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常見,蕁麻疹血管炎呢?

2021-02-22 風溼時間

大蕁麻 (Urtica dioica) 是歐洲、美洲、非洲部分地區的一種常見雜草,接觸皮膚後會立即引起特定的皮膚症狀。我們習慣上把有這類皮膚症狀特徵的皮膚病命名為「蕁麻疹」(Urticaria)。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疾病,因為血漿滲漏而呈現短暫的皮膚和黏膜下水腫。如果是淺表皮膚腫脹則為「風團」(wheals),而表現為皮膚或黏膜深層的水腫則為「血管性水腫」(angioedema)。

圖 1 較大風團

圖 2 較小的風團

風團是瘙癢的,外周粉紅,中心蒼白,而血管性水腫的邊界不很清晰,往往表現為疼痛且無明顯顏色改變。

圖 3 眼眶、唇的血管性水腫,沒有明顯皮膚顏色改變

蕁麻疹的命名是基於皮膚形態學,導致蕁麻疹的病因、病理生理過程是多樣的。病因有:感染、藥物、自身免疫、腫瘤、物理刺激等。涉及的病理生理有過敏、肥大細胞直接激活、補體介導等。

蕁麻疹是一過性的,通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並擴大,隨後在 24 小時內消失,皮膚上不會遺留瘀斑----除非存在搔抓。蕁麻疹通常無痛,如果皮損疼痛或殘留瘀斑,則應考慮診斷為蕁麻疹性血管炎。

習慣上蕁麻疹反覆發作的期限在 6 周內為急性的,而超 6 周則為慢性蕁麻疹。大多數蕁麻疹是急性的。剛起病時是不可能區分急性或慢性的。

圖 4 慢性蕁麻疹,形態學無法區分急慢性

1蕁麻疹血管炎的流行病學

目前認為蕁麻疹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UV)是一種持續的風團,並有組織活檢提示的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

如何具體定義 UV 是有爭議的,所以具體的發病率、患病率不夠清晰。一般認為 5%--20% 的慢性蕁麻疹病人有 UV。基於普遍人群的調查提示每 100 萬人每年 5 個新發 UV。

當定義嚴格則患病數明顯偏低,跟蕁麻疹很常見的狀況不一樣,UV 是少見病。

40-60 歲間是 UV 的發病高峰期,60%--80% 是女性。雖然亦有兒童患病,但非常罕見。

圖 5 UV 在兒童很罕見

2蕁麻疹血管炎的病理生理

2012 年的 Chapel Hill 血管炎分類會議進一步確定了血管炎疾病分類原則:按照累及血管的大小、病理生理學等來命名和分類。

蕁麻疹血管炎(UV)屬於:①中小血管;②免疫複合物相關。

實際上 UV 只是形態學描述,並不涉及病因。導致 UV 的病因很多,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乾燥症候群(Sjögren disease)、慢性B肝、慢性C肝、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萊姆病、血液病、惡性腫瘤等等。也報導過藥物過敏、生物製劑(血清製品、生物大分子抗體等)誘發 UV。

由於不同的病因導致 UV,所以帶來診斷分類的相對混亂,也對整個疾病的臨床表現、疾病病程與預後等等帶來較大差異,這點跟蕁麻疹本身頗有不同。蕁麻疹的不同病因卻帶來的是相似的臨床表現、疾病轉歸和治療。

比如,C肝相關的血管炎在習慣上歸入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亦屬於「中小血管+免疫複合物」類血管炎。所以,可以在「皮膚改變+組織學活檢」上跟蕁麻疹血管炎 (UV) 沒區別。

那麼到底基於病因來分類,還是基於形態學改變而歸入 UV?考慮到治療、疾病的轉歸差異,筆者偏向診斷C肝相關混合型冷秋蛋白血症,而不是單純基於形態學改變的分類。

如果基於病因學做診斷,那麼剩下的就是病因不明的 UV 樣改變才診斷 UV,這點還需醫學界達成共識。實際上醫學的診斷與分類一直是在演化。

圖 6 慢性C肝可以導致蕁麻疹血管炎樣改變

3臨床表現

部分病人會先有感染、使用特定藥物、生物製劑等一段時間後發病。

臨床特徵如下:


