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說起婚禮,很多人都希望這場儀式能夠辦得隆重、盛大。
因為婚禮不僅是圓滿愛情的象徵,也是一個女人角色轉變的標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辦過了婚禮才算是真正的「明媒正娶」。
既然婚禮如此重要,那麼「熱鬧一番」總歸是少不了。
在城市裡,負責婚禮氣氛的主要是司儀,他們幽默的語言總能哄得現場笑聲不停,但在某些地方的農村,婚禮一般都是在家裡舉行的。
而在這些地方負責「暖場」的,一般就是新郎或者新娘的朋友了,這種「暖場」的形式也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婚鬧。
農村裡的婚鬧究竟能「鬧」到一種什麼樣的地步呢?一位朋友曾親身經過一場婚鬧,而這場婚鬧留下的陰影讓她至今想起來都有些後怕。
第一次當伴娘,我被低俗婚鬧嚇到大哭,新娘默默轉過了臉
那年我上大一,暑假剛開始沒多久我就收到了初中同學的結婚請柬。
這個同學是我初中最好的朋友,但由於家境不好,她初中畢業就沒有再繼續上學了,和一些同齡女孩一起在鎮上的服裝廠裡做女工。
在農村,如果不選擇繼續上學,就意味著要儘早嫁人。
我這個同學說是結婚,但並沒有領取結婚證,因為沒有到法定結婚年齡,但在家裡人看來,只要辦了婚禮就是正式結婚,有沒有結婚證無所謂。
第一次給人當伴娘,我以為伴娘就像是電視上演的,只要跟在新娘後面打打下手,幫忙拎拎包,補個妝什麼的就行,但事情並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
那天和我一起做伴娘的還有兩個女孩,我們三個年齡差不多大,換了伴娘服後就緊緊跟在新娘身邊,等候差遣。
一開始都進行得很順利,也很正常,但當喜宴結束,賓客散盡後,所有的事情都變味了。
在我們家鄉,是有鬧洞房的習俗的,這在我看來無非就是伴郎伴娘們起起鬨,讓一對新人嘴對嘴吃個蘋果什麼的,大家圖個喜慶,看個熱鬧。
但我萬萬沒想到這群伴郎竟會連伴娘也一起鬧,而且鬧的方式讓人無法接受。
當時新娘被幾個伴郎圍成了一圈,按照「規矩」,新娘要挨個對這些伴郎說些好聽的話,等到伴郎們都滿意了,才能脫身。
這個過程中,伴郎們很明顯是在故意刁難,無論新娘說什麼,他們都不滿意,還故意用身體去碰撞新娘。
而新郎則木訥地站在圈外,看著好友戲弄自己的老婆,一聲不吭。
我和其他兩個伴娘感到很無語,正準備退出房,那邊的遊戲忽然結束了,幾個伴郎朝我們走過來,不由分說的就伸手摟住了我們。
我當時被嚇壞了,又害怕又無助,用力掙脫,奈何半天都沒成功,這時,其他2個伴娘也被鉗制了,摟著他們的兩個伴郎開始嬉皮笑臉地讓她們唱歌。
見此情況,新娘趕忙說:「你們快別鬧了,這些都是我朋友,膽子小經不住嚇,快鬆手!」
幾個伴郎見新娘變了臉色,竟然也絲毫不畏,反倒是對一旁的新郎起鬨:「誰家結婚不鬧洞房啊,但今天這洞房鬧得很沒勁,兄弟,你家誰說了算啊?」
一旁的新郎竟然連想都沒想,就點了點頭:「鬧吧鬧吧。」
我看了新娘一眼,她唯唯諾諾地躲開了我的眼神,默默地轉過了臉。
此時,屈辱感讓我再也顧不得吉利不吉利了,猛地推了一把那個摟住我的新郎,然後放聲大哭起來。
哭聲驚動了隔壁屋的新郎父母,等他們趕過來,我們3個伴娘才算真正地脫身。
這件事情已經很多年了,但每次想起來,我都感到很後怕,我無法想像如果當時自己的哭聲沒有成功引來新郎的父母,我還將遭受怎樣的屈辱。
從那之後,我再也沒給任何人當過伴娘,那位初中同學,我們也沒有再聯繫過了。
說起婚鬧,很多網友都連連擺手,表示絕不讓自己的婚禮中出現這樣低俗的事情。
有的網友甚至因為婚禮上出現婚鬧,當場和男友決裂,婚姻告吹,還有網友認為婚鬧一般都出現在偏遠的農村,城市裡不會再出現這樣離譜的事情的。
然而兜媽至今都記得明星包貝爾和包文婧結婚時,伴娘劉巖被新郎團集體扔進泳池一事。
柳巖當時被嚇得花容失色,幸好賈玲出面將她護在了身後,否則這場鬧劇真不知如何收場。
這件事將婚鬧又重新推入了大眾的視野,許多人紛紛譴責伴郎團,認為這種做法已經越過了遊戲的範疇,存在侮辱性,社會影響極差。
「有些婚鬧真的很過分,已經屬於猥褻、暴力和故意傷害的範疇了,這樣的行為就要報警處理。」
「伴郎團就是故意的,新郎對此不作為也說明人品很差勁。」
「我要是新娘,絕不嫁有婚鬧的家庭,這種行為透露出男方家風不正。」
「我們老家婚慶就喜歡搞這些,所以我們現在都拒絕在老家辦婚禮。」
兜媽寄語
婚禮是人生中的重大時刻,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負責、約束好自己的行為,不要讓一些低俗的行為舉止破壞了婚禮的氣氛,攪亂了別人的幸福。
你遇見過婚鬧嗎?你認為婚鬧行為可以被原諒嗎?歡迎在評論區給兜媽留言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