從關機至充滿只需 40 分鐘左右,而前 15 分鐘即可獲得 50% 以上的電量,這次閃充的提升也是一次越級體驗。續航上,開啟息屏常顯模式,Wi-Fi 與 5G 數據模式切換使用,以瀏覽微博,看視頻,QQ 微信聊天為主,下一天的輕度使用能獲得 6 小時左右的亮屏時間。關閉息屏常顯能獲得更長的續航體驗。
一加這次的充電頭採用 C 口設計,除了 65W 閃充外也支持最高 45W 的 PD 協議充電,對於有其它快充協議設備的人群來說減少了充電器的攜帶負擔。一加 8T 相比 8 Pro 缺少了無線充電的支持,但因此能獲得更好的重量控制和大電池,甚至比 7T 輕了 2g。
▲左:一加 30W 充電頭,右:65W 充電頭
攝影體驗
一加 8T 採用 4800W 像素主攝,和 7T 相同的 IMX586 傳感器,支持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1600W 的超廣角鏡頭獲得 123° 視角。還有 500W 的微距鏡頭和 200W 的黑白濾鏡鏡頭。隨著 ISP 的升級圖像處理有著更好的提升。1600W 的前置攝像頭我主要用於人臉解鎖和刷臉支付了,這裡暫且不細談。
一加 8T 的白天成像質量非常不錯,細節豐富,作為一個只會點擊對焦操作的攝影小白來說,一加 8T 能給我滿意的成片。陰天的成像表現也不錯,屬於接近真實環境情況的表現。夜景則表現中規中矩。
白天成像表現(實測場景為晴天)
▲主攝
▲主攝
▲超廣角
▲黑白濾鏡
▲主攝(二倍變焦)
▲主攝
▲主攝(逆光)
▲主攝(兩倍變焦)
白天成像表現(實測場景為陰天)
▲主攝
▲主攝
▲主攝(兩倍變焦)
▲超廣角
▲主攝
▲主攝
▲主攝
▲調用黑白濾鏡
▲微距
夜晚成像表現
▲主攝
▲主攝
▲主攝(開啟夜景模式)
▲主攝(開啟閃光燈)
▲主攝(開啟夜景模式,極限暗光環境)
▲主攝(開啟夜景模式,極限暗光環境)
室內
▲主攝
▲主攝
▲主攝
氫 OS11 系統體驗
氫 OS 優質之處
好的硬體也要與好的軟體協同配合才能發揮出最大效益。氫 OS 是不論用不用一加的用戶所討論最多的地方。氫 OS11 可謂是改頭換面,定製化程度更高了。秉持著類原生風格理念,一加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統風格。氫 OS11 採用大量圓角設計和非線性動畫,滑動至界面底部後有明顯的回彈,活潑生動而不死板,我所使用的過程中整個動畫十分流暢舒服,細節體驗不輸其它對手。系統應用的信息優先級進行了調整。比如打開設置應用,標題放大而下移了下方操作,能讓我抓住重點信息,單手操作時也能輕鬆夠到最上方的操作項。而隨著我向下滑動,標題逐漸縮小到最上方。
▲左:一加 8T,右:7T,下同
除此之外,加入了新的息屏顯示和息屏常顯功能,還在直屏上帶來了邊緣通知光效。每款產品的例行更新——新的動態壁紙會根據時間發生形狀,色彩的改變,而我最喜歡的新的時光 AOD 不僅能顯示時間和消息圖標,最主要的是會根據日常屏幕使用習慣在一條彩色條帶下留下長短不一的刻痕。動態壁紙與時光 AOD 相輔相成,似乎是一加在表達氫 OS11 的設計理念——快、穩、準。簡潔而不簡單,時時刻刻記錄使用習慣。
▲圖源:一加官網
一些系統 App 界面進行了重新設計,如天氣、禪定模式等。採用了寫實風格的動畫,並將其整合進負一屏中。本地化服務加強,一加互傳支持一加、OPPO、小米、vivo 等手機之間的快速文件傳輸。
▲天氣 App 與負一屏
▲一加互傳與簡訊識別
氫 OS 偏向原生的風格,自然也少不了原生 Android11 的一些新特性。比如在下拉快速操作欄中加入了音樂控制、播放設備管理;新的關機選項界面能夠添加控制項;氣泡通知的支持等等。當然,這不僅需要系統支持,也需要第三方軟體的適配才能發揮出全部功能。