皮損的瘙癢不突出,但相當病人有燒灼感、刺痛等疼痛感;

大部分病人的皮損持續 24 小時以上,有時持續長達 72 小時;

皮損---即風團緩解後可能殘留有紫癜、過度色素沉著;


圖 7 UV 病人的皮膚表現

UV 病人的系統性損傷更值得醫生關注,因為這直接決定疾病的預後、治療方式。

1. 骨骼肌肉:關節痛、關節炎是最常見系統性表現;關節痛通常是遊走性、短暫性。

2. 腎臟:蛋白尿、血尿。病理類型是多種多樣。

3. 肺部:咳嗽、呼吸困難、咯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UV 病人的死因裡,肺部病變是常見原因。

4. 消化道:胸骨下痛、腹痛、噁心、嘔吐及腹瀉。但通常不導致胃腸出血。

5. 眼睛:表層鞏膜炎、葡萄膜炎、結膜炎等。罕見情況下導致失明。

6. 心臟:比較少見。但亦有心包炎、瓣膜病變報導。

7. 神經:假性腦瘤、無菌性腦膜炎、腦神經麻痺、周圍神經病變及橫貫性脊髓炎。

必須指出的是,上述臨床表現也可能是源於某個病因。

圖 7 不少 UV 病人有腹痛

4診斷

在出現持續性或復發性蕁麻疹,且出現疑似蕁麻疹血管炎 (UV) 特徵時,再考慮 UV 可能。不建議臨床表現和病史「無可疑」時做相關檢查。

皮膚活檢是確診是否有 UV,而前面其他檢查主要是為明確疾病的病因、疾病嚴重度。

如果上述檢查未能明確病因,但卻有特定病史提示,則考慮病史相關。比如使用生物製劑後出現,考慮生物製劑誘發。

如有肺部症狀、眼睛症狀時,應該針對這些症狀做檢查。

如果有特定發現,可能還需進一步擴展鑑別譜。比如不明原因高球蛋白血症時,應考慮淋巴瘤、骨髓瘤。但少見原因不應做第一考慮。

實際上,部分 UV 病人有抗核抗體陽性、補體下降、骨骼肌肉痛等,這類病人到底診斷 UV 還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排除其他病因的 UV,剩下的 UV 其實是 SLE 疾病譜一部分。

關於 UV 還有很多不明白之處。

圖 8 組織活檢是 UV 診斷所必須的

5治療

我們應根據病情的嚴重度來選擇恰當的治療措施。單純的皮膚改變,沒有其他臟器損傷,可以單獨用抗組胺藥治療。

如果有突出的骨骼肌肉痛則應升級治療,比如糖皮質激素口服。如果有明顯蛋白尿、胃腸道病變等,應聯合嗎替麥考酚酯、甲氨蝶呤等治療。

新近的研究發現抗白介素 1 治療似乎對 UV 治療有益,但還沒有確鑿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

編輯 | Seaweed

題圖來源 | 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

1《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 9 版)

2《Dermatology》(第 4 版,博洛格尼等著)

3《Habif Clinical Dermatology》(第 6 版本)

4《Kelley and Firestein'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 10 版)

