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臘八粥,吃出福運來
文/惜緣
曹 偉:時光匆匆,歲月悠悠,我們輕踩季節的脈搏走過春去冬來的季節更替,眨眼是春,回眸是冬,邁入臘月的門檻,年味越來越濃,人們常說,吃碗臘八粥就是過年的節奏。
韓 梅:臘八粥就是五穀雜糧小火慢煮的八寶粥,有大米,赤豆,芸豆,核桃仁,杏仁,果仁,葡萄乾,紅棗,蓮子等,應有盡有,營養豐富,粘稠香糯,養胃益脾。
雷 文: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臘月初八,寺院謂之臘八,清代李福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吃了臘八粥就是年,北方有諺語云,小孩小孩你別讒,過了臘八就是年,由此就拉開了年的序幕曲。
任繼紅:關於臘八節的傳說有很多,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來源於佛教,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之前所受的苦難,也為了紀念佛祖成道之日悟成佛,就以五穀雜糧熬煮成粥,美其名曰,臘八粥,傳入中國寺廟善男善女舉行法會施粥普眾,善渡眾生,佛光普照,以惠民眾,善行臘八粥。
王彥啟:據說元末明初,臘月初八這天,朱元璋在監獄裡,寒冷飢餓難挨,忽然眼前一亮,發現老鼠洞裡的紅豆,黃豆,赤小豆,五穀雜糧一小堆,淘洗慢煮一碗,熱氣騰騰的粘稠粥飯填飽了肚,暖了身,感慨萬千的朱元璋美其名曰,臘八粥,美美享受了臘八粥的稠濃軟香,後來坐上皇帝寶座的朱元璋為了紀念苦難日子裡的那碗臘八粥,建議臘月初八百姓人家喝臘八粥。
蔣 寧:又有傳說,臘八節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嶽飛,憶當年,嶽家軍抗金於朱仙鎮,正值臘月初八,天寒地凍,餓的飢腸轆轆,凍的瑟瑟發抖,當地百姓熬粥送給嶽家軍,吃了千家粥的士兵精神抖擻,神氣飽滿打贏了勝仗,凱旋歸來的嶽家軍受到百姓的熱情招待,為了紀念這個特別意義的歡喜日子,就把這天訂為臘八節以示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英雄氣概。
雅 風:臘八節吃臘八粥還有個浪漫的愛情故事,沈復和芸娘的愛情故事,令人神往而羨慕,人們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偏偏沈復和芸娘的愛比婚前更甜蜜更幸福,沈復每次在雨雪紛紛的夜晚回家,芸娘都會親自熬製一碗熱氣騰騰的五味粥端於沈復,驅寒暖身,所有的卿卿我我不及有人閒來立黃昏,笑問粥可溫的幸福畫面,更讓人幸福溫暖,來的實惠,愛的真實,所有的深情全在這碗愛情粥裡。
宋麗麗:吃碗臘八粥,吃岀好身體,吃岀好胃口,吃出紅運來,吃出健康來,吃出幸福來,吃岀美味和諧來,吃出天長地久來,吃出紅紅火火新年來。
曹 偉:一碗臘八粥,祝大家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明天更美好。
作者:惜緣(王彩維),女,陝西長安人,網絡文學愛好者,眾多作品發表在網站、微刊、頭條號……,以筆抒情,以真誠善良為底韻描繪生活之點滴,在文字裡表達『』真、善、美!『』
任繼紅,退休職工,安徽淮北市相之韻朗誦藝術團成員,喜歡在聲音中行走。
雷文,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朗誦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朗誦協會會員藝術六團團長,深圳電臺FM104.3新聞主播、節目主持人。
韓梅,原安徽省淮北人民廣播電臺播音員,已退休。
雅風.一名交通戰線上的老兵。熱愛生活,崇尚美好,敬畏中華傳統文化,朗誦、音樂、舞蹈藝術的愛好者與追隨者。
蔣寧,喜愛朗誦、音樂。金融高管、正高級會計師。安徽淮北相之韻朗誦藝術團成員。
王彥啟。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電臺南湖之聲主播,酷愛語言藝術,聲音收放自如,出神入畫。用聲音傳遞情感,演繹生活,一直在路上。
宋麗麗, 畢業於安徽省淮北煤炭師範學院(現在為淮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就職於濉溪縣稅務局,淮北作家協會會員,淮北詩詞學會會員。業餘時間喜愛唱歌、品茶、養花、讀書、酷愛朗誦及中華傳統文化。
曹偉。原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酷愛詩歌創作、朗誦、舞蹈,美術,圍棋及文藝創作。編導多部影視作品、專題片、大型文藝晚會並錄製配音。廣東省汕尾市金話筒播音主持藝術培訓中心的指導老師。
詩歌代表作:《魅力中國》《聆聽中國》《我的江南》《美麗中國我的家》等。
微信號:touxinyihao
長按上圖後識別二維碼可隨時關注我們
汕尾「金話筒」播音主持藝術培訓常年招生
地址:市區園林小區東街9棟金話筒播音主持藝術培訓中心
聯繫電話:13502386716 聯繫人:曹老師
承接企事業單位的影視宣傳片製作、晚會節目策劃、小品編排、演講比賽、個人MV、專題配音、錄音等
歡迎參與【金話筒朗誦】音頻及文字投稿。所投稿件一旦寄出,便視為接受本微信公眾號的播出安排。所有投稿包括朗誦音頻、文字稿件,必須保證使用的文字、朗誦音頻、圖片等不會產生版權糾紛,否則將自行承擔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責任。
註:參與投稿為自願形式,只做推廣,無稿酬
參與朗誦、推薦朗誦嘉賓或詩歌、散文等,請發電子郵件至1162646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