▲氣泡通知與關機界面
不足之處
信息優先級的調整有些地方顯得不是那麼合理。如設置應用中次級標題字體和選項中的描述一樣小,讓人容易遺漏。而鬧鐘 App 中個人感覺排版仍不是很美觀,橫向列表沒有做到對齊,新舊設計的夾雜等等。
▲左:氫 OS11,右:氫 OS10
▲鬧鐘與日曆 App
遊戲小窗(或橫屏快速回復)功能較簡單,只支持 QQ、微信等消息類應用,與業界完備的小窗功能相比仍有缺陷。
▲左右上角遊戲小窗截取
▲橫屏快速回復
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小橫條的沉浸問題,雖說有改善,但適配也不是很廣泛,我只好在設置中隱藏掉小橫條。輸入法底部墊高的情況,希望能提供用戶自定義高度的選項。還有負一屏的快遞信息有時不能及時更新,簡訊認證碼識別不太全面的問題等等,相比友商有一定的差距。
當然,以上的種種問題都歸結於氫 OS 開發進度慢的事實。氫 OS11 發布會上的一些特性,我在 8T 上還沒有找到,對於使用手機的人來說,系統作為其核心應當投入更多的人力進行研發和產品迭代。也許氫 OS11 已經具有一定基礎了,但各種功能的內部選擇仍不夠豐富。
小結
我並不認可氫 OS「簡陋」這一說法的,畢竟日常使用能滿足絕大部分的需求,並進行了本地化適配。如果說 5、6 年前氫 OS 是 「簡陋」的,功能不齊全,這可能是由於經驗不足所導致。而隨著用戶群體逐漸龐大,用戶需求的大量產生,許多系統功能加入到了氫 OS 中。氫 OS11 的優點之處要列舉出來十分多,上述只是我所認為比較明顯的地方。對於老機型我們也能看到系統功能的不斷完善。
一年前發布的一加 7T,我記得當時還沒有加入非線性動畫,而最新版本中已經採用了線性動畫,快遞快捷查詢功能也是在 7T 發布後一段時間所更新的,這說明氫 OS 的更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產品迭代的,在最新版中也有非線性動畫的加入。而對於雲服務等等靠軟體支撐的服務則更加容易適配了。
2020 年一加與 OPPO、Realme 品牌一同整合的歡太服務接入了龐大的用戶群體,比如我能在商店下載健康應用,綁定我的 OPPO Watch 而獲得相同的體驗,這麼做相比之前小體量的一加用戶來說是受益巨大的。氫 OS11 之於一加 8T,雖說仍有上升空間,可以看到一加對系統方面的堅持與努力做好的決心。
▲圖源:一加官網
總結
一加 8T 體驗毫無疑問是越級的。隨著下半年物料成本的下降,一加 8T 最終定價 3399 起。一加核心員工(微博 @酸數碼)曾發博表示:相比以往 T 是上半年數字系列的升級和替換,從 8T 開始,這個定義變了,T 變成了性能和力量感的產品,而數字依舊保留了感官和色彩上的鮮明會和 Pro 有一脈相承的關係。一加的公司戰略與品牌目標也一定發生了改變。正如我體驗完一加 8T 的感受一樣,有符合時代背景下該價位應有的表現。而一加 8T 不再拘泥於前代產品,就如一個迅猛的直拳一般,一加 8T 在一些感知較強的方面超越了其價位其它對手,上探到旗艦機的配置區間,令你頻頻驚訝與稱讚,我認為這便是一加 8T 值得入手的意義所在。而真正要做到 「不將就」,仍需要將小細節做好,讓用戶的體驗趨於完美。
就是這樣,越級的質感、屏幕、充電,頂級性能和主流水準的其他體驗,還有不斷變好的氫 OS11,讓我重新認識了一加 8T, 希望能幫助你了解這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