5 Uptodate 臨床顧問

相關焦點

  • 二期梅毒誤診為蕁麻疹性血管炎1 例|蕁麻疹性|血管炎|梅毒|皮損|...
    上次說過一個二期梅毒誤診為痤瘡、毛囊炎的病例,這次分享的是一個二期梅毒誤診為蕁麻疹性血管炎的病例。所以「最大的模仿者」的稱號非二期梅毒莫屬啊。另外,性生活史一定不要對醫生隱瞞,不然一旦誤診誤治傷害的還是自己。
  • 蕁麻疹性血管炎​—臨床表現症狀
    為一臨床病理症候群,其皮損類似於蕁麻疹,而病理顯示有血管炎。Mc Dufie於1973年首先報導了本病,組織學顯示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因部分病例有持久而嚴重的低補體血症,故命名為低補體血症性血管炎。之後又出現過低補體血症血管炎蕁麻疹、壞死性小靜脈炎性蕁麻疹等名稱,目前得到一致公認的為蕁麻疹性血管炎。
  • 黴漿菌也會引發蕁麻疹!急性蕁麻疹一來甚至有窒息危機
    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蕁麻疹最怕的是引發過敏性休克,劇烈過敏反應導致全身多處組織出現症狀,一旦上呼吸道水腫,就可能呼吸困難、甚至有窒息危機。蕁麻疹輕症金魚眼、香腸嘴,嚴重時可能呼吸困難引發窒息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發作時皮膚表面冒出略帶紅色、摸起來浮腫、具有癢感、稍微隆起的斑塊。
  • 【科普】皮膚瘙癢就是蕁麻疹嗎?冬季寒冷性蕁麻疹高發,該怎樣判斷?
    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 其他類型的蕁麻疹 物理性蕁麻疹包括皮膚劃痕症、壓力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其他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包括膽鹼性蕁麻疹、接觸性蕁麻疹、運動性蕁麻疹、水源性蕁麻疹等。
  • 蕁麻疹別小看 嚴重可導致呼吸困難!蕁麻疹你真的懂嗎?
    3、丘疹性蕁麻疹,主要是昆蟲叮咬引起過敏。 4、人工性蕁麻疹,經常發生於過敏體質人群,這類人無緣無故地感到皮膚癢,當指甲或其他鈍物划過皮膚,會出現一道道劃痕。 5、血管炎性蕁麻疹和血管神經性水腫,皮疹一般持續時間長,一般要在24小時以後才會慢慢消退。
  • 皮膚小血管炎
    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LCV)是一種常見的血管反應模式,與多種疾病有關,又稱變應性皮膚血管炎。組織病理學:均可表現為LCV。過敏性紫癜是繼發於毛細血管及細小動脈的一種LCV,由循環IgA免疫複合物引起。
  • 蕁麻疹常見誘發因素—食物
    蕁麻疹與特應性皮炎,雖然同屬過敏性皮膚病,而且均可由食物過敏引起,但表現是不同的。有些食物既可引起蕁麻疹又可引起特應性皮炎,但有些食物則只能引起兩者之一。總的來說,食物過敏皮膚病表現可分為三種類型:①早髮型,即進食後1小時即發疹,蕁麻疹多屬本型;②雙向型,即進食後2~3小時發疹,可以同時引起蕁麻疹與特應性皮炎;③遲髮型,進食後8小時發疹,只引起特應性皮炎。蕁麻疹屬①、②型,而特應性皮炎屬②、③型。在追蹤食物過敏原時,蕁麻疹應注意早期反應,而特應性皮炎應注意晚期反應。
  • 蕁麻疹的特殊類型: 教科書裡沒有的
    多形性蕁麻疹是特殊類型的蕁麻疹,也稱為急性環狀蕁麻疹或急性蕁麻疹超敏症候群,其特徵為急性和短暫性發作的弧形、環狀、多環性、紅斑性風團,中心為暗色、瘀斑
  • 蕁麻疹能根治嗎(上)
    蕁麻疹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俗稱「發風塊」,1/4左右的人在某一階段都會發生過蕁麻疹。2. 蕁麻疹臨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被大家認為「看不好」的是指慢性蕁麻疹,病程至少在6周以上。蕁麻疹的主要表現是大小不一、此起彼伏的風團,可以泛發全身甚至累及黏膜。所謂的風團一般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如果持續不退應該考慮蕁麻疹性血管炎等其他疾病。
  • 蕁麻疹是什麼 得了蕁麻疹注意這些
    蕁麻疹是生活中經常會聽說的一種疾病,但是蕁麻疹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呢?蕁麻疹都有哪些症狀?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蕁麻疹是什麼、蕁麻疹不能吃什麼以及怎樣預防蕁麻疹。感興趣一起看一下。蕁麻疹是什麼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限局性水腫反應,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疹塊損害,驟然發生,迅速消退,瘙癢劇烈,愈後不留任何痕跡。蕁麻疹的誘因很多,患者在預後應儘量避免接觸誘發因素。蕁麻疹在發病期間最好是不要用手去觸摸以及抓撓,若是撓的話,會使日後留下疤痕。蕁麻疹的飲食要注意什麼呢?
  • 皮膚科楊碧蓮主任:蕁麻疹有哪些,引起蕁麻疹的原因
    一.蕁麻疹有哪些,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是什麼?蕁麻疹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病,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風疹塊,根據病程時間來分類,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規定超過6周以上的蕁麻疹是慢性蕁麻疹。
  • 【長春膚康皮膚病醫院】皮膚瘙癢就是蕁麻疹嗎?該如何判斷?
    發癢的原因多種多樣,蚊蟲叮咬、皮膚乾燥、真菌感染等都會產生瘙癢的症狀,蕁麻疹也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引起皮膚狀況的疾病。起病常較急,突然自覺皮膚瘙癢,很快於瘙癢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大小、形態不等,可在24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跡,但可反覆發作。
  • 為什麼會突然得蕁麻疹?蕁麻疹是接觸了什麼東西引起的?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問題,發作起來,皮膚上會長一大片紅色的小斑塊,並且還會巨癢無比,給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並且發作起來沒有規律,有時候好長時間都不會發作,但是有的時候短期內會多次發作,發作起來還會非常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那麼,蕁麻疹到底是怎麼引起的呢?
  • 蕁麻疹止癢小妙招 蕁麻疹這樣治療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蕁麻疹有許多人都得過,蕁麻疹看起來十分的恐怖,皮膚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紅點,那麼請問蕁麻疹止癢小妙招是什麼?
  • 如何區分蚊子包和蕁麻疹?過敏是否會引起蕁麻疹?
    首先要排除感染,常見感染表現有發熱,流涕,咳嗽,腹瀉等「感冒」症狀,很容易排除。感染是幼兒急性蕁麻疹的第一大原因。第二要排除藥物,如果正在服藥或者「掛水」,還需要考慮是否藥物過敏。有的小孩在注射青黴素的同時就發生蕁麻疹,那當然要考慮青黴素過敏了,但是這種情況不是很常見。
  • 蕁麻疹
    什麼是蕁麻疹蕁麻疹,民間一般稱之為「風團」。其是經常出現的一種皮膚病,尤以兒童為多見。主要病症為:皮膚表面出現了若干個或大或小的紅斑塊,這些斑塊手感較堅硬,且奇癢難忍。如果輕輕刮擦皮膚,可導致毛細血管的破裂或損傷而使得血液向外滲出,從而在皮膚表面留下一道凸起的紅色劃痕。
  • 蕁麻疹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患了蕁麻疹要怎麼辦?
    蕁麻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蕁麻疹大部分都是急性的發作時瘙癢難忍,一般幾個小時後或者是一兩天後就會自行消失。當然也有人因為體質的不同會反覆發作。而且蕁麻疹除了會瘙癢以外,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心慌等症狀。蕁麻疹一般分為慢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
  • 皮膚飲食忌口:蕁麻疹不能吃什麼,蕁麻疹忌口食物一覽表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類疾病,是指因各種原因導致皮膚黏膜血管引起短時間內充血以及液體的大量溢出,從而導致皮膚局部的水腫的現象。 蕁麻疹的出現多表現為臉上,手腳上以及身體部分出現一片片紅腫,讓人感覺到很癢,想用手去抓,然而越抓不但會越癢還會越腫。
  • 蕁麻疹又被稱為「風疙瘩」,誘發蕁麻疹的原因有哪些?怎麼治療?
    導語: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性疾病,常言道「聞風喪膽」,很多人只是聽說蕁麻疹就已經很害怕了,要是患上了這種疾病的人更是會痛苦不已,患上了這種疾病本身就是會有比較嚴重的皮膚麻癢的現象。了解一下這些原因,幫助更好的治療這種疾病會導致蕁麻疹的病因是十分的複雜的,因為不好確定過敏原導致現在大多數的患者都找不到具體的原因,特別是慢性蕁麻疹。比較常見的導致蕁麻疹的原因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這兩種。
  • 一到夏天就長蕁麻疹?這幾點儘量做到,輕鬆遠離蕁麻疹
    一進入夏季,氣溫不斷上升,各種皮膚病也隨之而來,在其中比較常見的蕁麻疹也開始頻頻高發,蕁麻疹由於突然間發作會讓人瘙癢難耐,給生活帶來影響,讓很多人害怕,因此在夏季想要避免蕁麻疹,應該了解誘因,並且做好預防。蕁麻疹,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甚至有人還深受困擾。